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偷拿”鄰居酸奶,奶奶退還後說要扭送派出所,網友吵翻了

10月17日,湖南婁底冷水江市,一個3歲左右的萌娃在鄰居家“偷拿”了一瓶酸奶,被奶奶發現後,奶奶立即將酸奶退還了鄰居,因為孩子哭鬧,奶奶就堅持要將萌娃送到派出所。

當時在現場的劉先生目擊者了這一幕,隨手拍下影片釋出在網路上,沒想到這段影片在網路引發很大的討論。有大部分網友支援奶奶的做法,認為奶奶給小孩從小就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也有少部分網友認為,奶奶的方法過於野蠻粗暴,可能對孩子的心理造成陰影。

萌娃“偷拿”鄰居酸奶,奶奶退還後說要扭送派出所,網友吵翻了

10月18日,劉先生向瀟湘晨報(報料微信:xxcbbaoliao)記者介紹到,當時他是在朋友家聊天時看到這一幕,奶奶當時也只是嚇唬一下孩子,事後等孩子情緒平復後,又對他進行了言語教育,就將萌娃領回家了。

三歲萌娃“偷拿”鄰居家酸奶被發現,奶奶佯裝要將其送派出所

“小孩在鄰居家拿了瓶酸奶,親奶奶發現後要送派出所。”

10月17日晚上,抖音使用者@京羽釋出了一條短影片。影片中,一個小孩在不停地哭泣,奶奶試圖將孩子放到一臺小車的副駕駛位,稱要將小孩送到派出所,小孩一直在哭鬧反抗,旁邊還有個老人曾試圖將孩子抱開,但孩子奶奶進行了阻止,還是將其放到了副駕駛位,並不停問他“當小偷啊,抓起走(做竊啊,捉倒去)”,“還當小偷的嗎?”,孩子則試圖掙脫下車,一邊哭著說,“不當了,不當了”。

萌娃“偷拿”鄰居酸奶,奶奶退還後說要扭送派出所,網友吵翻了

10月18日,影片作者劉先生向瀟湘晨報記者介紹,當天下午,他開車到他一個朋友家玩,突然聽到隔壁鄰居家奶奶和其孫子有些情緒激動的對話。原來,這個3歲左右的萌娃原本在他朋友家玩,後來回家時,奶奶看到其口袋裡硬邦邦地突出來一塊,便詢問小孩是什麼東西。

萌娃“偷拿”鄰居酸奶,奶奶退還後說要扭送派出所,網友吵翻了

小孩掏出來之後發現是一瓶酸奶,奶奶知道自己家並沒有這個酸奶,詢問之後知道小孩是從鄰居家桌子上偷拿的,趕緊將酸奶退還給鄰居,但孩子卻哭鬧起來。

萌娃“偷拿”鄰居酸奶,奶奶退還後說要扭送派出所,網友吵翻了

鄰居見狀,趕緊又拿著酸奶,要拿給小孩,但小孩奶奶堅持不要,看到孩子還在哭鬧,奶奶將孩子抱起,稱要將其送到派出所,並打開了劉先生駕駛小車的副駕駛室車門,將孩子帶到車內,孩子在此過程中一直在反抗哭鬧,並稱“不當‘小偷’了”。

劉先生說,實際上奶奶只是在嚇唬孩子,過了兩分鐘後孩子的情緒就慢慢平復了,奶奶則告訴他,如果想喝酸奶,奶奶可以帶他去買,但是不能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隨後,奶奶就將孩子領回家了。

影片引發網友爭論,有人支援奶奶也有人稱“太野蠻”

