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5年,朱瞻基以手指北、大叫而亡,朱祁鎮:他太保守,遺禍子孫

1430年5月,陽武侯薛祿上疏朱瞻基,請求放棄開平前沿衛所。收到奏疏後,朱瞻基緊急召見張輔、楊士奇商議此事。在說到明軍退回長城一線時,英國公張輔極為不滿:

“長城以北的開平衛所、興和所事關明軍命脈。一旦放棄,必將滋生蒙古各部重新崛起。到時,北方強敵會認為屈居長城內的大明軟弱可欺,以至南下入侵,擾亂邊境。”

可是,朱瞻基、楊士奇卻另有主張。放棄開平衛所,構建防禦陣地,對大明恢復元氣十分有利。因此,朱瞻基悍然決定,明軍退守長城,坐看瓦剌吞併阿魯臺,並放棄奴兒干都司。然而,僅僅19年後,朱祁鎮就在土木堡被瓦剌徹底擊潰,數十萬大軍毀於一旦,皇帝被俘,京城被圍,差點亡國。

那麼,朱瞻基在位期間都經歷了什麼,以至於他要放棄祖宗基業?朱祁鎮遭遇“土木堡之變”是不是他埋下的禍根呢?

1435年,朱瞻基以手指北、大叫而亡,朱祁鎮:他太保守,遺禍子孫

好聖孫

朱瞻基是朱高熾的長子,朱棣的長孫。1398年2月,朱棣夢到朱元璋將象徵王權的“大圭”交到他手上,並告訴他:“傳之子孫,永世其昌”。不久後,朱瞻基出生了。在看到朱瞻基時,朱棣忍不住大呼:“此子英氣滿面,和我夢見的一樣啊。”

朱瞻基的降生重新勾起了朱棣的野心。朱元璋病逝不久,朱允炆強力削藩引來了朱棣的反擊。在1399年,朱棣起兵靖難,歷時4年,推翻了朱允炆的統治,入主應天。然而,靖難之役將本該默默無聞的朱高煦推到了臺前。由於是武將出身,且戰績輝煌,朱高煦成了武將們心中的太子人選。

當時,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身體肥胖,走路都需要攙扶,很不受朱棣的喜愛。雖然在靖難之前,朱高熾就因嫡長子的緣故被冊封為燕王世子,可朱棣奪了天下,卻不願讓這個不討喜的大兒子承繼大統。

1435年,朱瞻基以手指北、大叫而亡,朱祁鎮:他太保守,遺禍子孫

對於太子的人選,朱棣猶豫了兩年。在此期間,文臣推舉朱高熾,武將扶持朱高煦,兩派鬥得不可開交,令朱棣不厭其煩。然而,朱棣秘密召見大學士解縉時,解縉卻不提太子人選,只是說了三個字:“好聖孫。”

朱棣恍然大悟,他在朱高熾、朱高煦兄弟之間猶豫不決,卻一直將朱瞻基當做嗣君培養。因此,不久後朱高熾就被冊封為太子。而在朱棣北征蒙古期間,他又將九歲的朱瞻基帶在身邊,著重教育。

1424年7月,朱棣病逝於榆木川。當時,朱高煦在樂安州心懷不軌,陰謀叛變。楊士奇、楊榮擔心朱棣的離世會刺激朱高煦鋌而走險,故而秘不發喪。在朱高熾登基後,朱瞻基親臨草原迎回朱棣的靈柩,方才瓦解了危機。

1435年,朱瞻基以手指北、大叫而亡,朱祁鎮:他太保守,遺禍子孫

然而,朱高熾在位僅僅十個月,就因病駕崩了。在病逝前,朱高熾緊急召回正在應天的朱瞻基。當時,朱高煦也得到了朱高熾病危的訊息,於是在朱瞻基返程的路上暗藏殺手埋伏。可朱瞻基識破了朱高煦的陰謀,提前出發,繞過必經之路,順利回京。

與朱高熾一樣,繼位的朱瞻基依舊“捧殺”心思短淺的朱高煦。他的賞賜比任何人都豐厚,他的要求,朱瞻基也全部滿足。俗話說:“強者示之以弱,弱者示之以強。”朱瞻基就要朱高煦認為他不過是一個隨意可欺的孺子。

然而,自大驕縱的朱高煦剛舉起謀反的大旗,就被朱瞻基迅速壓制。在押回京城後,朱瞻基將他放在銅缸中,點火焚燒,活活烤死。朱高煦的叛亂是一場鬧劇,卻讓根基不穩的朱瞻基樹立了威信。自朱高煦之後,各地藩王紛紛夾起尾巴做人,再也沒人妄想複製靖難的成功。

1435年,朱瞻基以手指北、大叫而亡,朱祁鎮:他太保守,遺禍子孫

目光短視的仁君

1426年,朱瞻基召集內閣大學士商議棄守安南。當時,安南已歸附二十餘年,卻從未停止過戰爭。明軍多次圍剿,耗費兵馬錢糧無數,損失極大。因此,朱瞻基站在民生角度考慮,決定撤銷交趾都指揮使,恢復安南為大明藩國,並在四年後承認黎利為新的安南國王。

