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7只猴後面9只猴,共幾隻猴?”答案竟不是16!家長無法接受

文/拜託了爸媽!

說起帶娃,相信每個家長都深有體會,小時候操心孩子成長,長大了操心孩子學習,尤其是這個輔導作業,只要孩子進入寫作業模式,就會鬧得一家人雞飛狗跳。

“前面7只猴後面9只猴,共幾隻猴?”答案竟不是16!家長無法接受

雖說現階段已經實行了“雙減”政策,明確規定學校老師不得讓家長幫忙檢查、輔導作業,但也架不住孩子在家寫作業時遇到問題,孩子張嘴問了,當家長的總不能不答吧,也因此,家長們多少還是會參與到孩子寫作業的過程當中。

最近又有一道數學題引發了熱議,題目是“我前面7只猴後面9只猴,一共幾隻猴?”看似簡單的加減法計算題,實則暗藏玄機,老師給的正確答案讓家長止不住得發懵。

正確答案不是16只,而是17只!

“前面7只猴後面9只猴,共幾隻猴?”答案竟不是16!家長無法接受

家長表示,孩子當時看到這道題,脫口而出就是“7+9=16(只)”,家長看後也覺得沒什麼問題,結果第二天交上去,答案卻被老師打了個大紅叉。

孩子十分不解,向家長尋求幫助,可家長左看右看都看不出問題出在哪,問過老師才知道,這道題應該帶入情境,把題目中的“我”也算作一隻猴子,所以最終答案應該是“7+1+9=17(只)”。

得知真相的家長覺得這道題匪夷所思,小學二年級為何出這種腦筋急轉彎來為難孩子,甚至是家長?

“前面7只猴後面9只猴,共幾隻猴?”答案竟不是16!家長無法接受

透過孩子、家長與老師對這道題的不同解法,我們不難發現,大家的理解方式是不一樣的,家長和孩子的思維邏輯很簡單,既然是數猴子的個數。

那麼只需要將所有的猴子加起來,就會得出猴子的總和,而老師在意的點是,題目中的情景設定,這不禁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

有些網友正義直言道:

“前面7只猴後面9只猴,共幾隻猴?”答案竟不是16!家長無法接受

@花開紅豔豔:

“出這種題不就是想為難學生嗎?猴子和人怎麼能一樣呢?雖說應用題貴在理解,理解對了才能用正確的方法計算,可這只是小學生的題目啊,有必要這麼繞嗎?這個老師也是奇葩,自己都沒弄明白題意,簡直是誤人子弟!”

@笑出了聲:

“數學本身是個很嚴謹的學科,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因此,出題時應該更加謹慎才行,尤其是對於小學階段。

“前面7只猴後面9只猴,共幾隻猴?”答案竟不是16!家長無法接受

就這道題來說我覺得兩種答案都對,孩子回答16只不能算錯,關鍵題目本身就有問題,不夠嚴謹,表達不清楚,所以只能說明老師理解能力不行,教學方式欠佳,不懂得怎麼教學生。”

@雲淡風輕看世界:

“這題有什麼難理解的,孩子是人,猴子是猴子,算猴子有多少隻,怎麼能把孩子當成猴子寫進答案裡呢,擅長咬文嚼字的不應該是語文課嗎?怎麼數學課也有這麼多雲山霧罩的題目,現在的孩子太難了,家長更難。”

有些網友對老師調侃道:

“前面7只猴後面9只猴,共幾隻猴?”答案竟不是16!家長無法接受

@心有所感:

“對待這道題我們應該逆向思維,由於出題人不是人,所以我們應該把出題人的‘我’當做一隻猴子計算,答案是17只沒問題!”

@小心刺蝟:

“這題不嚴謹,萬一人的肩膀上還有猴子呢?萬一猴子懷了孕呢?還有很多情況要討論嘛,正確答案應該是至少16只,這樣回答才嚴謹。”

@騎驢趕賬本:

“說不定這老師是猴子派來的臥底,想要教壞大家的孩子,結果做這道題的時候漏出了馬腳,不對,是猴腳,哈哈哈!”

“前面7只猴後面9只猴,共幾隻猴?”答案竟不是16!家長無法接受

寫在最後:

孩子是祖國、是社會的未來,接受什麼樣的教育,未來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說,接受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會起到關鍵性作用。

校園教育方面,老師、學校想在教育方式上推陳出新的精神是可以理解的,但關鍵在於應該站的實際的角度上出發。

“前面7只猴後面9只猴,共幾隻猴?”答案竟不是16!家長無法接受

我們不否認,有些新穎的題目確實能幫助孩子發散思維,完善邏輯能力,但如果缺少了準確性,使題目不夠嚴謹,那麼題目就失去了意義,長此以往,不僅容易讓孩子形成錯誤的思維模式,對其未來的生活和學習也會帶來一定的阻礙。

因此,教育者對待教育這件事,一定要更加謹慎,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幫助孩子掌握知識,才是最符合孩子成長需求的做法。

各位家長,當你遇到這類偏題、怪題,你會如何輔導孩子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拜託了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