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IP有多重要?原無訟聯合創始人徐晶談法律服務行業品牌塑造

個人IP有多重要?原無訟聯合創始人徐晶談法律服務行業品牌塑造

作者:徐晶

瞰法創始人

原無訟聯合創始人、天同律師事務所市場部負責人

前幾天,走進一個毫無名氣、位置也毫不起眼的美髮店,找到我那位用了幾次還算順手的髮型師,做了一個造型,又往卡里存了點錢——這意思,暫時是懶得換了。

個人IP有多重要?原無訟聯合創始人徐晶談法律服務行業品牌塑造

我其實是個還蠻喜歡嚐鮮的人,試過各種不同的美髮店、不同的髮型師,也喜歡坐那和他們聊天,問問他們的業態是怎麼運轉的。

但試來試去,在嚐遍了各種大品牌、高階裝潢、知名連鎖的美髮店之後,我最終還是固定在了這家小小的、精緻的、我完全不記得名字的店裡。

坐在那,我不禁就在想,是什麼,促使我最終做了這樣的選擇呢?

首先這裡有兩個層次的IP,一個是美髮店的IP,一個是髮型師的IP。

我曾經因為店的名氣大、裝潢好,而選擇過大IP的美髮店。但最終我發現,所謂店的品牌,完全不能給我帶來質量穩定的服務。

其實美髮行業的“公司化”“品牌化”,可以說是走在律師行業前面的,早些年就湧現出了一大批連鎖美髮機構。

但時至今日,這些品牌逐漸沒落,你仍然可見超過80%甚至90%,都還是分散的“提成制”髮型師個體戶,一如律師業。

這是為什麼?

核心在於,髮型師、律師,都是基於人的服務業,而不是基於產品的工廠。

產品的質量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好不好,都很穩定。

所以,產品打廣告,做品牌,這個路徑走得通。早年到央視爭“黃金檔”,後來用各種“羊羊羊”佔領心智,即便現在的蘋果手機,也是用各種高階的品牌手段——比如把品牌氣質滲透到產品的每一個細節裡、門店的每一個佈置裡、工作人員的每一個表情裡——讓你覺得它如此地與眾不同,令你如此喜愛。

產品的標準化使得它很穩定,客戶的預期可管理,不太容易“砸牌子”,才能積累出含金量高的品牌來。

服務業呢?怎麼做標準化?怎麼管理客戶預期?服務質量不穩定,客戶預期不可控,“砸牌子”的事就會天天上演。

個人IP有多重要?原無訟聯合創始人徐晶談法律服務行業品牌塑造

公司化、品牌化的美髮店,也試圖做一些“標準化”改造,比如統一門店裝修,統一著裝;對流程也做一些拆分,洗的洗,剪的剪,染的染;加強培訓,儘量讓每個髮型師的動作和水準統一一點。

可惜這些都還是解決不了客戶的核心訴求——客戶來美髮,要的是一個“美”字,而最終落到每一個人頭頂上的那一個“美”,是極為主觀的、感性的、藝術的。

審美這個東西,千人千面,你怎麼標準化?

可是這個千人千面的“美”字,卻決定了客戶滿意度的六七成。

你裝修了門面,改進了流程,洗髮的水溫更舒適了,髮型師的身型也越來越標準了——但你費盡心思,客戶滿意度也只提高了兩成,真正核心的部分依然解決不了,做的都是隔靴搔癢的事。

轉換到客戶角度,也就是我信了你美髮店的IP,可是給我理髮的那個美髮師還是不可信,那你這個店的IP,對我來說是不是有點虛無呢?

在嘗試足夠多這種大品牌的連鎖機構之後,我就徹底放棄了,我發現:去信這種機構IP,只是我要交的智商稅。交完之後,還是要回到某一個感覺好的、可信任的、質量穩定的個人身上。

我相信,美髮行業大品牌的沒落,可能就在於像我這樣的消費者,已經交夠了智商稅,刺破了“大品牌”的面紗,迴歸了最務實的選擇。

這也不失為一輪美髮行業的“消費升級”。

個人IP有多重要?原無訟聯合創始人徐晶談法律服務行業品牌塑造

律師行業呢?可能“升級”要慢一點,因為消費低頻,回頭客少,迭代慢。

但服務業的核心問題是同樣的。

律師客戶的核心訴求,是你要理解我,並且解決我的問題。溝通是這個其中尤為重要的環節。

能夠完全以“解決問題”為客觀標準的業務還好辦一點,但問題在於,絕大部分的法律業務都是“開放式命題”,不同的律師抽絲剝繭得出的解,可能是不一樣的。客戶願意信哪個?看你這個律師給他的“印象”和“感覺”了。

我們都知道,一旦到了人與人之間“聞味道”的環節,就成了謎。這就是一個承載“主觀”“化學反應”“chemistry”的黑盒子,沒有解了。

律師業態比美髮業複雜很多,就美髮那個流程,使勁拆也就能拆出個洗剪吹;律師業有的工序,隨便拆拆上百道。

這一方面使得律師業的黑盒子更難解,一方面也使得標準化的空間,可能比美髮業還能大一些。

如果一個律師業態的標準流程、客觀結果,能夠佔到客戶滿意度的60%以上,那我覺得“標準化”在這裡是可以成立的。

能做“標準化”,保證服務質量的基本可控,是“品牌化”戰略可持續的前提。

像非訴,大品牌的律所比較多,而且幾十年不倒。

像一些程式化很強的2C業務,如交通、徵拆,個人表演成分較少,管理流程能把品控做到60分以上,那也是成立的。

個人IP有多重要?原無訟聯合創始人徐晶談法律服務行業品牌塑造

個性化極強的訴訟業務,這麼多年就只出現了極少數的機構IP,如天同。但我們看天同宣傳的是什麼?訴訟流程標準化,案件勝訴率90%——都是圍繞最客觀、可評判的部分去講的。

絕大部分訴訟律所的業務都做不了天同模式(比如你能只挑400個案源裡的40個做嗎?),很難形成客觀、可控的標準,就很難形成穩定的品牌。

而那些單純追求規模化的律所品牌——服務業的規模化有時候就是品控的反義詞——不樂觀地說:只需要一輪智商稅的時間,消費者就會迴歸理性,去做在他們看來最務實、最穩定的選擇。

說這麼多,回到IP上。

在這裡,我基本把IP和品牌等同了,略有不同,但犯不著推敲。

個人IP有多重要?原無訟聯合創始人徐晶談法律服務行業品牌塑造

IP是你的形象,氣質,知名度,是使用者對你的喜愛之情,是你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標籤。

而據我們以上的分析,機構IP在服務業中,只是一部分;甚至在一些服務業態中,都不一定是主流。有些機構IP,可能還只是“虛假繁榮”。

可是你發現沒有,個人IP還有大量大量的空白,這也就意味著,有大量大量的機會。

有很多律師個人,一提到律師品牌,就只想到律所要做品牌,卻不知道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品牌。而現在這樣的移動互聯時代,早已經給個人IP創造了最好的環境和基礎設施。

你,還等什麼呢?

律新社品牌服務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