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債券之殤,誰該負最終責任?

近兩天看了兩篇文章,一篇是《債券狗和銷售狗的互懟》,另外一篇是《AA級債券淪為垃圾債券》。

表明態度

作為債券圈人,我也跟個風,蹭個熱點。不滿意的看官,可以隨時關掉頁面。在債券市場裡面,監管、承銷商、律師、評級等等,其中的作用我就不再贅述,本文將站在不同角色的對立面,集中吐槽其他角色的很多怪像,本文純屬虛構,請不要對號入座。畢竟,我們當年在最早的時候買過城投、買過AA-,也買過地產。當時盡調很辛苦,也賺了不少錢,目前也都兌付了,嘚瑟一下。

覺得好的,歡迎打賞。當然,我們最歡迎大家在底下留言評論,一起討論新的出路。

AA債券之殤,誰該負最終責任?

看看別人怎麼說

我們先看看這兩篇文章的內容。

第一篇講述了承銷商團隊內的溝通障礙。一方面,承攬團隊忽略了市場投資者的視角,搞了一堆專案根本賣不掉。一方面,銷售團隊抱怨承攬團隊的結構設計有問題,找的擔保有問題,到處承諾銷售有問題。

第二篇講述了AA級債券的現狀,基本結論是AA級扎堆,基本沒有更寬的區間。劣幣驅逐良幣,AA級淪為“最低階”、淪為“垃圾債”,是債券市場就出現一種AAA債搶不到,AA債賣不掉的現象。當然,筆者也同時提到了很多解決方案。

基本上,第一篇說了事實,第二篇說了解決方案。

那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對於承攬和銷售,我必須要吐槽一下,這兩個角色的問題。承攬其實是很有技術含量的,這種技術含量有資源技術、專業技術、酒量技術、姿色技術。。。跑偏了,核心想要說的就是在中國這個體制內,很多時候,承攬就是一個非技術工作的技術工作。大部分的承攬不關注市場,能說出昨天隔夜利率情況,或者近一個月AA級債券走勢的承攬兄弟不到一半,當然,關注了也沒有用,因為當前的承攬人員太多了,只能靠做大規模,承諾銷售,承諾利率來搞定專案。這是承攬的悲哀,所以,一定請銷售小姐姐理解。不是我們不專業,是我們還來不及專業,就已經醉倒在茅臺裡面。

AA債券之殤,誰該負最終責任?

一個沒有站在投資角度設計結構的承攬人員,怎麼能讓人信服呢?

其次,對於銷售,也真是不容易,但是我一樣要吐槽。目前的銷售小姐姐,基本都是膚白貌美大長腿吧,你可能很熟悉當前市場利率,也很知道當前某債券同行業公司的發行情況,但是,你真的知道我們要賣的這隻債的主體情況嗎?

這個債券是鋼鐵行業?明明是矽錳合金啊。這個債是紡織行業?明明是高階家紡啊。這個債券是房地產行業?明明是物流園區啊。

這個主體的其他應收款怎麼這麼高,等我問一下投行團隊。這個主體的新開工專案都什麼進展,等我問一下投行團隊。這個主體的最新財務報表給我一份,等我吃完這隻雞。

AA債券之殤,誰該負最終責任?

我。。。。。

一個沒有慘叫過盡調的銷售,怎麼能完美的和承攬配合做好一個專案呢?

第三,大家一定很期待我們說評級吧。

其實,我這裡還真沒有可以吐槽評級的點。反而要給他們說說話。畢竟,都是被逼的啊。

評級一單多少錢,25w吧。評級分析師的工資多少?你們也可以打聽一下。乾的活不少,但是承擔的責任是巨大的,只要出了問題,分析師桌子上的座機就被打爆了。不管是誰的問題,大家第一反應先問評級,會降級嗎?當時你去盡調了嗎?AAA怎麼給的?

所謂,吃力不討好,也就如此吧。

AA債券之殤,誰該負最終責任?

大家也知道很多評級都是上面壓著給的,所謂AAA,所謂AA,都是為了滿足JG要求和投資者要求,硬著頭皮給,賭的就是企業會越來越好和流動性的延續。

但是,現在流動性驟然下降,資金鍊是所有民企賴以生存的救命稻草,這個鍋到底誰來背?

