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新建區探索打造3歲以下嬰幼兒普惠性托育機構

南昌市新建區探索打造3歲以下嬰幼兒普惠性托育機構

新建區一家普惠性托育機構工作人員帶幼兒在戶外玩耍。 記者 洪懷峰攝

二孩、三孩生育政策實施後,適齡生育人群的生育意願並不明顯。南昌市新建區衛健委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股的調查發現,除了經濟負擔加重、生育觀念改變等因素外,“生了孩子誰來帶”成為很多適齡生育家庭“不敢生”“不願生”的重要因素,尤其在雙職工家庭,“帶娃難”問題更為突出。為破解這一民生難題,南昌市新建區委、區政府透過探索打造普惠性托育機構,讓3歲以下嬰幼兒有所“託”。

民之所盼 3歲以下嬰幼兒有所“託”

今年8月,新建區居民鄧永華、王卉夫婦迎來了自己的第二個孩子。這份喜悅的背後,是一大難題。

“老二生下來,經濟壓力明顯增加,我想盡快出去工作,但孩子太小,沒人照看。”王卉告訴記者,生老二之前,自己在一家單位從事會計工作,有一份不錯的收入。因無老人幫忙,王卉曾試圖請月嫂帶孩子,但高額的費用,令她望而卻步。

“月嫂照看孩子每月的薪酬約7000元,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王卉算了一筆賬:每月奶粉1500元,尿不溼500元,玩具、衣服等200元,目前二孩每月最低要花掉2200元,如果再請月嫂,家庭全部收入將花在老二一個人的身上。

除了經濟賬,年輕爸媽們對照看孩子還有更多考量。王卉的說法頗具代表性。王卉坦言,目前二孩、三孩的生育“主力軍”是80後、90後。大家對嬰幼兒的早教很重視。父母雖可以幫忙照顧孩子,但他們對嬰幼兒的早教無從下手。特別是隔代撫育,可能會出現重養輕教現象,孩子在得到爺爺奶奶無微不至照顧的同時,可能還會受到無原則的溺愛。

王卉遇到的難題並非個案。來自新建區衛健委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股的調查發現,新建區育齡女性達2。2萬人,但受累於嬰幼兒養育、教育等因素,每年新出生人口約8000人。二孩、三孩生育政策放開後,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也遠遠低於預期。適齡夫婦渴望幼有所託、幼有所育,解決3歲以下嬰幼兒沒人帶的問題。

政之所向

增嬰幼兒託位解“帶娃難”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新建區衛健委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股負責人陳鍇告訴記者,托育問題事關千家萬戶的民生福祉。為破解托育難題,新建區委、區政府將增加普惠性托育機構供給列為民生工程,並在去年成功引進社會資本,成立全區首家民營公助的托育機構——新建區煦童托育中心。

陳鍇向記者介紹,新建區政府對普惠性托育機構補貼90%的房租,還給每個託位補貼200元,保障普惠性托育機構有一定利潤,但普惠性托育機構必須在合同限定的價格範圍內經營。除了價格限定和監督,新建區衛健委還攜手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對普惠性托育機構的食品衛生、場地安全、日常管理等方面進行定期檢查,確保3歲以下嬰幼兒的托育質量。截至目前,新建區共成立了5家普惠性托育機構,可提供3歲以下嬰幼兒託位680個,緩解了適齡生育家庭“帶娃難”。

對此帶來的好處,已經把二孩放在新建區煦童托育中心照看的李玉芝深有體會。李玉芝告訴記者,新建區的托育機構每月費用約3900元,而普惠性托育機構每月費用是1900元,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更為關鍵的是,把孩子放在普惠性托育機構很放心,因為師資是透過政府部門把關選拔、接受託育師培訓後走上崗位的。此舉讓孩子不僅有專人悉心照顧,還有專業的早教,另外,由於政府部門定期檢查,食品很衛生,環境很舒適。

陳鍇表示,目前,新建區還在不斷加大資源配置、財政投入、師資配備等保障支援力度,加快社群托育服務設施建設,探索托育“園區嵌入”模式,讓嬰有所“託”、幼有所“護”,解決更多適齡生育家庭“帶娃難”。(記者 洪懷峰 通訊員 鄢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