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誤用的60個成語,趕緊收藏學習~

1【萬人空巷】

[wàn rén kōng xiàng]

【正解】

成千上萬的人湧向某處,使里巷空闊冷落。多用來形容慶祝、歡迎的盛況或新奇事物轟動居民的情景。

【出處】

蘇軾《八月十七復登望海樓》:賴有明朝看潮在,萬人空巷鬥新妝。

【誤解】

常被誤解為巷子裡空無一人。

2【屢試不爽】

[lǚ shì bù shuǎng]

【正解】

屢次試驗都沒有差錯。爽:差錯的意思。

【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冷生》:“言未已,驢已蹶然伏道上,屢試不爽。”

【誤解】

經常被誤解為“多次嘗試沒有成功”,屬望文生義。

3【目無全牛】

[mù wú quán niú]

【正解】

意思是眼中沒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結構。形容人的技藝高超,得心應手,已經到達非常純熟的地步。

【出處】

《庖丁解牛》:“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誤解】

常被誤解為缺乏整體概念。

4【危言危行】

[wēi yán wēi xíng]

【正解】

說正直之言,行正直之事。

【出處】

《論語·憲問》:“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誤解】

容易誤認為是“害怕發表言論,不敢說話”或“危險的言論和行為”。

5【汗牛充棟】

[hàn niú chōng dòng]

【正解】

本義是指用牛運書,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書,要放滿整個屋子。形容藏書很多。

【出處】

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陸給事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誤解】

常被用於形容其他事物。

6【振振有詞】

[zhèn zhèn yǒu cí]

【正解】

形容自以為理由充分,說個沒完。

【出處】

清·梁啟超《關稅權問題》:“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誣者,既振振有詞,其烏可更為無謀之舉,以授之口實也。”

【誤解】

常被錯用來代替“理直氣壯”。

7【休慼相關】

[xiū qī xiāng guān]

【正解】

憂喜、禍福彼此相關聯。形容關係密切,利害相關。

【出處】

《國語·周語下》 “晉國有憂,未嘗不成,有慶,未嘗不恰·······為晉休慼,不背本也。”

【誤解】

常與“息息相關”誤用。

“休慼相關”含有同甘共苦、利害一致的意思。“息息相關”不含此意;

“息息相關”適用的物件比較廣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休慼相關”適用面比較窄,一般只能指有禍福可言的人、集團、國家等相互間的關係。

8【不以為意】

[bù yǐ wéi yì]

【正解】

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對人或事抱輕視態度。

【出處】

《三國志·吳書·陸凱傳》:定大恨凱,思中傷之,凱終不以為意…

【誤解】

常與“不以為然”混用,不以為然指的是“認為不對,反對,不同意”。意思是完全不同的。

9【如履薄冰】

[rú lǚ bó bīng]

【正解】

是指像走在薄冰上一樣,比喻行事極為謹慎,存有戒心。

【出處】

出自 《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誤解】

常誤用於形容形勢危急。

10【慘淡經營】

[cǎn dàn jīng yíng]

【正解】

費盡心思辛辛苦苦地經營籌劃;後指在困難的境況中艱苦地從事某種事業。

【出處】

出處於唐·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慘淡經營中。”

【誤解】

常被誤解為:經營不善,很蕭條。

11【功虧一簣】

[gōng kuīyí kuì]

【正解】

意思是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後一點卻沒能完成,結果枉費工夫。

【出處】

《尚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誤解】

易和“前功盡棄”混用。“前功盡棄”指以前的功勞努力全部丟失、白費。

12【久假不歸】

[jiǔ jiǎ bù guī]

【正解】

原指假借仁義的名義而不真正實行,後指長期借用而不歸還。

【出處】

先秦:“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

【誤解】

易被誤解為長期請假不歸。

13【瓜田李下】

[ guā tián lǐ xià ]

【正解】

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動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

【出處】

三國·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誤解】

易被誤用為形容田園生活。

14【繪聲繪色】

[ huì shēng huì sè ]

【正解】

形容敘述、描寫得極其逼真。

【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評:“繪聲繪影;能令閱者拍案叫絕。”

【誤解】

常被誤用代替“有聲有色”。“有聲有色”形容說話或表演精彩生動。

15【出神入化】

[ chū shén rù huà ]

【正解】

形容技藝高超達到了絕妙的境界。

【出處】

明·黃佐《翰林記·卷一○·習書》:“ 真所謂精能之至、出神入化者。”

【誤解】

常為誤用為形容“聽得出神”。

16【登堂入室】

[dēng táng rù shì]

【正解】

登上廳堂,進入內室。比喻學問或技能從淺到深,達到很高的水平。

【出處】

《論語·先進》:“(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誤解】

易被誤用為“進入屋子”。

17【如坐春風】

[ rú zuò chūn fēng ]

【正解】

意思是像坐在春風中間。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學識的人相處並受到薰陶。

【出處】

明·王世貞《鳴鳳記》:“先生;立言必宗聖門;觀水必於滄海。某等一貫未究乎淵源;六經徒得諸糟粕。倘蒙時雨之化;如坐春風之中。”