更奇葩的是,中國的民企基本也就是AA水平,但是AA和AA的區別可能就是差了幾百億的總資產和十個億的利潤。那怎麼區分這些AA的區別呢?

第四,你們最期待的JG。JG在中國一直很割裂,2015年公司債的大批次放開,給了債券小夥伴帶來了最輝煌的時候,想起了櫻木花道的那句話:我最輝煌的時刻就是現在了。

但是又紅又專的我,仍然是相信JG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沒有想到市場的人員太精明瞭,各種手段把企業的信用提前透支,在2015,16年,買了市場大量的AA後,我深刻的感知到2018年,2019年,集中兌付註定要帶來新的風波。只是沒有想到來的那麼快,那麼直接,還那麼慘的伴隨各種黑天鵝事件。

此處略過吐槽JG的一萬字。

AA債券之殤,誰該負最終責任?

第五,我覺得最該背鍋的其實是投資者。我自己就是投資者,所以必須要自我反省。

首先就是要吐槽一下

機制

,大行的機制很不靈活,基本就是風險和收益不成正比,責任和義務也不成正比。比如我是大行的固收部門,因為一次牛逼的操作掙了5000萬,但是獎金的漲幅沒有啥正相關。但是如果你這筆投資違約了,不好意思,不是say goodbye,而是基本終生追責,可能離職都離不開。所以很多大行就看不起低評級,與其投AA背責任,不如買AAA,反正大家都買,挫了就挫了。

其次要吐槽

信評

,其實信評也是機制問題,反正不出問題就ok,出了問題要背鍋,所以,還不如儘量否。

第三必須要吐槽一下

投資經理

。你總是聽說買股票的到處調研,但是你聽說過搞債券的到處調研嗎?光看一堆pdf和ppt就大手一揮,買了幾十億的債,想想都覺得可怕。

AA債券之殤,誰該負最終責任?

都說股票波動性大,但是經歷了這幾年的固收市場,我發現還是固收圈波動更大。股票流動性畢竟好,盡調完,發現錯了,那就趕緊拋,止損總是來得及。但是債券呢,如果錯了,那就是違約,而且,債券的規模都很大。

所以,如果一個投資經理從來沒有下過煤礦、數過扇貝、爬過電杆,我覺得,是不合格的。當然,如果你是做利率除外

第四就是

鄙視鏈

了,基於以上的風控,尺度是按照鄙視鏈逐漸下降的,銀行、券商、私募。其實明明可以銀行直接買的債,非要透過券商和私募來管,無形增加了民企的成本。當然,這也是合理的,因為盡調這種事,還是讓私募來做,所以貴點就貴點,民企也可以接受。

可是,如果尺度最大的券商和私募都不去盡調,或者是瞎幾把盡調,那這個市場可就好玩了。

AA債券之殤,誰該負最終責任?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評級是很死板的,各個行業的AA都是有一套標準的,所以很多時候,券商的從業人員都會幫助企業包裝。合理的包裝是ok的,但是很多時候包裝完了,作為投資經理,你不去研究背後的邏輯,那好像不合適了。

關於民企之殤

本次的違約潮,最受傷的就是民企了。因為在中國,我一直說一個問題:民企的償還能力弱,但是償還意願強。

AA債券之殤,誰該負最終責任?

我也去過那種很差的民企,去一次就知道有問題,老闆要做中國第一,鋪設全產業鏈,還要大幹房地產,聽著就虛了。但是,我也去過很好的民企,老闆很踏實,一心一意做主營業務。但是這兩個企業都是AA,那怎麼辦呢?

在這次浪潮下,很多民企都被一刀切了,一刀切是一種方法,但是這種方法我覺得是無能的表現,因為看不懂,所以不去看,我真的很鄙視。但是,這種無能也是上述的體制和鄙視鏈的問題。

那麼,這次AA債券之殤的背鍋者我都吐槽完了,後續怎辦呢?畢竟,我們還是要投資。

所謂出路

目前來看,所謂出路不是讓監管介入(明顯是一種很奇葩的思路),更不能說提高投資者教育(你去大行感受下氛圍,這不是投資經理的錯),也不能讓評級來想辦法(畢竟,就算收費提高,也改變不了現狀)。

一種很好的出路,就是尋找更好的資產。現在的市場,AAA不代表好,AA不代表差,如果還按照傳統思維去思考資產的信用問題,那麼註定你永遠都是接盤俠。

那麼,

ABS瞭解一下

這樣的話,我至少可以把很多民企的優質資產盤活,另一方面,相比於信用債,也將還款來源特定到某幾個資產了,對投資者也是一種保障。

當然,會有很多人說,看不懂,也覺得ABS不靠譜,破產隔離不到位,我只能說,無風險的資產請去旁邊出門左拐,買國債。

AA債券之殤,誰該負最終責任?

