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婆婆執念救狗20年:母賣兒房照顧流浪狗,曾與400多隻狗同住

“我的小店關門了,剩下兩個冰櫃的肉,今天要做一件有意義的事”。近日,武漢的趙女士將自家餐飲店所剩的肉打包,驅車送往江夏區法泗街道石嶺村。400多隻流浪狗和它們的“媽媽”潘桂頁生活在那裡。

t011a073c72d65beed9.png?size=650x517

潘桂頁所在的流浪狗基地

在大眾眼中,操持家務、照顧兒孫,閒時跳廣場舞是55歲女性普遍的退休生活。潘桂頁卻“不合群”,她放棄充滿煙火氣的城市生活。清理糞便、餵食、打針,不時外出救狗,她蝸居田野間,每天與30多隻狗同寢。為了做救助、收養,她不惜賣房。這樣的生活已持續了20年。

【1】愛犬失蹤疑被擄走,“此後看到流浪狗我就帶回來”

2002年,潘桂頁在武漢白沙洲一個鎮上租了幾間店鋪做批發生意。很喜歡狗的她那時就養了四五隻,其中一隻“矮腳邊牧”她特別珍愛,經常同床共枕。“一叫名字就過來,每天回家都是它先來門前迎接。”潘桂頁回憶,這是她養的第一隻狗,因為品種獨特,出門遛彎時常引來旁人圍觀,連專業訓狗師都很羨慕。

一起生活了1年多,它失蹤了。潘桂頁懷疑有人早就盯上了它,找準時機下手。即便如此,此後幾年裡,她走遍了小狗可能的去處依然不見蹤影。“我見不得流浪狗落魄,每看到一隻就帶回來一隻。”

幾十到上百隻,潘桂頁騰出店鋪用作狗舍,對那隻邊牧的愛都傾注在其他狗狗身上,全身心投入,最後放棄了生意,全職做義務救助。“她有執念吧”,趙女士感嘆。十幾年的救助生涯,無論是收養各小區的流浪狗,還是跨省攔車,從肉販手裡救狗,她都積極參與,因此結識了全國各地誌同道合的人,“大家都看不慣這些狗被粗暴對待,一直想給它們一個家。”

潘桂頁在狗舍裡

3年前,由一名志願者主要出資,潘桂頁和其他幾人一同自費建起這座鄉間流浪狗基地,日常由她和另外兩名工作人員打理。秋日的下午陽光氤氳,進村沒多久,記者就被遠處傳來的陣陣狗吠聲吸引,循聲而至。

記者到來時基地正在擴建狗舍,潘桂頁早上五點起床,忙活了一天,佝僂著揹走來,寒暄的話語間顯得有氣無力。一行人漸漸靠近狗舍,聽到記者說想進去看,她立馬來了興致,“快跟我來,就在前面”,張開雙臂,三步並作兩步朝圍欄裡的狗狗奔去。

狗狗們簇擁在她周圍,不停上下撲騰,她向記者介紹每隻狗的身世。“這隻叫‘小嘻嘻’,斷了腳。還有這隻叫‘爛脖子’,兩隻眼都瞎了……”她給每隻狗取了名字,看到總能一眼認出。

基地裡有兩座倉房被用作狗舍,每座分出15個隔間,每間約35平米,大部分的狗都安置在這裡。除了部分殘疾,其他的與流浪狗不同,少了露宿街頭時對人的警惕,很活躍,身上也很乾淨。“我們每天都做清潔,檢查它們健康情況。”其中一隻阿拉斯加犬讓她最印象深刻,“送來前它咬傷人,前主人賠了三萬多醫藥費,差點只能讓它安樂死。”

差點被安樂死的阿拉斯加犬(左)

【2】欠債六十萬後賣掉兒子的房子

去年11月,狗舍裡鬧犬瘟,幾十只狗病了需要照顧。潘桂頁封閉在狗舍裡20多天,給它們打針、喂藥。“出來容易帶病毒,感染其他的狗,我只能這麼做。”

狗舍旁邊一個簡易房是潘桂頁的住處,門前的柵欄圍成一個院子,三十多隻情況特殊的狗在裡面。有的年老體弱,有的重度殘疾,都需要單獨照顧。屋外空曠的院子無法遮風避雨,她用毯子、被子鋪成狗窩,索性和它們同住。而以往她在自己家也是和狗狗們住一間屋,持續了十幾年。

t01e936229704ae7a83.png?size=647x394

潘桂頁在基地裡的住處

潘桂頁告訴記者,20年來自己大部分積蓄和精力都花在了救狗、養狗上,因此還曾欠下六十餘萬元,陪家人的時間也少了。2018年,為了還債她賣掉了兒子的房子,帶著孫子、兒媳一家借住在自己哥哥的空房子裡。“兒子最開始也埋怨,後來知道說再多也沒用,我畢竟是他媽,他希望我過得開心。”去年5月,她父親去世,“我哥和我姐不理解,埋怨我很少照顧老人,這之後我們就沒來往了。”

採訪過程時不時被她的手機來電打斷,志願者請她協調人手外出救助流浪狗,或是想來領養的人致電諮詢。她樂此不疲為別人出謀劃策、解疑答惑直到天色漸暗。

“我沒想過值不值得,和狗子生活我更快樂,接下來就是陪它們老去,做到做不動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