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兩位“麒麟才子”都得他的重用,卻為何還是慘遭滅國

三國時期在中國的歷史上算是一個比較動盪的時期,自魏蜀吳三足鼎立開始,武將謀士就成了左右其興衰的重要一環。就謀士而言,曹操手下有司馬懿,孫權手下有周瑜,劉備手下有諸葛亮和龐統兩大謀士。

熟悉三國的朋友應該都聽過一句話“臥龍鳳雛二人得一人可安天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既然二人得一可安天下,那為什麼蜀漢卻是三國當中第一個被滅國的呢?

我們先來看看二人如何成為劉備手下的。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劉備得徐庶引薦,到臥龍崗三請諸葛亮。在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時,諸葛亮向劉備分析了當時形勢的利弊,這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隆中對》。諸葛亮出山後得劉備重用,官拜軍事中郎將,其提出的《隆中對》更是成為了蜀漢的基本國策。到後來的“火燒赤壁”,“北伐中原”“七擒七縱孟獲”足以看出他的足智多謀。

三國時期的兩位“麒麟才子”都得他的重用,卻為何還是慘遭滅國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鳳雛原本是孫權手下,劉備奪得荊州之後,龐統以從事的身份試守耒陽縣令,但卻不理縣務,被免官。魯肅和諸葛亮都向劉備進言龐統不是百里之才。劉備與其交談後,任命其為治中從事,後來和諸葛亮同為軍事中郎將(相當於現在的主力師師長)。

三國時期的兩位“麒麟才子”都得他的重用,卻為何還是慘遭滅國

諸葛亮與龐統性格不同。諸葛亮生性謹慎,在用人上求穩不求險,也不會輕易讓自己置身險地;而龐統則不同,他的膽子比諸葛亮要大很多,做事的風格也更急,又非常善妒。

龐統急於平定西川,結果卻用兵過急,加上誤以為諸葛亮妒忌,不聽勸阻,貿然帶兵抄小道進攻雒城,中飛箭死於落鳳坡上。

三國時期的兩位“麒麟才子”都得他的重用,卻為何還是慘遭滅國

關於劉備二者都得而未得天下的說法有以下幾點:

臥龍鳳雛只能得其一,得二必生變故,反欲速則不達也!

劉備不及曹操有亂世奸雄的雄才偉略,也不及孫權有割據江東一帶的地利,其擁有的,只有為天下共生著想,仁義佈於四海的理想

“臥龍鳳雛二人得一人可安天下”後面還有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而自出、孝直指的就是法正和劉巴。

不過,蜀漢的滅亡還是因為後期劉禪在位期間的國力和軍事力量與當時的曹魏相比,相差甚遠。

如果劉備能夠擁有曹操般的雄才偉略,或臥龍鳳雛為曹操所用,那天下早就統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