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旅觀察:西湖何以“圈粉”四大冬候鳥?

杭州文旅觀察:西湖何以“圈粉”四大冬候鳥?

西湖四大冬候鳥之一的鴛鴦已抵達西湖陸建利攝

中新網杭州10月15日電 題:杭州文旅觀察:西湖何以“圈粉”四大冬候鳥?

記者 王題題

秋風起白雲飛,草木搖落雁南歸,眼下,又到了候鳥一年一度南遷過冬的時節。

近日,西湖四大冬候鳥之一的鴛鴦已抵達浙江杭州西湖。

鴛鴦是候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每年冬天,它們從北方飛來杭州過冬;春天再飛回北方繁殖。隨著杭州氣候環境越來越好,食物豐富,不少鴛鴦就留下不走了。

據悉,2005年5月22日,西湖邊第一次發現野生鴛鴦繁殖。2007年,野生鴛鴦首次在西湖水域繁殖成功,從候鳥變成了留鳥。

西湖是世界文化遺產。除了鴛鴦,西湖還圈粉了鸕鷀、織女銀鷗和普通秋沙鴨等冬候鳥到此過冬。每年的西湖邊都有四大冬候鳥,按照來的早晚順序,分別是鸕鷀、鴛鴦、織女銀鷗、普通秋沙鴨。

杭州文旅觀察:西湖何以“圈粉”四大冬候鳥?

北方來的鴛鴦在西湖荷區邊休憩 陸建利 攝

除了四大冬候鳥外,近年來,西湖的茅家埠、烏龜潭、浴鵠灣等區塊夜鷺、黑水雞、小鸊鷉、斑嘴鴨等身影不斷浮現,成百上千只夜鷺叢集掠湖飛翔。

西湖何以吸引越來越多的水鳥到此棲息生活?這得益於西湖景區管委會對西湖水質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治理。

據西湖水域管理處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西湖湖西水域的生態修復嚴格遵循“最小干預”原則,對施工工藝進行了巧妙的最佳化和創新:不幹塘、不降低水位,不設圍欄,採用拋植等種植方法有效提高了沉水植物的定植率和成活率,長成了一片31。7萬平方米的“水下森林”。

值得一提的是,西湖的水質從原本的Ⅳ類水變為Ⅲ類水,區域性甚至達到了Ⅱ類;水質的平均透明度也從十年前的約70釐米提高到當前的85釐米,部分水域像小南湖、浴鵠灣甚至能達到150釐米,生物的多樣性指標也明顯變好。

當然,單靠“水下森林”,還做不到“哪得清如許”的驚豔。如果說以前是“治病”,那麼現在就是“健身”。

杭州文旅觀察:西湖何以“圈粉”四大冬候鳥?

西湖上空飛翔著從北方過來的鴛鴦 陸建利 攝

這十多年裡,為了讓“源頭活水”更健康,西湖不斷做著看不見的“清肺手術”:引水“活血”,西湖搭起了“水動脈”,每天從西里湖引水2萬噸到北里湖、引水7萬噸到湖濱,做到西湖之水“一月一換”;降氮“減脂”,引水處理工藝不斷提升。

如果說,水生態的改善提升,為四大冬候鳥打造了一個嬉戲遊玩的樂園。那麼,杭州人護鳥愛鳥的共識,則為四大冬候鳥營造了一個宜居宜樂的居住氛圍。

比如,為了保護鴛鴦平安長大,從2017年開始,浙江野鳥會、杭州市鳥類與生態研究會帶頭成立了西湖鴛鴦護衛隊。

在管理部門和志願者的共同保護之下,鴛鴦繁殖記錄不斷攀升。每年鴛鴦繁殖期,西湖鴛鴦護衛隊的志願者們在發現鴛鴦窩後,會在遠處守護。如若遇上鴛鴦寶寶出窩時,志願者便會引導來往車輛小心慢行,以免鴛鴦寶寶過馬路時被來往車輛誤傷。

2020年,西湖邊的北山街上,鴛鴦寶寶過馬路時,就有市民圍起安全圈,幫它們隔離車輛,安全過馬路,當時全國都給杭州大大點贊。

一年時間過去,這樣的行為依然在接力。2021年,一群小鴛鴦跟著鴛鴦媽媽大搖大擺地過馬路往西湖去,而過往的車輛都停下來讓行了。

記者認為,正是有了相關管理部門、志願者和杭州市民的保護,才保證了每年西湖鴛鴦寶寶的存活率比較高。同時,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水鳥到此過冬或留下。

如今的西湖,不僅僅是人間天堂,更是飛鳥的天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