小山遺址神獸紋尊——孕育出紅山玉龍的“史前神獸”是什麼樣子?

紅山文化是華夏文明最早的遺蹟之一,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那麼,紅山文化的源頭又是哪裡?幾件刻有神奇靈神獸紋飾的灰陶尊,也許可以幫助我們追尋中華文明更早的源頭。

小山遺址神獸紋尊——孕育出紅山玉龍的“史前神獸”是什麼樣子?

這些珍貴的神獸紋灰陶尊均製作於新石器時代,屬於北方地區的趙寶溝文化。趙寶溝文化

被認為

是對

紅山文化產生過重大影響的一支遠古重要文化,

因發現

於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高家窩

鋪鄉的趙寶溝村而得名,

距今約7350~6420年。

幾件神獸紋尊中,最為珍貴、典型的當屬小山神獸紋灰陶尊,其

尊身飾滿由鹿、鳥、豬等動物組成的複合紋飾,

也被稱為“小山尊形器”、“四靈紋陶尊”,是

“中華龍”形象最為直接的起源

,併為紅山文化“玉豬龍”的出現提供了實證。

小山遺址神獸紋尊——孕育出紅山玉龍的“史前神獸”是什麼樣子?

這件灰陶尊寬25。7釐米、高32釐米,出土自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小山遺址,經考古學家鑑定屬趙寶溝文化,現藏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這件灰陶尊乍一看其貌不揚——尊的中部呈缽的形狀,上部延伸出高高的領口,下部增加了底座,色彩燒製的不甚均勻,但整體造型莊重挺拔,細細觀察,尊身佈滿了網格紋組成的圖案。當年,考古人員將散落的陶片一一復原,完整的紋飾不禁引起了所有人的驚歎。

小山遺址神獸紋尊——孕育出紅山玉龍的“史前神獸”是什麼樣子?

可以看到,陶尊上的紋飾線條十分流暢飄逸,富於美感,讓人難以相信,它竟然來自6000前年!圖案內容連貫豐富,佈局巧妙、想象瑰麗,展示出一個神話般美好的景象。一隻巨鳥展翅飛翔,喙長而勾,頭部有冠,雙翅舒展,自由翱翔;緊跟兩重捲起的水浪,因其形態好似中國傳統紋樣雲雷紋,也有可能是重疊的雲朵,其中若隱若現一隻巨魚翻起

的尾鰭——看到這裡,不知諸君是否像尋訪君一樣,腦海中浮現出《逍遙遊》中的故事“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多麼神奇的巧合!

小山遺址神獸紋尊——孕育出紅山玉龍的“史前神獸”是什麼樣子?

注:這幅珍貴的拓片出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工作隊發表在《考古》雜誌的《內蒙古敖漢旗小山遺址》一文。紋飾細節豐富,比復原展開圖更加精彩!

精彩還在繼續:一頭口含獠牙的豬首浮現在上方,雖獠牙尖利,但眼睛呈柳葉形,神態溫和,下方彎曲盤繞似為蛇身;尾隨其後,一頭鹿揚起前蹄騰空而起,角修長完整,雙翅舒展,輕巧似在雲中。每隻動物的形象都被高度濃縮簡化,同時突出其主要特徵,使得即使在陶尊外壁這十分有限的空間內,如此豐富的內容也得到了充分的表達。

鳥、魚、豬、鹿等多動物的形象共存、交織,加以無拘無束的想象——這幅來自於史前文明的紋飾,真可以用“石破天驚”來形容了!它的內涵和繪圖技巧已遠超出同時代器物的整體水平,處處透露出浪漫的想象和宗教的神秘——在那遠古的時代,生產力尚不發達,藝術創造常常是以祭祀和儀式為目的的 。鳥的凌空翱翔、魚的水中遨遊都令人類望而生羨,野豬和鹿又是先民們生存所依賴的動物,他們也因此被賦予了一定的神性,也成為先民們崇拜的物件之一。被繪製在陶尊上,也許就是要在祭祀儀式上像祖先神靈表達虔誠之意——這些靈獸成為貫通人類意志與神靈的最佳使者;同時也在向神靈祈求狩獵的成功和獵物的豐足。

在小山遺址中共出土陶器超過30件,幾乎全部施滿紋飾——主要為幾何紋和“之”字紋,而動物紋飾僅此一件。這件唯一的動物紋飾陶尊繪畫技法嫻熟,完全不似首次所為,應為神獸紋樣主題陶器發展一段時間後,出於特定目的進行製作的。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還珍藏著這樣一件神鹿紋陶尊,口徑16。7釐米,高14。8釐米,出土自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趙寶溝遺址。這件陶尊上的紋飾,是以拙樸的畫法,勾勒出一隻神鹿的形象。這,應該便是神獸紋最初的模樣。

小山遺址神獸紋尊——孕育出紅山玉龍的“史前神獸”是什麼樣子?

