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學子”?擱古代,你家真能稱寒門嗎?

“寒門難出貴子”?擱古代,你興許連稱寒門的資格都不沒有!

□黃伯益

“寒門學子”?擱古代,你家真能稱寒門嗎?

現在有個使用頻率很高的詞,叫“寒門學子”。通俗點說,“寒門”就是貧窮人家,“寒門學子”就是貧窮人家的讀書人。

其實,要是上溯到1300多年前,很多人連“寒門”都稱不上。

兩漢以降,至隋唐年間,“寒門”曾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階層。在曾經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天下民眾是分為三六九等的,有些人一出生,就註定會高貴一生,有些只能伏身塵埃。

在早期的中國歷史舞臺上,有一類人群曾左右朝政、民生數百年,那就是掌控朝野的“士族”(或稱世族)。“寒門”則指的是與“士族”相對立的“庶族”。

“寒門學子”?擱古代,你家真能稱寒門嗎?

士族又稱門第、衣冠、世家、門閥,等等。所謂門閥,是門第(顯貴之家)和閥閱(指有功勳的世家、巨室)的合稱。門閥一詞的生命力比較頑強,現在還常常能看到它的影子。

士族是以家族為基礎,以門第為標準,在社會上形成的特殊階層,他們是享有很高政治、經濟特權。通俗點說,士族就是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會打洞。”那是個老子英雄兒好漢的時代。

士族溯源,可以追源到先秦時期的“士”階層。“士”是中國古代社會中具有一定身分地位的特定社會階層,是統治階級的一部分。因古代學在官府,只有士以上的貴胄子弟才能學習文化知識,故而,士又成為有一定知識和技能之人的稱呼。

“寒門學子”?擱古代,你家真能稱寒門嗎?

歷史上的門閥制度(士族制度)就是因士族而生的,士族因而也是門閥制度的最大受益者。門閥制度的顯著特徵之一,就是如何任用官吏。出身士族的子弟,能按門第高低分享特權,世代擔任很重要官職。

那時的任官,並不重才德,而看出身,所以,朝廷與地方的重要官職,往往被少數氏族所壟斷。

“四世三公”之家頻出,也就不足為奇。衣冠南渡,東晉琅琊王氏家族的“王與馬,共天下”,更是將士族的輝煌推向峰巔。

“寒門學子”?擱古代,你家真能稱寒門嗎?

士族不僅在任官上享有絕對優勢,在經濟上也紅利不斷,佔有大量土地和勞動力,建立起自給自足、實力雄厚的莊園經濟。

而當時的庶族(寒門、寒族),並非指貧民階級,而是專指門第勢力較低的世家,多為普通的中小地主,這相當於後來所謂的中產階級。

那時,只有擁有一定實力的家族,才能稱為“寒門”。所以,“寒門”也是門,也不是平民百姓所能輕易跨越的。

“寒門學子”?擱古代,你家真能稱寒門嗎?

相對於門閥世家,寒門的晉升之路非常窄。難怪王充在《論衡·程材》中說:“

儒生無閥閱,所能不能任劇,故陋於選舉,佚於朝庭。

出身寒門之家,即使你有經天緯地之才,也難獲重任。寒門子弟要想出人頭地,唯有軍功一途,可是,建功立業的大事件,不是你說有就會有的啊。

那時的世族與寒門,兩者的身份高下不同,“

服冕之家,流品之人,視寒素之子,輕若僕隸,易如草芥,曾不以之為伍

”(《文苑英華》卷七百六十引《寒素論》)。因此,這兩個階層之間是不相往來的,更別說通婚了。現在人們常說的“門當戶對”,就源於此。

“寒門學子”?擱古代,你家真能稱寒門嗎?

寒門學子的崛起,是到了隋唐之際,原因是隋唐時期士族制度的逐漸消亡。士族制度逐漸消亡的原因,不外有如下幾點:

其一,科舉制的實施,使門第不高的庶族子弟透過考試參加到政權中來,稀釋了士族的官場福利;

其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的推行,抑制了士族對土地的兼併,削弱了他們的經濟基礎;

其三, 唐末農民戰爭的助力,徹底摧垮了腐朽計程車族制度。

“寒門學子”?擱古代,你家真能稱寒門嗎?

從此,“寒門學子”才開始在其後各朝大放異彩,許多人透過自己的努力而登陸歷史大舞臺。漸漸地,這些出人頭地的“寒門學子”們,又形成了一股新的勢力,那就是“文官集團”。

在文官制度的加持下,又催生了一批新的仕宦之家,因而,“一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一門三宰相,四世兩封王”之類的“人間佳話”,又不斷湧現。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