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阿姨翻拍《甄嬛傳》,版權糾紛風險不可忽視

日前,上海16位退休阿姨包了個劇組,赴橫店翻拍《甄嬛傳》的微影片引發熱議,其拍攝的影片播放量超百萬。不少網友在為阿姨們豐富多彩的晚年生活點讚的同時,也對其中是否涉及侵犯原作版權的問題爭論不休,對此涉事多方的說法並不一致。

負責組織阿姨們去過把癮的公司說,與其對接的橫店方面公司“有版權”,他們與對方的合作是公對公。而橫店方面公司的答覆則說,他們的“影視體驗專案”因為劇情多有改編,且只是為了遊客體驗、遊樂用,“應該不涉及版權的問題”。但在《甄嬛傳》製片方那裡,卻明確其未向橫店做過《甄嬛傳》正規途徑授權,並表示基於《甄嬛傳》的翻拍、演出等營利專案“確實有商業用途的嫌疑”,只不過並未有向阿姨們主張權利的意圖,並希望藉此向社會普及智慧財產權常識。

阿姨們一段《甄嬛傳》的翻拍,還真扯出來這麼多“羅生門”的表述,可能讓很多人都沒想到。但必須要說,由此引申到智慧財產權保護,還真不是小題大做。版權方不深究不代表權利不存在,也不代表其中負責對接、承攬的商業機構就真的沒任何侵權隱患。

在此之前,有不少基於非整體性翻拍的影視作品曾經引發熱議。比如某衛視一檔以兒童復刻經典劇集的節目,就有多次對“小戲骨”的公共討論出現在公眾視野。相對於此番阿姨們翻拍的《甄嬛傳》,“小戲骨”們的幾部引發熱議的作品,顯然就有更規範的操作,特別是在開拍前與相關方面談妥版權,未達成版權協議的作品,哪怕網友翻拍呼聲再高,也並未進入實質操作。與阿姨翻拍《甄嬛傳》相比,更規範的“小戲骨”系列,因為有相對成熟的商業運營、規範操作,而少有版權爭議。這次阿姨們的作品,相關企業並不合乎規範的做法,有必要做一番提醒。

相關的問題中,比如,據說公對公的企業合作,一方自稱“有版權”,另一方就不再做相關版權方面的基本核實和查證;再比如橫店相關企業,以“有所改編”和“遊客體驗”的模糊說法,就想當然認為“應該不涉及版權問題”,這都是非常錯誤的想法和做法,可能會給公司的合法運營帶來相當的風險。公對公的公司合作,基本的資質審查是不能繞過的,而相關公司提供拍攝服務作為其日常的經營活動,按照不同檔次向遊客收費,明顯具有營利目的,並不在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而合理使用的範疇,即便是改編,也需要依法取得《甄嬛傳》著作權人的許可。遊客的體驗、遊樂確實有自我欣賞、娛樂的目的,但公司以此營利卻已然與此有天壤之別,必須要接受國家法律的約束和規範。

阿姨們翻拍得很開心,讓不少人感慨和羨慕其晚年生活的豐富多彩,版權方也不忍打斷和追究,但想要讓這樣的豐富多彩能夠行穩致遠、不惹是非,相關市場主體有必要進行更多企業合規性的檢視與梳理。這麼說來,阿姨翻拍《甄嬛傳》的討論,除了不少網友的版權觀念與意識令人欣慰,可能更多還應該是對相關市場主體的提醒:版權保護可不是“宮鬥戲”,不能想當然認為“應該沒事”。

(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