朱元璋曾對安南如此評價:“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並將它列為不徵之國。朱瞻基放棄安南自有他的考慮,與朱棣時期相比,安南的戰略地位大不如前。在大明戰略重心北移之後,安南存在的意義只剩下保障鄭和下西洋,而它的叛亂卻持續消耗大明的精力。因此,朱瞻基放棄祖宗基業,實屬不得已而為之。

自安南重新恢復藩屬國後,對明朝的態度逐漸好轉,“年貢”絡繹不絕。朱瞻基在安南身上嚐到了甜頭,於是將目標放在了北方。北方奴兒干都司與安南情況極為相似,佔地面積卻非常大。故而朱瞻基並未採用安南的方式,而是以羈縻策略繼續統治。然而,軍事壓制和籠絡牽制對於一個地區的影響是完全不一樣的,尤其是以籠絡的方式收買接近北方強敵的奴兒干都司地區,無異於將它拱手送與敵人。

1435年,朱瞻基以手指北、大叫而亡,朱祁鎮:他太保守,遺禍子孫

1430年,朱瞻基又接受薛祿的建議,放棄長城以北的開平衛、興和所、吉林船廠以及集乃舊城,將大明統治區域收縮到長城以內。而明軍數十年針對蒙古各部的攻擊也逐漸轉為防守,只要蒙古各部不南下,明軍就不再主動出擊。

放棄長城以北的大片土地和軍事場所,無異於將與敵人的前線陣地壓縮在長城一線,完全是自縛手腳。而在此期間,草原上的瓦剌與阿魯臺互相爭鬥不休,朱瞻基卻選擇了坐山觀虎鬥,以致瓦剌吞併阿魯臺,實力越發強大。

得益於大明數十年的軍事和經濟基礎,轉向文治的朱瞻基並未受到外敵的入侵,他可以大刀闊斧地施行“仁政”。朱瞻基在位十年,開創了“仁宣之治”,為大明百姓謀福祉,為國家積蓄錢財,與周邊國家和平相處,是有明一朝難得的太平時期。

1435年,朱瞻基以手指北、大叫而亡,朱祁鎮:他太保守,遺禍子孫

然而,朱瞻基施行文治時,也留下了不少“遺禍”。朱元璋建國後,曾吸取前朝教訓,明確禁止宦官干政,並剝奪他們受教育的機會,從根本上斷絕宦官為禍朝堂。可在朱瞻基時期,內閣權力逐漸擴大,為了皇權不受壓制,朱瞻基重新啟用宦官,並讓他們批閱奏摺,參知政事。而他也在宮內為宦官開辦了學習機構,甚至以當朝大學士、內閣成員教導宦官熟悉朝政。

對於宦官的使用,除了批閱奏摺外,朱瞻基還將他們派往全國各地,擔任監軍。而在皇宮內外的採購上,宦官也是一手遮天。

朱瞻基時期,宦官在朝與文臣相抗衡,在外壓制駐軍武將,在地方上大肆受賄,收買地方官為己所用。他雖然能夠壓住不斷崛起的宦官勢力,卻為他的子孫埋下了宦官亂政的禍根。

1435年,朱瞻基以手指北、大叫而亡,朱祁鎮:他太保守,遺禍子孫

暴亡

朱瞻基還有一個特殊的愛好,喜歡鬥蛐蛐。然而,地方官員為了投其所好,勞民傷財,搞得百姓家破人亡,比比皆是。雖不是朱瞻基本意,卻也難逃罪名。1435初,朱瞻基突然一病不起,臨終前他叫來長子朱祁鎮,以手指北,大叫了數聲,卻始終未說什麼,隨後駕崩於宮中,年僅36歲。

朱瞻基死後,他的長子朱祁鎮繼位。在朱祁鎮親政前,太皇太后張氏、楊士奇、楊榮等人尚可以延續朱瞻基的國策,壓制王振等宦官。可朱祁鎮自小跟宦官一起長大,親眼目睹朱瞻基對宦官的寵信和重任,故而認為宦官是最值得依賴的物件。而在太皇太后張氏以及三楊相繼病故後,再也無人能制衡王振,宦官集團迅速膨脹。

1449年,在朱祁鎮、王振的聯合操縱下,數十萬大明精銳部隊慘敗土木堡,張輔等老將被殺,朱祁鎮也被活捉,盛世大明瞬間跌落谷底。

1435年,朱瞻基以手指北、大叫而亡,朱祁鎮:他太保守,遺禍子孫

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毫無疑問是朱祁鎮和王振,而將王振推進朱祁鎮心裡的卻是他的父親朱瞻基。可以說,沒有朱瞻基過度重用宦官,朱祁鎮不會從小養成依賴、信任官宦的性格。而朱瞻基主動放棄開平衛所、坐視瓦剌變強,也為朱祁鎮時期埋下了禍根。即使朱祁鎮打贏了土木堡之戰,大明想要重新將邊界推至長城以北,也將付出極大的代價。

朱瞻基是一個好皇帝,他施行仁政,與民休息,打造盛世。可他造福的只是宣德一朝的百姓,僅僅十年,卻禍害了大明數百年。對於朱祁鎮,朱瞻基太過保守,他的許多行為也在遺禍子孫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