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

《流浪地球》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

這是易客志的第28篇原創分享

在一堂語文課上,老師問學生:“希望是什麼?”

一個同學回答說:“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是唯一回家的方向。”

另一個同學回答說:我不知道希望是什麼,我只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聰明的你或許已經看出來了,這是《流浪地球》開篇的一段對白。

端午在家沒事,把這部影片刷了一遍,看完之後,讓我對希望有了更深的感觸和體會。

其實,《流浪地球》在春節檔期能夠獲得高票房的原因還不在於主題的彰顯,更多的是,它代表了中國科幻電影的起點,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

它是中國科幻電影象徵性的標誌。

當然,關於希望主題的電影,還有很多,其中最為經典的,莫過於《肖申克的救贖》。

這部影片的教育意義實在太過於強大,且被稱為是影史第一的電影。幾乎每過一段時間,我都會去刷一遍,每每都能體會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這大概就是經典的魅力吧。

01

希望是什麼?

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肖申克的救贖》

銀行家安迪,因殺害妻子和情人,被判無期徒刑,這將意味著他會在監獄裡度過餘生,但憑藉著對希望和自由的無比嚮往,最後,安迪用一把小錘花了20年時間鑿出一條自由的隧道。

我想,如果沒有對自由和希望的無比渴望,可能2年時間都堅持不下去。

而影片中瑞德(Red)更是對安迪稱讚到:

“有些鳥兒是註定不會被關在牢籠裡的,他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爍這自由的光輝。”

正是希望,讓安迪能夠重新獲得自由;

正是希望,讓安迪能夠堅持20年時間;

正是希望,讓人生有更多可能和出路。

希望是什麼?

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是人生的多種可能性,是人生的多條道路。

對安迪而言,希望是救贖自己的一種信念,肖申克的救贖其實是對自我的救贖。

這也是原著小說作者斯蒂芬金想傳達給我們的一個觀點:追求自我的人生並非只是一個夢想,結果並不重要,關鍵在於這個過程。

《流浪地球》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

02

1974年冬天,張海迪和父母一起從下放地回到濟南。

回到濟南後,張海迪想嘗試著找一份工作,因為她不想讓父母養自己一輩子,而且過往的經驗告訴她,只有工作才會快樂。

於是她搖著輪椅,四處尋找。可一年到頭來,都沒有結果。

那些老闆們說:“多少好胳膊好腿的都找不到工作,你都這樣了,哪還有地方安排你啊!”

隨著越來越多的碰壁,張海迪慢慢的心灰意冷了。她覺得自己的生命已經沒什麼價值了,不想再這樣拖累父母,忍受痛苦的活下去。

有一天,她吞下了大量的安眠藥,然後閉上眼睛平靜地等待死亡的降臨。也許是死神在忙,那一刻並沒有來。

但也就是那一刻的瞬間,張海迪的心開始翻騰,她想起了父母親養育自己十幾年的心血,想起了鄉親們給予自己的快樂和厚愛,想起了自己在日記裡寫下的話語,她發現自己對生活還是有很多希望的……她還想起了保爾的那句名言即使到了生活無法忍受時,也要生活下去!

一個堅定的想法出現在她的腦海中:“不!不!我不能死!還有多少事情等著我去做啊!”張海迪扯起自己的頭髮,大聲呼喊。對生的希望把死神嚇跑了。從此,張海迪開啟她新人生的奮鬥歷程。

也就在那一刻,張海迪頓悟了對生的希望。是希望將她從死神邊緣拉了回來。

希望是什麼?

希望是死神面前的一把抓手;

希望是人生的一個新起點;

希望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我想,正是對生的希望的頓悟,才讓張海迪重新認識到了生命的意義。

《流浪地球》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

03

二戰期間,德國的納粹營就是死亡的代名詞。

然而有一位奧地利的神經學家卻從奧斯維辛集中營活下來了,並且將自己在納粹營的經歷和思考寫成了一本書——《活出生命的意義》。

在這本書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語錄廣為人傳:

“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惟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已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這不也正是《肖申克的救贖》和《流浪地球》所展現的精神財富嘛。

在面對集中營的各種非人虐待,這位神經學家最終自創了一種意義療法,幫助他和更多的人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簡單來說,就是懷有兩種希望。

一是對愛的希望,二是直面苦難的希望。

愛是人類渴望的終極。作者之所以能在熬過納粹營非人的折磨,靠得是他對妻子的愛情,他對愛情的希望。

正如那句話所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有的時候,愛情會凌駕於生命之上。

當然,這份希望,不一定是愛情,也可以是親情。總之,有愛在裡面。

面對痛苦時,最好的辦法是,直面它。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會選擇逃避,對痛苦視而不見。

這其實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心理。最終你所逃避的,在未來某一時刻,還會再面對,那時的成本可能會比現在大得多。

對此,我深有體會,也深受其害。

在《活出生命的意義》中,作者指出,面對痛苦,最好的辦法是:直面它。

隱藏在痛苦背後的是成功,前提是要越過苦難,而這需要我們懷有希望之心。

馬雲曾說:絕大多數人是因為看見而相信,而只有少部分人是因為相信而看見。

心懷希望,而後相信,然後看見。

04

學習寫作,寫了幾篇文章,沒人看,放棄;

學習英語,背了很多單詞,記不住,放棄;

學習程式設計,編譯了幾組程式碼。太難,放棄;

……

這是日常很多人的一個生活寫照。

想要學習或做成一件事情,卻輕易半途而廢。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失敗只有一種,那就是半途而廢。

仔細一想,為什麼會半途而廢?

正如,那雲說得那句話,因為他們沒有看見,所以選擇不相信。

而只有少數人是因為相信而後看見的。

有人會覺得希望是很縹緲的東西,看不見,也抓不著,但卻可以感受它。

相信我們正在做得事情的成功,我覺得是很好的感知它的方式。

如果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沒有信心,沒有希望,那還堅持什麼呢?

對我們而言,希望是什麼?

我認為,希望就是做一件事情的信心,做一件事情的堅持程度,做一件事情的持久力。

不會因人懶惰的本能而放棄想要做的事情,不會因小困難,小麻煩而丟失了耐心,不會因毫無反饋而心生倦意。

總之,希望是我們做成一件事情的最原始的驅動力。

《流浪地球》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

05

希望是什麼?

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

它是地球唯一回家的方向;

它是我們獲得自由的信念;

它是人生新階段的新曆程;

它是活出生命意義的財富;

它是做成一件事情的動力。

……

它還有更多,等待著我們不同的人去完善。

因為希望,所以人生才有了期盼,也因為希望,所以,生命才更有更多可能。

當然,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希望所承載的力量也不一樣,但我們希望,它是能被人感知的,而不是虛無縹緲的。

那麼,你所理解的希望是什麼?

我覺得,,我們應該好好想想這個問題。

END

參閱書籍:

1、《流浪地球》電影;

2、《肖申克的救贖》電影;

3、《活出生命的意義》,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華夏出版社。

相關閱讀

劉潤:寫作24年,從5塊到6000萬的三條終極寫作武器

任正非:保持開放的心態,寬容的對待這個世界

概念,一切知識的起點

唯有使用者與價值不可辜負!

差異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