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清明節的由來 習俗文化故事科普 線上祭掃 緬懷烈士

你們知道嗎?

在一年中所有的節日裡

清明節應該算是帶有點小小悲傷的節日

為什麼這麼說呢?

今天就由創雅文化來給你們講一講吧

05:52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第108天。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自古以來,很多文人騷客都曾以清明為題,留下了許多千古佳句。其中最廣為流傳的就是唐朝詩人杜牧所著的《清明》

二十四節氣之清明節的由來 習俗文化故事科普 線上祭掃 緬懷烈士

清明 杜甫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祭奠掃墓的習俗,說起來與寒食節有關。寒食節是中國古代較早的節日,傳說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曾經流亡國外,生活艱辛,甚至吃不上飯。有一次,重耳餓得昏了過去。他身邊的大臣介子推偷偷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烤熟了餵給重耳吃。“公子啊,您要堅持下去,我們一定能順利回國,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回到了晉國,成為了晉文公。他賞賜了許多與他同甘共苦的大臣,卻把介子推忘記了,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重耳:“我竟然忘記了,真是慚愧。來人,快去把介子推請來。”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母親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晉文公派人在山上搜尋了好幾次,都找不到他。大臣:“主公,不如我們在山的三面點火,只留下一條出路,介子推就會從這裡面出來了。”重耳:“唉,也沒有其他辦法了,就這麼辦吧!”

誰知道,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介子推也沒有出來,他和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裡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晉文公看著介子推的屍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像有什麼東西。他掏出來一看,原來是一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二十四節氣之清明節的由來 習俗文化故事科普 線上祭掃 緬懷烈士

晉文公重耳

重耳又後悔又傷心,他大哭了一場,讓士兵把兩人安葬在大柳樹下。”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每到這一天,全國上下禁止生火,只吃冷食。

二十四節氣之清明節的由來 習俗文化故事科普 線上祭掃 緬懷烈士

清明節祭祀緬懷英雄

清明節又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戰國時期,墓祭之風逐漸濃厚起來。由於寒食節這一天與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很接近,人們就把這兩個日子合併了,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祀祖先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禁火、上墳、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放風箏、插柳等一系列民俗活動。

為了弘揚傳統文化,公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為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兩會”決定清明為法定節假日,2008年開始執行。清明有除了緬懷故去的親人,休閒遊玩也成了清明節的重要元素。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敦親睦以及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近年來國家提倡文明祭掃,教育和勸導在野外用火,避免引發火災,造成人為的損害。

二十四節氣之清明節的由來 習俗文化故事科普 線上祭掃 緬懷烈士

清明節科普

清明節線上文明祭祀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

居民們難以去墓園實地掃墓,

線上掃墓同樣也能表達對於先烈的哀思,

請大家點登陸中華英烈網,

致敬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