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詩人杜牧一首《清明》,使“杏花村”成了豪飲者嚮往的聖地

大詩人杜牧一首《清明》,使“杏花村”成了豪飲者嚮往的聖地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中國古代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這麼重要的節日裡往往會有重大的活動,怎麼能少了那些文人騷客們呢?

他們一來湊熱鬧,各種描寫清明的名詩絕句,便應運而生了。

在眾多吟詠清明的詩句中,以唐朝大詩人杜牧的《清明》一詩,最為出名,最為流行,全詩如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全詩語言通俗易懂,沒有一個冷僻字。

雖然都是常用字,但經過杜牧的這麼一組合,卻出現了奇蹟——全詩不但朗朗上口,而且意境深遠。

大詩人杜牧一首《清明》,使“杏花村”成了豪飲者嚮往的聖地

大家來欣賞一下吧。

清明來臨之際,萬物復甦,此時本應是花紅柳綠、春光明媚的好時節,可是不湊巧,這幾天連著下雨。

對於清明節下雨,古代有個專有名詞叫“潑火雨”。

“河朔人謂清明雨為潑火雨,立夏為隔轍雨。”(《退齋雅聞錄》宋·侯延慶)

此時淫雨霏霏、細雨綿綿,一個人踽踽獨行在泥濘的小路上,心情可想而知。

所以,詩中的“欲斷魂”三個字,把路人那種悵然若失的心情是描述得淋漓盡致。

此時,行進中的人也是走得有些累了,他想找個地方歇歇腳。

那麼,哪個地方最適合人們歇腳,並且排解心中的寂寞憂愁呢?

自然就是酒家了。

來上一杯綠蟻酒,再切二兩醬牛肉,邊喝邊暖暖被雨淋溼的衣服。兩壺酒一下去,身體也暖和了,乏也解了,最主要的是壓抑的情緒得到了釋放。

想著想著,行人的哈喇子開始淌起來了。

大詩人杜牧一首《清明》,使“杏花村”成了豪飲者嚮往的聖地

正巧,在牛毛細雨中,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用柳笛吹奏著牧歌。行人馬上過去詢問:“附近可有沽酒之處?”

牧童看了看行人那失魂落魄的樣子,心說,你算問對人了,我肯定給你找個好去處,於是拿手一指前面的一片村落。

行人順著牧童的指向看去,在前面的不遠處,有一片杏林,此時的杏花已經綻放,在朦朧中有一種忽隱忽現的豔麗。

在那杏林的深處,煙雨朦朧中能看到有一個酒家,茅屋的上面還插著一面小旗子,在風雨中飄搖著。

雖然看不清上面的字,行人一看就是個好去處。於是拜謝了牧童,將要前往。

此時的牧童發話了:“那就是杏花村”。

呵呵,終於找到正經地方了。

杜牧的此詩一出,“杏花村”立馬就成了豪飲者心目中的一塊聖地。

大詩人杜牧一首《清明》,使“杏花村”成了豪飲者嚮往的聖地

杜牧的原詩是首七言絕句,由於影響力實在太大,後人讀了之後不禁技癢,要用別的文學形式的進行表現。

比如,可以把絕句改成詞作,大家來欣賞一下:

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詩人杜牧一首《清明》,使“杏花村”成了豪飲者嚮往的聖地

更絕的是還能改成《清明》的一個短劇:

[背景]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

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絕妙不?

但是不管怎麼變化,最後的落腳點就是“杏花村”。

大詩人杜牧一首《清明》,使“杏花村”成了豪飲者嚮往的聖地

由於“杏花村”太出名了,於是各地攀龍附鳳,都搶奪“杏花村”的擁有權。

據統計,迄今為止,全國叫“杏花村”地名的,有十餘處。

因為杜牧的詩句爭議不斷的,計有金陵、山西汾陽、山東水泊梁山、安徽貴池、湖北麻城和江蘇豐縣等六處,他們都要搶杜牧詩句中的版權。

那麼,真正的杏花村在哪裡呢?

現在按主流的解釋,詩中所寫杏花村,為南京的杏花村。

晚清舉人陳作儀曾作《金陵四十八景圖》,在這48景中,就有一處名勝為“

杏村沽酒”。

並明確記載:

“今城西南花露崗下的古杏花村,相傳是唐代詩人杜牧買酒處”

(《金陵四十八景圖》清·陳作儀)

大詩人杜牧一首《清明》,使“杏花村”成了豪飲者嚮往的聖地

但是這個名勝現在已不復存在了。

過去金陵的杏花村“村中人家多植杏樹,間竹成林,春來花開,青旗紅樹,掩影如畫”,可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到了清代晚期時,卻蕩然無存。

你說這是正宗的“杏花村”,可是讓我們看看遺址呀?拿不出來!

那就是沒有。

所以目前各地紛爭此處情有可原。

其實我們何必非要找到那一處遺址呢?

在這個懷古寄憂思的季節裡,來到一處幽靜的鄉間酒肆中,只要能夠暢飲,能夠抒發出自己的情懷,何處不是“杏花村”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老衲侃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