這條影片在抖音平臺上引發了很大的討論。截止10月18日下午6點,該條影片評論數已經達到4萬多條。

針對老人的做法,網友們在評論區吵開了鍋。有的網友認為,老人的做法過於粗暴,並不值得提倡。

網友“幽蘭”說,“這次先好好給孩子講道理,如果總是不改再這樣嚇唬他”。

萌娃“偷拿”鄰居酸奶,奶奶退還後說要扭送派出所,網友吵翻了

網友“相聚隨緣”說,“這個教育是需要的,但是這位奶奶太野蠻了,嚇著孩子了也許會反其道而行之”。

網友“——”說,“他還是個孩子,不要嚇他,給他好好說孩子會聽的”。

萌娃“偷拿”鄰居酸奶,奶奶退還後說要扭送派出所,網友吵翻了

網友“我就是我”說,“奶奶雖然做得對,但是對這麼小的孩子來說嚇唬他一下就好了,讓他知道以後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像她這個架勢,如果是我的孩子肯定不願意讓她帶,會把小孩逼瘋的”。

萌娃“偷拿”鄰居酸奶,奶奶退還後說要扭送派出所,網友吵翻了

但還有大部分的網友支援奶奶的做法,稱奶奶的做法“三觀很正”,能夠讓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網友“騎著螞蟻闖世界周”稱,“小孩子就要從小灌輸不能拿和吃別人的東西(的觀念),這樣就不容易被壞人拐走,也能養成良好習慣,支援奶奶的做法”。

萌娃“偷拿”鄰居酸奶,奶奶退還後說要扭送派出所,網友吵翻了

網友“鴻雲”稱,“三觀真正,小問題不重視遲早出大事,到時候悔恨終生,一次徹底教育讓他記住有些東西確實就是喜歡也不能拿”。

還有網友提醒,“奶奶做得對,但事後最好告訴孩子,警察叔叔只抓壞人,不要讓孩子覺得警察叔叔很可怕,真正有需要的時候,走丟的時候可以去求助”。

劉先生說,他也沒有想到這個影片會引發這麼多爭論,這些持不同觀點的評論他都看了,他個人也比較贊成奶奶的做法。“在農村,對孩子的教育就是需要這樣的方式,這樣孩子能夠從小樹立正確的觀念。”劉先生說。

面對孩子有此類行為時,家長們究竟該如何教育?專家支招

擁有18年從業經歷的親子溝通專業指導師,長沙市家庭教育專家講師團核心專家楊陶如表示,從影片內容來看,奶奶的行為是可以理解的,她肯定是想透過這樣的方式來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但這種教育方式本質是一種恐嚇教育,用一種很嚴厲的方式來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讓孩子因為恐懼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從這個角度來講,奶奶的這種教育方式是欠妥的,任何以肢體暴力或者言語暴力教育孩子的方式都不值得鼓勵。

對於剛剛五六歲的小孩甚至更小的幼兒,對於偷盜他們是沒有太多概念的。一方面,採取這種方式或者打罵方式只會讓孩子因恐懼而順從,其實他並沒有心力來思考為什麼這個行為是錯誤的。

另外一點就像一些網友指出的,就是不能給孩子一個觀念,就是如果不聽話,讓警察把你抓走,這樣給孩子尤其是六歲以下的幼兒造成的影響是,對警察的印象也是可怕的,如果形成了這樣一種印象,當孩子有事需要向警察求助時,他們內心也是不敢的。

同時,家長要將人和事分開,不應當輕易給孩子“貼標籤”,這件事孩子做錯了,但他並不是小偷,也不是品行敗壞。

在平時的教育中,需要給孩子灌輸規則意識和界限意識,就是在不同的環境場景中,有不同的規則,不能夠越界。

“要找到行為背後的需要,孩子每一個讓人抓狂的行為背後,都有一個未完成的需求。”楊陶如認為,家長在處理此類教育問題時,首先家長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設身處地地站在孩子立場來考慮問題,形成與孩子平等交流的健康環境。

其次要理解和看見孩子當下的困境,年紀越小越需要被看見。比如這個案例中,孩子的困境就是想吃而得不到。

最後需要引導孩子解決他的困境。比如說自己家裡有,這次不吃下次可以吃,總之要讓孩子發現,可以用更多的方法,來解決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要違反規則。

如果是6歲以上的青少年,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家長也更要反思平時自己的教育方式,並分析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比如是否在用這種方式去“求關注”或者反抗等等。

瀟湘晨報記者 曹偉

新聞線索爆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影片”客戶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影片新聞熱線0731-8557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