中國的市場,從來都不缺風險的發現者,而是缺風險的定價者。

大家都參加過各種論壇,你說一我說二的評論各種風險的人比比皆是,但是,這種風險,這種波動率,未來收益率之間平衡後的定價,誰能說得透?舉個例子,一個債券,5%不買,10%可以買嗎?10%不能買,100%可以買嗎?

就跟那天有人問我的消費金融資產一樣,很多人問我安全嗎,我可以說,螞蟻花唄的資產很安全,36%的利息覆蓋了10%的成本,即使違約率是10%,那也是能夠覆蓋的。那麼從分析的角度,我們只需要分析這個違約率是怎麼計算的和是否可控,而非去糾結螞蟻是哪個主體的。

接下來,回答一下近期總有人問我的資產。

首先是最火的房地產供應鏈ABS。本質還是一個反向的債務人保理業務。跟發債沒有區別,我認為信用沒有得到緩解。所以安全邊際和債務人信用債一樣。那些認為AAA就可以買的,心有夠大。

第二是融資租賃ABS,我覺得核心就是去看看真實的資產,你見過只要國企蓋章,就算底層資產清單的ABS嗎?我見過。所以還是剛剛說的問題,去看看真實的資產情況,去了解一下這個融資租賃業務背後的用途,然後還要看看主體是否可靠。如果不願意去,那麼還是別買了。

第三是應收賬款ABS,這個ABS是很奇葩的,很多企業是有動力去造假的,確權是一個最大的難題。很多人都覺得醫院的應收賬款很好,沒毛病,但是你一定要記得去看看確權的蓋章。

第四個是消費金融ABS,目前我覺得底層資產很好,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如果底層資產服務商資料造假,那麼玩完了。因為我是看過這些服務商系統的,例如阿里的系統,那真是能掌控所有人的資訊的,風險的核查很到位。但是很多機構的系統是假的,要去找辦法驗證的,所以,又是一個盡調的體力活。

第五個是CMBS和類Reits,這兩個資產本來要分開的,但是如果說太多了,那些花16節課去說兩個資產的老師們估計要罵我。這兩個資產是我認為房地產裡面最好的資產了。區別在於CMBS的隔離效果確實弱,在實質違約後的處理存在問題。但是畢竟起點是AA,所以相比於信用債,考慮到利率水平一致,價效比直線上升。但是在這個裡面,需要考慮的就是結構和底層資產了,結構究竟是為了融資人融資,還是兼顧了投資者的訴求(你一定見過到期還本的ABS)。底層資產的地理位置,客流量,入住率,出租率等各種形態物業具備的資料是否屬實都是一定要去盡調的。我自己做的專案,遇到的很多坑,都是自己填的,但是實在不知道其他機構的ABS是不是填了坑(填坑就是發行人要付出成本)。

AA債券之殤,誰該負最終責任?

其實我很納悶,現在的銀行投資者,考慮到的問題,都沒有站在一個大行投資者的角度,考慮的問題還是弱主體,或者物業形態不喜歡等等不涉及核心的問題,而非考慮如果真的違約,這個樓值不值。

其實說回來,對於ABS這種新興資產,我們現在是最好的議價時間,現在還有大把的AAA資產可以談到7%。而我們需要做的只是走出去,去真正的看看底層資產,去分析主體是否能夠支撐這個資產的持續,去看看這個酒店是否有那麼多的旅客,去看看這個商場是否有那麼多的流量,去看看這個寫字樓的租客是否都是真的,而不是一味的相信報告或者自以為是的否定報告,做投資,不花點體力和腦力?

下圖為一個準備購入ABS的投資者的航線圖,大家感受一下。

AA債券之殤,誰該負最終責任?

金融套利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是時候把舞臺留給真正的有方法論的人了。

作者:就是金融

債金所資訊

及時提供專業深度的熱點分析,全面披露行業市場的負面資訊,並且傾力打造包含直播、原創、漫畫等豐富內容的金融同業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