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後天”爆發,上海佈局五大未來產業

為了“後天”爆發,上海佈局五大未來產業

五大未來產業叢集

未來健康產業叢集 將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前沿突破、臨床應用為導向,推動腦機介面、生物安全、合成生物、基因和細胞治療等技術研發突破及產業化。

未來智慧產業叢集 面向數字化、智慧化發展方向,以技術策源、廣泛賦能為導向,推動智慧計算、通用人工智慧(AI)、擴充套件現實(XR)、量子科技、6G等技術研發突破及產業化,為城市數字化轉型提供更智慧、更可靠、更整合的技術底座。

未來能源產業叢集

面向能源安全和可持續發展,以核心突破、首創示範為導向,推動先進核能、新型儲能等技術研發突破及產業化。其中,在氫能領域,上海計劃到2025年將各類加氫站的數量從目前的14座增加到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國際一流的創新研發平臺,培育5到10家獨角獸企業,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突破1萬輛,氫能產業鏈規模突破1000億元。

未來空間產業叢集

面向深海空天利用和空間拓展,以戰略牽引、突破極限為導向,推動深海探採、空天利用等技術研發突破及產業化。比如,可以發揮上海裝備產業優勢,研發深遠海、極地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發展重型破冰船、高冰級LNG船等極地裝備,服務國家戰略;突破關鍵飛行技術,研製載人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

未來材料產業叢集

面向材料應用的功能性突破,以前沿佈局、培育需求為導向,推動高階膜材料、高效能複合材料等技術研發突破及產業化。重點是提升膜材料基礎結構設計和原料自主化能力,做強高效能纖維產業鏈,為智慧終端、高階裝備等提供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上海加速佈局未來產業,重點是5個方向——未來健康、未來智慧、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根據市政府明確的目標,到2030年,上海未來產業產值將爭取達到5000億元左右;到2035年,形成若干領跑全球的前沿產業叢集,衝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未來產業創新高地。

圍繞新近出臺的《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產業叢集行動方案》,市經濟資訊化委主任吳金城在昨天舉行的市政府新聞釋出會上表示,以產業發展視角,如果說當前“3+6”新型產業體系是上海產業的“今天”,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慧終端等新賽道是“明天”,那麼未來產業就是“後天”。推動該領域創新發展、融合演進,將為上海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增添新內涵、注入新動能。

遴選標準:注重顛覆性、戰略性、爆發性

未來健康、未來智慧、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5個方向之所以成為上海佈局未來產業的重點,主要是基於它們的技術前沿性、需求突破性、影響顛覆性、價值戰略性、前景爆發性等五方面標準。

吳金城表示,上海要培育的未來產業,首先是技術和市場都還在孕育期的產業,其最優的技術路徑還有待探索,其產業有待培育。其次,這五大未來產業代表了人類對資訊計算、生命質量、資源利用、空間拓展的突破性願景,面向了未來的重大需求。第三,未來產業是對傳統技術的顛覆,將對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帶來變革性影響。第四,未來產業涉及的領域,將促進形成國際標準,樹立行業風向標,對全球產業競爭合作具有戰略意義。第五,未來產業一旦成熟,將會釋放出極強的爆發力,對經濟、社會、生活等產生廣泛的帶動作用。

實際上,在五大未來產業領域,上海都具備紮實的基礎,集聚了一批領軍企業和高水平研究機構。在未來健康領域,上海是中國合成生物學的發源地,集聚了全國三分之一的細胞治療研發企業,在幹細胞和免疫細胞治療、類器官和基因治療等領域領跑全國。在未來智慧領域,上海已連續5年舉辦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智慧計算、通用人工智慧(AI)、擴充套件現實(XR)、量子科技等領域集聚了一批創新企業。在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等領域,上海更是集聚了一批龍頭、“鏈主”和大院大所,有相當厚實的創新資源和技術儲備。

黨的二十大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實際上,上海發展未來產業,就是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綜合優勢,以重大需求、重大專案、重要平臺為牽引,讓創新人才近悅遠來,創新主體活力迸發,真正成為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一方熱土。

多措並舉,推動技術產業釋放“未來紅利”

根據《行動方案》,上海將集中力量、滾動培育,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未來產業創新高地,到2030年實現未來產業產值達5000億元左右。更具體地說,針對未來產業的發展,上海瞄準了四大目標。

首先是聚焦創新,打造未來核心技術高地。為此,上海將建設未來產業研究院,成立5家左右“未來技術學院”,培育15個左右“未來產業創新中心”。二是聚焦產業,將圍繞五大未來產業叢集,建設15個左右“未來產業先導區”,攻關一批核心部件,推出一批高階產品,形成一批“中國標準”,形成推動產業叢集發展的未來引擎。三是聚焦發展的正規化,將推動一批領軍企業向未來產業佈局,發展生態主導型企業,組建一批創新聯合體,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格局。四是聚焦生態,將透過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引進一批高層次戰略科學家和企業家等,凸顯要素集聚、開放包容的未來生態。

為保障上海對未來產業的佈局能高效落地,《行動方案》明確,全市要推動實施六大計劃,包括未來技術“築基計劃”、未來佈局“領跑計劃”、未來夥伴“攜手計劃”、未來場景“開源計劃”、未來人才“雁陣計劃”、未來生態“雨林計劃”,以加速競逐未來賽道。

比如,著眼於強化原始創新和基礎研究,上海將加強未來技術學院、未來產業創新中心等平臺建設,完善全球創新網路;瞄準載體建設和叢集打造,上海正謀劃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加速園”“試驗場”;為集聚人才,上海將整合各類創新平臺,面向全球“揭榜掛帥”,並助力人才在上海實現夢想。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未來產業著眼前沿領域,但它並非遙遠“科幻”,市民將會在上海打造產業高地的同時,不斷享受到創新成果。據介紹,在未來產業的培育過程中,上海會十分注重打造標杆應用場景,推動成果轉化,希望透過加速技術的落地賦能,讓全社會能儘快享受“未來紅利”。

編輯:範菁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