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希特勒內心世界

希特勒,德意志第三帝國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生於1889年4月20日,死於1945年4月30日,五十六年的生命歷程。希特勒的一生很傳奇,前三十年裡的他,是一個潦倒的失敗者;後二十六年裡的他,是一個強有力的歐洲征服者。在前三十年與後二十六年之間似乎存在著一條無法解釋的鴻溝。如何解釋與彌合這條鴻溝呢? 今天想從希特勒的內心世界嘗試去探尋。

探尋希特勒內心世界

希特勒

弗洛伊德認為,一個人童年時期的經歷雖然會隨著時間流逝而逐漸被淡忘,甚至在意識層中消失,但卻會頑固地潛藏於潛意識中,對人的一生產生恆久的影響力。希特勒經歷了怎麼的童年?

希特勒的童年

希特勒的父親是一個私生子,娶的第三個妻子是比自己小23歲的外甥女,也就是希特勒的親生母親。希特勒的父親從表面上看是一個拘謹的、舉止得體的海關職員。回到家中,就變成一個狹隘的暴君,責罵、毆打他的妻子和孩子們。

希特勒童年是一個身材矮小、相貌平平且有些“娘娘腔”的孩子。他討厭體力勞動,具有虐待狂傾向的父親經常狠狠毆打他。

心理學研究發現,童年經常遭受暴力的孩子,長大後個性通常冷漠、恐懼感、暴力型和極強的仇恨心理。

希特勒後來他之所以成為殺人狂魔,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他對自己懦弱順從的個性深惡痛絕。

除了童年經歷,構建健全人格、社會關係的要素愛情、婚姻、朋友、教育、職業,希特勒也都與眾不同。

希特勒的愛情和婚姻

童年的經歷,讓希特勒討厭和女性的親密關係。這可能也有生理因素。根據1945年5月蘇聯人的屍體解剖報告,他還患有一種單睪丸畸形症(有一個睪丸沒落入陰囊)。希特勒一生中和他保持正常親密關係的女性幾乎沒有。世人皆知的愛娃和外甥女格莉在和他相處期間都試圖自殺,因為因受不了希特勒的冷落、經常性的侮辱。這裡有個有意思的事:希特勒的父親最後娶的是比自己小23歲的外甥女,而希特勒一生中自認為最愛的女人是比自己小19歲的外甥女格莉。希特勒一生缺乏做父親的經歷,愛情在其一生中的角色也異乎尋常的渺小。他終身未婚,生命最後時刻的象徵性婚禮可以忽略不計。

探尋希特勒內心世界

希特勒和愛娃

希特勒的朋友

希特勒沒有朋友。他喜歡與他的隨從:如司機、保鏢、秘書,坐在一起,聽他聊天。他透過這種方式放鬆。對真正的友情他終身拒絕。眾所周知,他與戈林、戈培爾、希姆菜這些下屬的關係一直是冷冰冰的。

希特勒的教育

希特勒小學成績不錯,後來經常性的搬家、轉學讓其成績有所下降。本來父親把他送到初中後,希望希特勒像自己一樣日後成為一名公務員,但希特勒違背父親意志想成為一名藝術家而至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最終中學沒畢業,想當畫家卻未能透過藝術學院的錄取考試。可以說希特勒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完整的教育。

希特勒的職業

從十八歲到二十五歲,希特勒先在維也納,然後在慕尼黑,他過著一個提前退休者與波西米亞式藝術家的生活,既沒有職業,也沒有職業規劃。他依靠偶爾的賣畫所得維持生計。一戰爆發,他報名參戰。四年前線服兵役生活,雖然獲得了一級和二級鐵十字勳章,但因缺乏指揮才能,未能獲得一等兵以上的軍銜。戰爭結束後,他依然沒有職業計劃與前景。他當時已經三十歲了。

可以說希特勒從未有過一個職業,也沒有尋求過一個職業。與他對親密關係的恐懼一樣,他對職業的恐懼是他的一個引人注目的特徵。

世界上偉大的政治家,像希特勒這樣的,人生最重要的幾個方面基本為零的,極其罕見。因為這些方面可以賦予政治家人情味,可以避免偏激、極端、決絕。

所以希特勒有巨大摧毀力量,包括自我毀滅。最後他選擇自殺。

探尋希特勒內心世界

希特勒自殺的地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