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的外殼如何讓蝸牛成為“害蟲”成也外殼,敗也外殼!

蝸牛的外殼如何讓蝸牛成為“害蟲”成也外殼,敗也外殼!

每當下雨過後,我們很容易看到蝸牛揹著它重重的殼在各種溼潤的地方蠕動,我們習慣把那些生活在陸地上有殼的軟體動物叫作蝸牛。

事實上,“蝸牛”這個名字可以泛指絕大多數腹足綱軟體動物,生活在陸地上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它們還有一個龐大的分支在海里。

蝸牛的外殼如何讓蝸牛成為“害蟲”成也外殼,敗也外殼!

另外,我們通常認為蝸牛必須在溼潤的地方,事實上腹足綱是唯一能夠適應所有環境的軟體動物,從炎熱的沙漠到寒冷的極地,從低壓的高海拔地區到高壓的深海,沒有它們無法生存的環境。

在世界範圍內,蝸牛的種類超過43000種,它們在繁殖方面比較“全才”,有些透過有性生殖,有些則是自我受精的雌雄同體。

蝸牛的外殼如何讓蝸牛成為“害蟲”成也外殼,敗也外殼!

但是,無論透過哪種形式繁殖,它們的後代都是從蛋裡面孵化出來的,蝸牛把卵產在土壤中或岩石上(有些是卵胎生不產卵),而從出生開始它們就擁有一個保護殼。

蝸牛的外殼如何讓蝸牛成為“害蟲”成也外殼,敗也外殼!

這個保護殼就像蝸牛的房子一樣,只是蝸牛無法離開它們的“房子”,它們的軀體物理附著在這個殼上,脫離意味著死亡。

有趣的是,蝸牛的一生都在搭建自己的外殼,就像一個“房奴”一樣為自己的殼拼盡所有。

蝸牛的外殼如何讓蝸牛成為“害蟲”成也外殼,敗也外殼!

蝸牛如何獲取外殼?

蝸牛的外殼不像甲殼類動物那樣長大一點退掉一層,它們的一生都在不停搭建自己的外殼。

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甲殼類對待自己的外殼有點像3D列印,而蝸牛對待自己的殼就像一個建築師搭房子,而且是使用高科技的建築師。

蝸牛外殼是由碳酸鈣(大部分)和蛋白質(少量)組成的。

蝸牛的外殼如何讓蝸牛成為“害蟲”成也外殼,敗也外殼!

在胚胎期間,蝸牛就會開始出現一個被稱作外套膜的關鍵器官,蝸牛的殼就是透過這個器官制作和開發的。

在外套膜形成之後,它會產生電流,把體內的鈣離子推到相應的位置,一步一步搭建一個“地基”——被稱為原殼或者胎殼,這個是在孵化前就完成了。

當小蝸牛孵化後,它就會開始以原殼為基礎加強和擴大外殼,這需要大量的鈣,所以從出生開始,本能就驅使蝸牛吃掉自己的蛋殼,幾乎所有的蝸牛都這麼做,它們需要從母本那裡得到珍貴的第一份鈣質。

蝸牛的外殼如何讓蝸牛成為“害蟲”成也外殼,敗也外殼!

想想蝸牛,是不是平衡了許多,我們至少不用像它們那樣從出生就要為了房子而努力。

由於外殼對蝸牛十分重要,所以不停收集鈣質這個習慣會伴隨它們的一生。

蝸牛的外套膜將收集到的鈣不停新增到外殼的碳酸鈣層,併產生螺旋狀的線圈,這個線圈是圍繞著原殼旋轉並擴大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殼變得越來越大,它們身體也變得越來大。

根據物種的不同,有些蝸牛的原殼會被頂到頂部後永久留在那裡,有些則在某個階段斷裂和消失。

蝸牛的外殼如何讓蝸牛成為“害蟲”成也外殼,敗也外殼!

關於這個螺旋狀的線圈——也就是蝸牛的螺紋,有一個有趣的說法,很多人認為蝸牛的這個螺紋方向就像人類的左撇子、右撇子一樣是隨意生長的,也有人認為這和地球的自轉有關係,北半球和南半球的蝸牛螺紋方向是不同的。

其實沒那麼複雜,蝸牛的螺紋和地球自轉也沒關係,而是和物種有關係,有些物種只會向右,有些物種則只會向左,而有些物種是隨意的。

還有一個問題,如果蝸牛的殼出現破損了怎麼辦呢?

簡單地說,它會修復,但有意思的就是它們竟然會修復!

蝸牛的外殼如何讓蝸牛成為“害蟲”成也外殼,敗也外殼!

如果切開一個蝸牛的殼,它有幾層組成,最外面是一層有機物組成的薄層,然後是堅硬的碳酸鈣層,再往下是由一種具有彈性的複合材料組成的層。

但就是沒有神經和血管網路,蝸牛的殼確實更像是它們的房子,而不是身體的結構。

我們知道,烏龜的外殼是由骨骼組成的,所以擁有神經和血管網路,當這種外殼出現問題的時候,修復是理所當然的,身體會“派”細胞去修復。

蝸牛的外殼如何讓蝸牛成為“害蟲”成也外殼,敗也外殼!

蝸牛修復破損也是透過外套膜把蛋白質和鈣質在相應的位置進行填補,雖然有點奇怪,但作為“建築師”這點能力也是意料之中吧。

成也外殼,敗也外殼

從蝸牛的分佈來看,就不難發現,它們肯定從外殼的進化中得到了巨大優勢,所以它們可以這樣到處分佈。

但是,外殼也至少給它們帶來了兩個弊端。它們變成動物界“補鈣”強效食物,以及在害蟲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蝸牛的外殼如何讓蝸牛成為“害蟲”成也外殼,敗也外殼!

我們知道,蝸牛和人類的關係,除了作為我們的食物之外,還有一個典型的關係,它們中的一些很討厭,是典型的害蟲。

蝸牛之所以成為害蟲就是因為它們對鈣的巨大需求量,它們會吃掉我們的高鈣作物,比如菠菜、西蘭花、蘿蔔等等。

可以說,它們為了給自己搭建“房子”不惜得罪人類。

蝸牛的外殼如何讓蝸牛成為“害蟲”成也外殼,敗也外殼!

另外,它們揹著鈣質行走,成為那些需要補鈣動物的最愛。

比如鳥類,因為鳥類需要下蛋,所以它們需要經常給自己補鈣,這時候蝸牛成為絕佳的選擇,大部分鳥類都會捕食蝸牛。

蝸牛的外殼如何讓蝸牛成為“害蟲”成也外殼,敗也外殼!

有意思的是,有一種被稱為彩蚴吸蟲的寄生蟲利用了鳥類喜歡捕食蝸牛的特性,這種寄生蟲會控制蝸牛,並讓蝸牛變得顯眼,最終被被鳥吃掉,而它們到鳥類體內完成繁殖和傳播。

蝸牛在面對捕食壓力時,基本就是讓自己的殼變得更硬一點,畢竟有一個殼不太可能變得更敏捷。

蝸牛的外殼如何讓蝸牛成為“害蟲”成也外殼,敗也外殼!

這一點有一種深海蝸牛——鱗角腹足蝸牛做到了極致,它們用硫化鐵覆蓋自己的外殼,讓自己的殼充滿金屬質感和堅硬無比。

大自然確實很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