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菜,喝成這樣”,一種“高明”的處世哲學

最近網路上流行這句話:“幾個菜,喝成這樣!”,大多出現在各類問答的評論區跟帖中,是對留言者的迴應。

“幾個菜,喝成這樣”,一種“高明”的處世哲學

它已經發展成為網路上所謂的“梗”。在我看來,“幾個菜,喝成這樣”這個“梗”未必不是一種高明的處世哲學。

所謂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幾個菜,喝成這樣”是迴應者一種最高明的表現,充分體現出“不爭就是慈悲,不辯便是智慧”。

比如在情感類故事後面,很多網友對寫下自己情感故事的樓主這樣迴應:“幾個菜,喝成這樣”。

“幾個菜,喝成這樣”有這樣幾層意思:

“我知道你胡言亂語,我也很認真地聽了,我暫且聽著吧”,表明說話是你的權利,我不剝奪你說話的權利,你愛說你暫且說著,我不阻止你繼續說;

“你說的我不相信,不贊同,但我也無意跟你爭論”,表明我知道你說的都不真實,對你的胡說八道胡言亂語我點到但不點破,大家樂呵一下就過去了。

“我不屑與你爭論”,對你說的是否真實不去討論,我們先說說菜,巧妙轉移話題。

這何嘗不是一種高明的處世哲學呢?

“幾個菜,喝成這樣”,一種“高明”的處世哲學

生活中,有太多的場景出現這種情況。

最多的是在酒桌上,身邊的傢伙喝高了,拉住你抓住你拽住你喋喋不休,一頓胡言亂語,你有火不能發,有理不能說,還不能跟他辯論,那此時應用“你幾個菜,喝成這樣”這種態度去處理應該是高明的。

所謂“辯者不善,善者不辯”,生活當中有太多的道理沒法說清楚,“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無非是看我們站在誰的角度看問題了。

夫妻吵架,同事爭論,也都是因為所處立場不同而已,沒有非黑即白,非對即錯那麼嚴重,不是原則問題沒有必要上綱上線,簡單一句話飄過,避免了臉紅脖子粗的尷尬,何嘗不是一種智慧呢?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在沒弄清楚別人到底經歷了什麼狀況後,不要輕易的給別人下結論,去評論他人的是是非非。

“幾個菜,喝成這樣”,一種“高明”的處世哲學

“幾個菜,喝成這樣”是一種不爭不辯的生活智慧,是一種高明的處世哲學,你認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