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逝的杜如晦,有何魅力讓唐太宗念念不忘

貞觀一朝最有名的宰相就是“房謀杜斷”了。其中的“杜斷”就是指地杜如晦,因為擅長決斷,李世民、房玄齡拿不定主意的方案,往往就是他一錘定音。杜如晦去世得比較早,貞觀四年就去世了,但李世民的哀思卻十數年都不止。杜如晦是如何做到的呢?

早逝的杜如晦,有何魅力讓唐太宗念念不忘

杜如晦畫像

和房玄齡一樣,杜如晦也是

出身官宦

人家。良好的出身帶來就是高質量的教育,再加上杜如晦很喜歡讀書,才能自然也就起來了。杜如晦的性格也決定了他的做事風格,這大概就是他能夠快速做出正確決斷的的原因。《新唐書》就記載杜如晦性格豪爽,以風流儒雅自詡,臨危不亂。他的這一形象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諸葛亮拿著羽毛扇在那淡定地扇風,指揮若定。事實上他也做到了,以文士謀臣的方式建功立業。

杜如晦這個人

很有才,而且很自信

,自己把自己的看得很高。這樣的話容易造成的現象就是,只有你重用我我才會發揮全力,用古話說就是士為知己者死,從他的一些做法或許可以看出一二。杜如晦和房玄齡一樣,同樣在未發跡時被隋朝的吏部侍郎高孝基看中。當時給杜如晦安排的是個小官,高孝基的意圖大概是希望杜如晦再歷練下,可是杜如晦沒幹多久就辭職了。到了投奔李淵後,被李世民選中。看看他先期的表現,絕對是比不上他以後為李世民出謀劃策所耗費的心力。

早逝的杜如晦,有何魅力讓唐太宗念念不忘

李世民畫像

為什麼這麼說呢,從李世民對他的態度來看。當時李建成顧忌秦王實力,想辦法讓李淵下令升遷李世民的幕僚,很多人都離開了。這時是房玄齡極力建議留下杜如晦的,李世民這才下定主意。感慨了說了句,要是沒有房玄齡可能就會錯過他了。從這番話裡可以看出,李世民之前沒有認識到非他不可。相比對房玄齡他的地位可能差很多,後來才從秦王府學士裡脫穎而出。如果不對他重視的話,估計他也不會賣力。得到了應有的地位待遇後,杜如晦爆發了。跟隨著李世民參與機密要事,即使面對的情況多麼的複雜多變,杜如晦都能能一點差錯沒有的給解決了。這才徹底地折服了眾人,讓人感嘆不知道他的才華有多高。杜如晦就是那種,你給

多大的舞臺,就唱多大的戲。

如果還想當初給個小官就打發了,估計杜如晦早就跑了。

杜如晦做得最對的事估計就是

策劃參與了玄武門之變,使得他在李世民心中分量很重

。當時玄武門之變最先想到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是房玄齡,作為最後的搭檔杜如晦絕對是同意的。所以才會由房玄齡出面鼓動長孫無忌去遊說李世民,他和房玄齡在旁邊加碼。後來的策劃他和房玄齡才會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化妝潛回長安。因為這些事,在以後的凌煙閣功臣像裡他才會排第三。當初獎勵功勞時,才會在第一等實封三千戶。要讓領導記住你的好,就要辦事辦的在他心坎上。

早逝的杜如晦,有何魅力讓唐太宗念念不忘

李世民和群臣

在之後的大唐貞觀初年,杜如晦也是做事做得令群臣稱讚,非常

盡責地完成宰相自己的本分

。在對官員的職位考核上做到了人盡其用,非常的公平。能者上,庸者下。沒有以權謀私,沒有小肚雞腸。堪稱宰相的典範,所以才會被歷史銘記。還有一點估計就是

死得早了

,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因為死得早,杜如晦在李世民心裡的印象就是完美居多,會念著他的好。沒有之後的君臣猜忌,和朝堂上的爭鋒相對,一個去世的人不可能在惹活人生氣。人生若只如初見,一切的美好都已經定格。

杜如晦就是這樣憑藉他的才華,憑藉他為李世民坐穩皇位的努力,還有他的早逝,就這樣讓唐太宗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