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慎虛的《闕題》:內容解析

劉慎虛的《闕題》:內容解析

《闕題》唐/劉慎虛

道由白雲盡,春與清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開門向溪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暉照衣裳。

文譯:

山道好像經由白雲的盡頭,春光與清溪一樣走不盡,流不完。時不時有落花看到,隨著溪流水香溢遠去。開著門,面向溪邊山路,大柳樹下深掩讀書的堂屋。即使是白天日光照耀下,這裡還是清幽,太陽光都是透過柳蔭照到衣裳上面的。

欣賞:

首聯,對仗,借對,借清溪為青溪,與白雲對。道、青溪是實,春、白雲是虛,每句實虛透過由、與連線,再加上人的感覺詞盡、長,虛虛實實,虛實結合,情情景景,情景交融,寫法別緻,引人入勝,有情有趣味,值得細品。

頷聯,細看還是對仗,流水對。雖然時對遠,至對香,不是那麼工整。落花上承春,流水上承清溪,落花流水,描繪出暮春清幽、自然、怡人的景象,不帶一絲傷感悲春,盛唐情懷與後來的落花流水的情感完全相反。前二聯突出春字,基本圍繞春字展開。

頸聯,還是不太工整的對仗。從前二聯完全寫自然景過渡到寫人氣物品,寫門、讀書以及下聯的衣裳了。山路上承道,深柳上承春。開門,也許是迎客,也許都沒人,沒猛禽,懶得關,隨你解讀。

尾聯,上承深柳,後二聯揪住深柳,詳寫陽光透過深柳照射到衣裳,隨著走動,時有時無、時深時淺、時明時暗的細節,引人注目,才拈出來寫,還突出個幽字。

細釋:

本詩最早見於殷璠《河嶽英靈集》劉慎虛名下的評論,抄錄其詩而沒抄錄詩題,導致後人不知其題,只好以闕題為名,闕題即缺題。本詩字句依照這最早的《河嶽英靈集》的版本,跟《全唐詩》等版本有所不同。

正因為闕題,導致很多歧義。一是理解為訪友,這讀書堂是朋友的;二是理解為外出迴歸,這讀書堂是作者自己的。

唐詩的版本異文情況太複雜,讓人太糾結,太抓狂。最簡單的就是以《全唐詩》及其校勘為準,有時又心有不甘,細究進去似乎是個無底洞,有作者自己修改的(難考證),有避諱修改的,有後人錯記寫入詩話等文章的,有後人(特別是明人)特意修改的,有刻錯別字沒糾正的,有漏刻漏印或多刻多印的。還是以本詩為例,解讀一下幾個異文。

清溪很多版本作青溪,理由一是青溪才能與白雲對,而不知清溪是借對;理由二是清溪與清輝的清字重複,要改,本詩白字也重複,《唐詩紀事》把白日改為落日。開門幾乎其他版本都作閒門,理由一是閒門才能與深柳對,要改;理由二是繁體字開與閒字形接近,當時誤刻為開。溪路幾乎其他版本都作山路,理由是溪路與清溪的溪字重複,要改。其實,重字盛唐後才越來越講究。

落花流水,本詩是描述春光明媚,花落水香的景色,似乎還帶有點禪味。跟現在這個成語所形容殘敗的暮春景色以及形容殘亂而零落的樣子,甚至還用來比喻被打得大敗的意思完全不同了。

深柳讀書堂,有人認為是從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中化出來的。

本詩首尾二聯在聲律上不符合平仄規定。首句為仄平仄平仄,二句為清溪長三平調。七句為平仄仄仄仄,八句為平平仄平平,只有拗,根本沒有救。中間二聯都符合,五句為本句拗救,也算正常。整詩平仄非常奇特,嚴格來說,不應該歸入五律。

北京圓明園福海西岸,雍正皇帝題寫“深柳讀書堂”一景,即現在的“廓然大公”。

每,一解為儘管;二解為常常;三解為因為。

作者劉慎虛和孟浩然交好,有《暮秋揚子江寄孟浩然》詩;孟去世後,又有《寄江滔求孟六遺文》詩,詩風也近。

《紅樓夢》裡賈寶玉的“沁芳”及“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 對聯,不就是從本詩“遠隨流水香”化出。

戶外溯溪,更應該體味到“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意境了。

校勘:

劉慎虛,一作劉昚虛;清溪,《全唐詩》作青溪;開,《全唐詩》作閒;溪路,《全唐詩》作山路;白日,《唐詩紀事》作落日;暉,《全唐詩》作輝。

來龍去脈:

首聯,上承:

南北朝劉孝綽《歸沐呈任中丞昉詩》:白雲夏峰盡、張融《別詩》:白雲山上盡、唐李頎《少室雪晴送王寧》:白雲欲盡難為容、王維《送別》:白雲無盡時。

首聯,下啟:

唐錢起《宿遠上人蘭若》:行道白雲近、盧綸《與從弟瑾同下第後出關言別》:流水白雲尋不盡、柳泌《瓊臺》:白雲行盡見瓊臺、宋戴復古《許介之約過清溪道上有成》:行盡白雲際、范仲淹《遊烏龍山寺》:白雲無盡時、程公許《入青城山門詩》:流水白雲無盡藏、高翥《訪銛樸翁不遇》:行盡白雲三十里、張舜民《薄臺》:屈曲清溪十里長、金趙秉文《遊晉祠》:清溪宛與青山長、元劉因《留題山房》:路入白雲山盡低、貢奎《送汪叔志之南安》:繞郭清溪帶路長、明張以寧《題道士青山白雲圖》:行盡白雲深、李汛《宿汪壽甫別業擬乘旦遊石橋巖》:行盡白雲山更山、楊希淳《秦淮曲》:門對清溪一水長、清允礽《陪駕幸五臺》:盤空磴道白雲穿、弘曆《黃公望秋峰聳秀小幅》:磴道白雲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