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今宵寒較昨宵多

□黃嵐

西風一吹,清霜一降,墨菊盛開。這幾天寧波植物園的菊展正在火爆進行中,各種菊花千姿百態,千嬌百媚,煞是好看。菊花是短日照植物,自深秋後,其他花卉漸漸凋謝,而唯有菊花,越開越豔,迎接立冬節氣的到來。你看南宋的詩人錢時(楊簡弟子,象山書院主講席)有《立冬前一日霜對菊有感》讚的就是這樣的菊花:

昨夜清霜冷絮裯,紛紛紅葉滿階頭。

園林盡掃西風去,惟有黃花不負秋。

立冬:今宵寒較昨宵多

黃花即菊花,霜降是秋天最後一站,每年公曆11月7-8日之間交節的立冬,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立,是季節的開始;而冬,也是終的意思,是指萬物收藏。經過冬的孕育,一旦等春天來臨,又將開始新一輪生命的旅程。

說到何時為冬天,一般有兩套標準。一種是節氣法,傳統的四季劃分是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起始。如立冬是冬季的開始,至下一立春前結束。還有一種是氣溫法,以連續5天的平均氣溫穩定降到10℃以下為冬季的開始,穩定升到22℃以上作為夏季開始;平均溫度在10-22℃期間為春季或秋季。說句題外話,天文學上四季是以“兩分兩至”為開始的,如冬季星空是從冬至才算開始的,春季是從春分開始的。而我們民間還是從立冬開始算冬天的,雖然從氣溫上看,現在的立冬日離10℃還遠著呢。從早晚看,氣溫確實很低了,一天比一天冷,特別是深宵若去野外看星星的話,那真的感覺是到了寒冬。就像明代的蘇州人王稚登《立冬》詩中所述:

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裡過。

一點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

立冬:今宵寒較昨宵多

初冬的野外,秋風吹過,仍是色彩斑斕的時候。雖然詩人沒有說什麼樹,但看現在的公園內、人行道上,那黃的欒樹、銀杏、楓香、無患子等,紅的楓樹外,還有烏桕,娜塔櫟等,讓人感覺秋的賞心悅目。只是人在客中,看到半輪明月,更能感到一宵比一宵清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釋立冬三候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大意是,立冬時水開始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看到三候的“雉入大水為蜃”,想起寒露節氣時有“二候雀入大水為蛤”,蜃是大蛤,即大蛤蜊,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果然天氣更冷,雉比雀大,蜃比蛤也大。兩者同出一義,因天寒野雞一類的大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大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大鳥很相似,以為是雉到冬天變成了蜃。現在我們會覺得很不可思議,怎麼會有這樣美麗的錯誤。因此元稹才會在《詠廿四氣詩 立冬十月節》詩中吟道:

霜降向人寒,輕冰淥水漫。

蟾將纖影出,雁帶幾行殘。

田種收藏了,衣裘製造看。

野雞投水日,化蜃不將難。

立冬:今宵寒較昨宵多

霜降秋盡後,薄冰出現了。現在地球上整體溫度升高,不如以前那麼冷了。蟾代指月亮,在清寒冬夜,月亮看起來很顯瘦的,而多數大雁已南歸,只剩下最後的幾行雁影。一切都是藏匿之中,冬的田地將作物收藏,又到了著裘衣的季節。至於野雞投水之日,那是不可能化作蜃的。如果來到千年後的田野上,元稹將看一片蔥蘢的初冬,特別是一些綠色的蔬菜,剛剛長了幾片葉子的包心菜,寸高的蒿菜,經霜後更美味的青菜。需要過冬的小麥剛剛下種,而已長成兩三片葉的油菜則可以分株入地。

南宋時有位僧人釋文珦,浙江臨安人,早歲出家,遍遊東南各地,遊蹤在詩中依稀可見。他的《立冬日野外行吟》就讓人感覺他的瀟灑不羈。詩是這樣說的:

吟行不憚遙,風景盡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

飲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歸去須乘月,松門許夜敲。

立冬:今宵寒較昨宵多

行吟時不必懼怕路途遙遠,沿路的風景如此美好:水天一色,碧清一片,秋冬季節剛開始相交。雨後的彩虹,好像在入海飲水,晚宿的大雁棲息到河塘深處。這麼美的立冬日,回去時要乘著月光,松門前是儘管敲,不用怕驚了山鳥。這最後一聯,分明是用了賈島的推敲故事。“鳥宿池邊樹,僧敲(推)月下門”,賈島搞不定的推還是敲,看來釋文珦贊成韓愈的意見,給出了“敲”的答案。

其實季節並無好壞,美麗與否全在人的感觀。同樣的《立冬》,北宋的劉攽《觀獵》中有“立冬殺氣凝,清霜會晨朝”肅殺獵場的緊張,而當蘇轍《立冬聞雷》之時,更是“老夫睡不寐,稚子起驚哭”的惶恐,我們更需要唐代大詩人李白會說“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的從容散淡。季節輪換是種天賜的美景,時時欣賞她就好。

立冬後一日晚有月全食,屆時我們可以看到一輪明月,一點點缺著,慢慢地從東山升上來,從晚五時許開始,將近九時結束。前後共約4小時的月食大餐,錯過等三年。彼時晚七時食甚之際,將看到一輪紅月亮。人生也不全是完美的,陰晴圓缺是常態,待到喜固然好、悲亦不動容之時,那修為到家了。雖草木凋落,但那一叢萬年長青的墨竹,分明是青春常在的見證。一闋《鷓鴣天 立冬》作個記錄:

緩步湖東山水明,碧空寥落月飛凌。時時總見陰晴缺,處處嘆看草木零。

霜露迫,古今鳴,殘荷枯立雨風聽。正聞冬訊江南近,遙見城隅墨竹青。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