【誤解】

常被誤用為“描寫景物”。

18【走馬觀花】

[ zǒu mǎ guān huā ]

【正解】

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後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出處】

唐·孟郊《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誤解】

易和“浮光掠影”相混。“浮光掠影”指印象不深刻,強調結果。

19【曾幾何時】

[ céng jǐ hé shí ]

【正解】

指時間沒過去多久。

【出處】

宋·趙彥端《介庵詞·新荷葉》詞:“回首分攜;光風冉冉菲菲。曾幾何時;故山疑夢還非。”

【誤解】

常被誤用為“曾經,不知何時”。

20【拋磚引玉】

[ pāo zhuān yǐn yù ]

【正解】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大眾晚參;師雲:‘今夜答話去也;有解問者出來。’時有一僧便出;禮拜;師曰:‘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鯈子。’”

【誤解】

常被誤用於對方或“第三方”。

21【安土重遷】

[ān tǔ zhòng qiān]

【正解】

安於本鄉本土,不願輕易遷移。

【出處】

《漢書·元帝紀》:“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願也。”

【誤解】

常被誤解為反義。

22【望塵莫及】

[wàng chén mò jí]

【正解】

意思是指望見前面騎馬的人走過揚起的塵土而不能趕上。比喻遠遠落在後面。

【出處】

《莊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

【誤解】

易與“鞭長莫及”相混。“鞭長莫及”比喻距離太遠而無能為力。

23【耳提面命】

[ěr tí miàn mìng]

【正解】

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是提著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

【出處】

《詩經·大雅·抑》:“於呼小子;未知臧否。匪乎攜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誤解】

常誤用為貶義詞,理解為在耳邊訓斥,當面命令。

24【下里巴人】

[xià lǐ bā rén]

【正解】

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

【出處】

戰國 楚 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

【誤解】

容易被誤解為地位低下的人。

25【良莠不齊】

[ liáng yǒu bù qí ]

【正解】

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

【出處】

出自清朝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六回:“且說彼時捐例大開,各省侯補人員十分擁擠,其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誤解】

常被誤用形容水平、成績等。

26【一言九鼎】

[ yī yán jiǔ dǐng ]

【正解】

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說的話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出處】

《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

【誤解】

易被誤用為守信用。

27【首尾兩端】

[ shǒu wěi liǎng duān ]

【正解】

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動搖不定。

【出處】

《後漢書·西羌傳》:“初,飢五同種大豪盧匆,忍良等千餘戶別留允街,而首尾兩端。”

【誤解】

常被誤解為前後言行不一致。

28【溢美之詞】

[ yì měi zhī cí ]

【正解】

表示過分吹噓的話語。

【出處】

出自先秦·莊周《莊子·人間世》:“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

【誤解】

常被誤用為褒義。

29【蓬蓽生輝】

[ péng bì shēng huī ]

【正解】

使寒門增添光輝。謙辭,表示對他人來訪,或贈送詩文字畫等感到非常榮幸。

【出處】

元·秦簡夫《剪髮待賓》第三折:“貴腳踏於賤地,蓬蓽生光。”

【誤解】

易被誤用在別人身上。

30【蹉跎歲月】

[ cuō tuó suì yuè ]

【正解】

時光白白過去。指虛度光陰。

【出

處】

晉·阮籍《詠懷》詩:“娛樂未終極,白日忽蹉跎。”

【誤解】

常誤用來形容“歲月艱難、艱苦”。

31【五風十雨】

[wǔ fēng shí yǔ]

【正解】

五天刮一次風,十天下一場雨。形容風調雨順。

【出處】

出自漢·王充《論衡·是應》:“風不鳴條,雨不破塊,五日一風,十日一雨。”。

【誤解】

常被誤用為颳風多、下雨多。

32【不忍卒讀】

[bù rěn zú dú]

【正解】

意思是不忍心讀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內容悲慘動人。

【出處】

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閩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聯,一字一淚,如泣如訴,令人不忍卒讀。”

【誤解】

常與“不堪卒讀”,“難以卒讀”混淆,誤用為貶義詞,形容文章寫得不好。

33【一文不名】

[yì wén bù míng]

【正解】

意思是指一個錢都沒有,形容非常貧困。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佞幸列傳》:“竟不得名一錢,寄死人家。”

【誤解】

常誤用於代替“一文不值”,指毫無價值,後指人無用。

34【求全責備】

[qiú quán zé bèi]

【正解】

對人或對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是指苛責別人,要求完美無缺。

【出處】

《論語·微子》:“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

【誤解】

常被誤用為“委曲求全”。

35【身無長物】

[shēn wú cháng wù]

【正解】

指除自身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形容貧窮。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對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誤解】

常誤用來形容沒有特長。

36【巧言令色】

[qiǎo yán lìng sè]

【正解】

指用花言巧語來迷惑、取悅他人。含貶義。

【出處】

《書·皋陶謨》:“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誤解】

常被誤用為褒義詞。

37【明日黃花】

[míng rì huáng huā]

【正解】

比喻過時或無意義的事物。後多比喻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道或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

