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食管癌的風險特徵正在悄悄變化,這些症狀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上海食管癌的風險特徵正在悄悄變化,這些症狀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食管癌是全球防治效果最為突出的癌種之一,也是上海常見癌譜中下降明顯的癌種,但其發病特徵和危險因素正在悄然改變。

近20年來,正當食管癌負擔大幅下降時,歐美等國的下降通道卻進入了瓶頸。原來食管癌主要有鱗癌和腺癌2種病理型別,具有明顯不同的臨床和流行病學特徵。食管鱗癌還在持續下降,但是腺癌的發病卻迅速上升。

近日,上海疾控中心相關專家提醒廣大市民,上海目前也出現了食管鱗癌還在持續下降,但是腺癌比例上升的趨勢,與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西方化,超重和肥胖比例的增多不無關係。建議市民朋友們做到控煙、加強運動,飲食上注意營養均衡、食不過飽、少喝或不喝碳酸飲料。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還指出:雖然食管癌的治療效果不佳,在疾病早期也沒有明顯的症狀體徵,但是因症就診仍相當重要。

食道癌的症狀可能包括持續、多發的

吞嚥困難、胸部隱痛、體重減輕、聲音嘶啞、咳嗽、嘔吐、打嗝、胃酸反流和食管出血

等,如果以上症狀短期內頻繁出現,不要猶豫,應立即就醫。

食管鱗癌

好發於食管的中上部。最常見危險因素是

菸草汙染和酒精攝入,及其顯著的聯合作用。

飲水和食物中的黴菌毒素(主要為互隔交鏈孢黴菌產生)、土壤中缺少鉬元素、農作物中維生素C含量低、缺乏硝酸還原酶、新鮮蔬菜水果的缺乏、燙食快食和常吃醃鹹食品的習慣等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也是重要的致病原因。

食管腺癌

發生在食管的下1/3處,靠近胃。主要的致病原因是胃食管反流病和肥胖。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內容物,主要是胃酸,向上流入食管下部的疾病。這會刺激食管組織細胞變異,從而致癌。食管腺癌與胃食管反流病密切相關,尤其是持續時間長、症狀嚴重時。

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會增加腹內壓力,是導致和加劇胃酸反流的主要原因,從而進一步增加食管腺癌的風險。

西方國家嘗試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包括阿司匹林和其他消炎鎮痛藥物)進行化學預防,但這增加了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風、胃腸出血和腎損傷的風險。他們還試用食管射頻消融術,即使用微波加熱,以破壞食管異常細胞來預防食管癌,但會產生食管狹窄和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最關鍵的是,以上2項技術的預防效果還不如減重。

上海食管癌發病和死亡情況

視線回到上海,根據上海市疾控中心的癌症監測統計,

食管癌在上海的癌譜中,發病排第14位,死亡排第8位。比對我國其他地區公佈的同期資料,屬於食管癌發病和死亡負擔較低的地區。

可能正是因為上海的食管癌風險已相對較小,關注度和知曉率就明顯不足。

在2020年“上海疾控”開展的《上海市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識網路調查》中“食管癌最多見的首發症狀”問題,僅有55%的網友正確選擇了“吞嚥困難”,在20道題中得分最低。

作者:吳春曉

編輯:張鵬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