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邊城》裡的哲學意蘊:生命的美好與人性的純粹

《邊城》是沈從文的經典之作,作品不僅明示了沈從文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獨特存在,更展現了其濃烈的生命意識和人生哲學。作品透過對湘西人生命的形態和人生方式的描寫,將對人性美的讚美與無可迴避的人生悲劇相互交織,形成強烈的敘事對比張力。在“美好”與“悲歌”的探討中,激發人們對於現代都市文明的思考,給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條明路。

沈從文《邊城》裡的哲學意蘊:生命的美好與人性的純粹

《邊城》是一部浪漫主義作品,以湘西小鎮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透過描寫當地的風土人情,各色人的生命形態,來思考生命、思索人生,為現實生活中古老的美德、價值觀失落尋找答案,為都市文明找尋一條人性明路。無疑,在現代作家中,難尋如同沈從文這樣關注生命、關切人生的作家。正如其所言:“我是個對一切無信仰的人,卻只信仰‘生命’。”正是對於“生命”、“人生”的奉為圭臬,在其作品中無不展現著“人生之思”,包括對“生命之美”的謳歌,也涵蓋對“生命之悲”的惋惜和悲嘆,沈從文甚至從自身的生命體驗出發,探索人生之真,抒寫人生之理,以此作為其文學創作的底色,生成其文學創作的統攝性因素。

《邊城》這部作品,正是沈從文對生命思考的集中體現,蘊含了沈從文對生命本質的理解與探尋。

沈從文《邊城》裡的哲學意蘊:生命的美好與人性的純粹

在生命的美好中映現對人生的哲學思考

在《邊城》這部作品中,沈從文苦苦探尋出的一種人生式樣,全面展放了邊城人的真善美,以此來映襯生命的美好。同時,在對生命美好的刻畫中,展開了沈從文對人生的哲學思考。

首先,生命之美展現在人性的真善美維度上。在邊城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命要想達到自然的狀態,要想得到來自他者的尊重,必須要是真的,必須要凸顯真善美的原始性。在邊城裡,人與自然有共同的生命律動,如同翠翠,一個天真善良、溫柔清純的小女孩;如同爺爺,一個對孫女翠翠親情無限的中國傳統美德形象,都體現了人生本該有的一種生命的自然美,都是自然人性的化身。

這種美,透過小說的詩意筆觸完美地體現出來,小說中寫道:“翠翠既是愛情的女兒,又是大自然的女兒。在她身上‘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靈與化身。”審視翠翠身上的美,無疑是一種天然的、原始的、純真的、少女般的美。

沈從文《邊城》裡的哲學意蘊:生命的美好與人性的純粹

自然既養育了她更教育了她,使她即使在情竇初開的時候在心理上也綻放出這種自然性的真實淳樸。比如,在天保和儺送兩個人對翠翠展開追求時,爺爺問“你試告我,願意哪一個”時,此種少女般的純真情感便展現無遺,趕緊把話題岔開,以掩飾內心的真實想法,這就是一個初涉愛河的少女的羞澀的體現。

在邊城裡,人們淳樸善良,在他們身上閃爍著至善至上的品德光芒,“爺爺”雖然只是一個老船伕,卻是人性大善的代表,在渡船這個活計上,恪守本分、勤勞憨厚、急人所急、為人方便,甚至於在一些人對其渡船表示感謝給予一定的錢財物時,他也是百般拒絕,怎麼也不肯收,實在沒辦法,也儘量把錢財物換成邊城船客方便之物,比如茶葉、點心等,放在船上供船客享用。俗話說:“水利萬物而不爭”,“爺爺”身上就展現了這種“不爭、利他”的高貴品德,所以,在端午節的時候,他“明白一定有鄉下人看龍船還得趁黑趕回家”,就一直在船上守候晚上回家的人,不能讓回家成為一種“奢望”。

善是一種有用的或有利於他人的價值觀,是與美相互交織的品德。在邊城裡,善與美是統一的,是和諧的,這是沈從文在不悖於人性的人生形式,在其看來,人性美是生命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

沈從文《邊城》裡的哲學意蘊:生命的美好與人性的純粹

生命之美展現在人與人的和諧相處之中

總之,邊城中的人因為遠離了城市的生活壓力、喧囂以及現代文明物慾氾濫,仍然儲存著善良淳樸、厚道而又簡單的高貴靈魂,最後,邊城中的生命悲歌透過命運的不可控展開。在沈從文看來,人性總不是至善的,《邊城》不是在塑造“至善”的人性,而是選擇在邊城這一生命淨土探討人生,是沈從文內心有宿命論思想的隱約存在,正如“爺爺”在得知“翠翠”婚事不成功之後感嘆:“我有什麼卓見可言?這是天意!一切都有天意……。”所以說,命運是不可控的,美麗之中總帶有一些憂傷,這就是生命的無奈與無常。同時,在邊城中,我們看到了很多死亡,沈從文透過透視生命的脆弱,來思考生命的不可逆性。“悲”是人生的一部分,沈從文儘量把作品寫得溫馨美好,使悲劇的因素儘量淡化,以便給讀者信心和勇氣。

沈從文《邊城》裡的哲學意蘊:生命的美好與人性的純粹

盧梭說過:“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邊城人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彰顯著美麗的生命本質,沈從文試圖透過生命美好的描寫,展開人物的美好心靈,來保護生命的尊嚴,實現對生命哲學的詩意闡發。但由於各種“人事”“天事”的煩擾、人生的各種“不確定性”以及生活中的“不湊巧”,沈從文不得不將生命的“美好”與“悲傷”並置,展現其命運觀存在悲天憫人的宿命觀,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沈從文對於生命式樣的嚴肅思考。

同時,我們看到,即使在面對如同“宿命”的悲劇人生中,文字中的人物給予的是坦然接受的態度,而非悲天憫人的抱怨,仍然主動承擔起人生的責任,體現了“直面慘淡人生”時的勇敢精神,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強烈的生命堅守的人生態度,悲劇中呈現樂觀精神,最終展放了平凡的人物,平凡的夢,平凡的坎坷,表現出不平凡的美。這是對生命的終極探索,具有極強的人生啟示意義。

文化的理想國,讓每一個詩意的靈魂,都有棲身之地!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