後續,神獸形象一步步飽滿,被賦予更豐富的想象和更虔誠的期待。這些充滿先民信仰、智慧和聰明才智的紋飾,最終在小山神獸紋尊上達到巔峰。

在同屬趙寶溝文化的南臺地遺址,也出土了相當數量的神獸紋尊形器——在出土的14件尊形器中,包括飾有鹿首神獸紋的陶尊5件(已復原4件)。他們的存在,也讓我們能夠感受到神獸紋樣在逐步的發展和成形。我們先一起欣賞一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件。

小山遺址神獸紋尊——孕育出紅山玉龍的“史前神獸”是什麼樣子?

這件神鹿紋灰陶尊口徑19。1釐米,最大腹徑27釐米,高20。2釐米,出土自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敖吉鄉南臺地村,現藏於內蒙古博物院。同小山遺址的“神獸紋灰陶尊”一樣,它也是趙寶溝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器物之一。這件灰陶尊紋飾由兩隻首尾相接、栩栩如生的鹿組成,器型、紋飾和裝飾手法與小山神獸紋灰陶尊如出一轍——優美而富有想象。

小山遺址神獸紋尊——孕育出紅山玉龍的“史前神獸”是什麼樣子?

與小山神獸紋尊中鹿的形象吻合的一點,是他們身上均繪有翅膀,承載了先民們溝通先祖神靈的願望;而與小山神獸紋尊不同的是,鹿的身體在這件陶尊上以“平面展開”法進行表現,彷彿將鹿以腹部中線為軸,向兩邊平鋪。

鹿尾部分比較有特點,為半圓形並伴有放射狀紋飾。在此,尋訪君放出一張東北常見的狍子的照片,也許可以給出答案。

小山遺址神獸紋尊——孕育出紅山玉龍的“史前神獸”是什麼樣子?

狍子尾部。

小山遺址神獸紋尊——孕育出紅山玉龍的“史前神獸”是什麼樣子?

鹿尾部。

這半圓放射性的紋飾,是不是在突出鹿或者狍子“白屁股”的特點呢?如果是,那麼不得不說,先民們確實非常有創造力和想象力。

我們再看看南臺地遺址出土的其他幾件鹿紋尊。下面這件神鹿紋陶尊通高24。2釐米,最大腹徑32釐米,口徑26。4釐米。這件陶尊的領口與上面兩件稍有不同,第一件為直口向上,第二件為斂口,這件的口部有一定曲線弧度。鹿身上的網格較為稀疏。

小山遺址神獸紋尊——孕育出紅山玉龍的“史前神獸”是什麼樣子?

下面這件陶尊被稱作神鹿神鳥紋陶尊,通高28。2釐米,最大腹徑34。4釐米,口徑24。6釐米。鳥的頭部在最右側缺口處,已不完整,但從其鳥喙特點觀察,此處應為一隻神鳥,鳥喙具有鷹喙的特點。此件陶尊的畫技略顯粗糙。

小山遺址神獸紋尊——孕育出紅山玉龍的“史前神獸”是什麼樣子?

下圖為南臺地遺址第四件神鹿紋尊形器,通高20。3釐米,最大腹徑28。3釐米,口徑24。8釐米,尊腹部的圖案上方刻一道旋紋,紋飾內容也為兩鹿首尾相接。

小山遺址神獸紋尊——孕育出紅山玉龍的“史前神獸”是什麼樣子?

從這些精美的器物中,我們可以瞭解,鹿崇拜在遠古時期的南臺地區域,已基本在先民中形成共識,對鳥的崇拜也夾雜其中——鹿和鳥,成為在紅山文化前就已形成的靈物崇拜。

那麼小山神獸紋陶尊上的豬首獸,又源自於何呢?

對野豬的崇拜,最典型的例子就來源於興隆窪。在興隆窪遺址的M118號墓中,首次在史前遺址中發現“人豬合葬”的情形——居室墓葬中一雄一雌兩頭豬與墓主人合葬;在遺址發現的遺物中,發現了由野豬牙齒加工而成的飾品;房址居住面上,發現有大量鹿、豬等動物的骨骼。因此,我們可以推測,野豬成為興隆窪先民崇拜、祭祀的物件。

隨著史前文化的不斷髮展,先民聚落也在逐步發生的交流和融合。對鹿、鳥和豬這些動物的崇拜意識也在這樣的共存共生中融為一體,成為孕育紅山文化的肥沃土壤。

關於紅山玉龍的解讀,參見

被譽為“中華第一龍”的紅山玉龍,竟與這種遠古神秘宗教有關?

關於紅山玉鳳的解讀,參見

“中華鳳鳥”之鼻祖——紅山玉鳳,竟是北方遠古宗教的一部分?

關於紅山玉人的解讀,參見

中華大地最早的“巫”,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