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發展思維

新課的匯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好的匯入可以讓課堂效果事半功倍,所以教師應設計出新穎的、獨特的、具有吸引力的匯入環節,這對課堂效率的提高有極大的幫助。“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兩分鐘內,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的最佳時間,想方設法把他們帶進預先設定的學習情境中,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有效運用多媒體引入新課,對開啟學生的思維、開闊視野、激發想象、激勵探究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為課堂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發展思維

1 以舊聯新,搭橋鋪路

比如說,使用“溫故而知新”法匯入,在課件的設計上要精準的體現出舊知識和新舊知識的銜接,並因學生而異,因情況而異,採用不同的匯入方式。一種是聯想式:如我在教學《圓柱體積的計算》時,我做了一組FIAST動畫。新課開始了,先出示一個半徑為5釐米的圓,讓學生計算出這個圓的面積,然後再出示一個底面半徑為5釐米,高為2釐米的圓柱,啟發學生想:圓的面積和圓柱的體積又沒有聯絡?會有什麼聯絡?能從圓的面積得出這個圓柱的體積嗎?問題一提出,學生的求知慾一下被激發了,七嘴八舌的表達著自己的想法,這時,我藉助多媒體動畫演示,慢慢地在這個圓上不斷地加同樣的圓形,一直加成高為2釐米的圓柱。學生透過生動、形象、直觀的動畫演示,明白了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是用圓柱的底面積乘以高,從而實現了知識和方法的“遷移”。將知識點轉化遷移後,學生對心知識的學習不僅積極主動,而且感覺輕鬆而紮實。

另一種是對比式,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時,多媒體課件出示老馬伯伯拿出6個又紅又大的桃子招待小象、小兔,老馬知道這要是分的不公平兩個小鬼一定會鬧翻天,所以老馬請小朋友幫它公平的分桃子,學生很快就分完了。這時課件顯示:小蜜蜂也來做客了,老馬又拿出1個大桃子,7個桃子該怎麼分給三隻小動物呢?繼續讓學生動手分,結果怎麼分都剩下一個桃子,根本無法平均分。我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觀察思考:這兩道題中什麼變了?什麼沒變?剩下的“1”叫什麼數?透過觀察比較,學生理解了平均分後剛好分完的叫“整數除法”,沒有餘數;平均分後沒有分完的叫“有餘數除法”,剩下的數叫“餘數”。這樣既可以溫習舊知識又掌握了新知識,還幫助學生形成了良好的認知結構,對知識的掌握更為深刻。

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發展思維

2 激發興趣

啟發認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教學一定要從學生的生活和學生感興趣的事出發。創設生活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感覺熟悉、親姐,這樣能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求知慾,啟發認知。如教一年級下冊《找規律》時,為了在課堂伊始使學生產生新奇感,啟動思維,同時也為分散教學難點,我製做了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聯歡會場PPT。上課開始時將此課件出示後,讓學生觀察課件,會場中都有什麼?有彩旗、彩花、彩燈、跳舞的同學,學生說出哪種,點選哪種物品閃爍。“這些物品的擺放是怎樣的呢?”學生回答:一面紅旗一面黃旗,一朵紫色花一朵藍色花,一名男同學一名女同學。這時我說:“這些物品都是按照順序依次重複出現的,像這樣按照順序地重複出現就是有規律的排列。”這樣的教學引入,結合了多媒體的輔助教學,讓學生能在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中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不僅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創設了輕鬆愉快的氣氛,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並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發展思維。

3 設障提疑,啟迪思維

“學起于思,思起於疑”。思維一般都從問題開始。教師可以在剛上課時創設一些疑問,並把問題提出來引起學生的好奇,然後引起學生主動的去思考,激起學生內心的困惑。在產生困惑的同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為學生的解惑指引方向,幫助學生找到解題方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2、3、5的倍數》一課時,我就很好的使用了“設障提疑、啟迪思維”。新課開始了,我首先跟學生做遊戲,讓學生隨便說出一個數,我能很快判斷這個數是誰的倍數。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我調動起來了,紛紛表示不相信,較量就這樣開始了,幾個回合下來學生納悶了,老師是怎麼做到的?瞅準時機我說,“你們想知道老師是怎麼做到的嗎?這節課我就要交給你這個方法,看誰學的最用心。”這樣的設障提疑,與學生日常學習的認知結構不同,對學生學習新知識有著推動的作用。

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發展思維

4 設定懸念

引導探究

“懸念”就像謎語的謎底,只見謎面不見謎底,可以讓人產生急切尋找答案的心理,誘惑力極強,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引發強烈的求知慾望。“設定懸念”是老師常用的匯入新課的一種方法。例如在執教《三角形的特性》時,拿出三角板,問學生是什麼圖形?接著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你還在哪些物體上看到過三角形的存在?然後又多媒體出示相關的圖片,同時質疑:為什麼人們會利用三角形的模型製作這個物體?而不用其他形狀呢?透過這些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學生思考後的彙報下引出課題:三角形的特性。根據學生年齡小的特點和好奇心強的心理特徵,透過實物和課件把熟悉的生活物體展現在學生眼前,以學生的生活為出發點,引起學生的興趣。設定懸念,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來。

5 引導觀察

建立表象

小學數學課中,有很多數學知識直觀且簡單,學生可以透過觀察分析解決。但是很難上升到理論層面,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教學中離不開對事物的觀察。小學生的好奇心極強,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去感知事物,可以透過對事物的聽、看、摸、感受去認知事物。在教學《立體圖形》一課時,我用多媒體做了圓柱、球、長方體、正方體,透過演示讓學生對它們的特點有一定的瞭解,然後再讓學生透過觸控實物,來進一步理解什麼是“稜”、“面”、“頂點”。透過不同的觀察方法,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提高了空間想象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思維。

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發展思維

6 創設情境

激發求知

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在數學課中運用學生生活中出現的情景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輕鬆有效地學習數學,更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感到數學與生活是密切聯絡的,體現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我在教《數學廣角——推理》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多媒體出示)慢羊羊村長要給小羊們上課了,他說了什麼?(出示例題:今天上午有三節課,第一節是數學課,第二節不是活動課。第二節是什麼課?第三節呢?)讓學生透過所獲得的資訊來解決問題。我利用學生熟悉喜愛的喜羊羊場景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從而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7 直觀演示,具體形象

小學生因為年齡小,思維不夠成熟,有些抽象的知識學生不能很好的接受理解,而這種抽象思維在很大程度上是與直觀感性經驗聯絡的,具有一定的直觀形象性。這時候給予孩子生動、直觀的演示,會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幫助學生展開聯想,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投入新知識的學習中去。例如我在講《田忌賽馬》一課時,因為這是一個古時候的數學故事,離學生的生活太過久遠了,所以我將故事製作了動畫片,將田忌賽馬時的每一場比賽的過程用直觀、生動的動畫展現給學生,學生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提了起來,透過觀看田忌賽馬的動畫,學生了解田忌賽馬這個故事,並分析最後取勝原因。這樣有效利用資訊科技的聲、行、靜、動交替變化的匯入,不僅生動有趣,更有新知識的存在,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的到學習中,這樣能更好地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發展思維

8結語

匯入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說:遊戲法、表演法、比賽法、猜謎語等等,不論哪種方法,不緊要考慮知識本身的特點,更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始終被牢牢的吸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