【出處】

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誤解】

不能寫成“昨日黃花”。

38【苦心孤詣】

[kǔ xīn gū yì]

【正解】

意思是對某事用心,到了別人達不到的地步。

【出處】

清·翁方綱《復初齋文集·格調論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獨運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詣戛戛獨造者言之,公且以效古之作若規仿格調者言之。”

【誤解】

常和“苦口婆心”混用。“苦口婆心”是指善意的又不厭其煩地勸導某人。

39【洛陽紙貴】

[luò yáng zhǐ guì]

【正解】

原指西晉都城洛陽之紙,因大家爭相傳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賦》,以至一時供不應求,貨缺而貴。後喻作品為世所重,風行一時,流傳甚廣。

【出處】

《晉書·文苑·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誤解】

常被誤用為貶義詞。

40【望其項背】

[wàng qí xiàng bèi]

【正解】

意思是能夠望見別人的頸項和脊背,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多用於否定式“難以望其項背”。

【出處】

清·汪琬《與周處士書》:“言論之超卓雄偉,真有與詩書六藝相表裡者,非後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項也。”

【誤解】

常被誤用為“只能望其項背”。

41【石破天驚】

[shí pò tiān jīng]

【正解】

原形容箜篌的聲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難以形容的奇境。後多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出處】

唐·李賀詩《李憑箜篌引》:“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誤解】

常誤與“排山倒海”等連用,指自然力量之大。

42【胸無城府】

[xiōng wú chéng fǔ]

【正解】

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誠,心口如一。

【出處】

出自《宋史·傅堯俞傳》:“堯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設城府,人自不忍欺。”

【誤解】

常被誤用來形容大腦簡單,貶義詞。

43【不虞之譽】

[bù yú zhī yù]

【正解】

虞:料想;譽:稱讚。沒有意料到的讚揚。

【出處】

《孟子·離婁上》:“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誤解】

常被誤認為是不該得到的讚譽。

44【師心自用】

[shī xīn zì yòng]

【正解】

師心:以心為師,這裡指只相信自己。形容自以為是,不肯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

【出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見有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座,謬誤差失者多矣。”

【誤解】

易誤用為“善於學習借鑑,為我所用”。

45【三人成虎】

[sān rén chéng hǔ]

【正解】

三個人謊報城市裡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

【出處】

《戰國策·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誤解】

易被誤解為團結合作力量大。

46【美輪美奐】

[měi lún měi huàn]

【正解】

原本多形容建築物雄偉壯觀、富麗堂皇。也用來形容雕刻或建築藝術的精美效果。

【出處】

《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

【誤解】

易被誤用為形容其他美好事物。

47【炙手可熱】

[zhì shǒu kě rè]

【正解】

手摸上去感到熱得燙人。比喻權勢大,氣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出處】

唐·杜甫《麗人行》:“炙手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誤解】

易被誤用為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

48【侃侃而談】

[kǎn kǎn ér tán]

【正解】

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古時候用來形容人善於交談,有風度,含褒義。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我既這等苦苦相問;你自然就該侃侃而談。”

【誤解】

現在多誤用為形容聊天,易和“娓娓而談”混淆。“娓娓而談”意思是連續不倦地談論著。

49【差強人意】

[chā qiáng rén yì]

【正解】

勉強使人滿意。

【出處】

《後漢書·吳漢傳》:“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方修戰攻之具,乃嘆曰:‘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

【誤解】

多被誤解為“不能使人滿意”。

50【破鏡重圓】

[pò jìng chóng yuán]

【正解】

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後重新團聚與和好。

【出處】

出自宋·李致遠《碧牡丹》:“破鏡重圓,分釵合鈿,重尋繡戶珠箔。”

【誤解】

易被誤用到其他關係上,“破鏡重圓”專指夫妻之間。

51【不足為訓】

[bù zú wéi xùn]

【正解】

不值得作為效法的準則或榜樣。

【出處】

明·胡應麟《詩藪》:“君詩如風螭巨鯨;步驟雖奇;不足為訓。”

【誤解】

易被誤解為:不足以作為教訓。

52【七月流火】

[qī yuè liú huǒ]

【正解】

是說在農曆七月天氣轉涼的時節,天剛擦黑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

【出處】

《詩經·國風·豳風》: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誤解】

“七月流火”多年來卻常被誤用來形容天氣十分炎熱,屬於望文生義。

53【不負眾望】

[bù fù zhòng wàng]

【正解】

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誤解】

常和“不孚眾望”混用。

54【不孚眾望】

[bù fú zhòng wàng]

【正解】

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出處】

《詩經·大雅·下武》中有“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誤解】

常和“不負眾望”混用。

55【期期艾艾】

[qī qī ài ài]

【正解】

形容口吃的人吐辭重複,說話不流利。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丞相列傳》:“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誤解】

常被誤解為懦弱猶豫,吞吞吐吐。

56【無可厚非】

[wú kě hòu fēi]

【正解】

表示沒有可過分責難的。意指說話做事雖有缺點,但還有可取之處,應予諒解。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王莽傳》中:“莽怒,免英官。後頗覺悟,曰:‘英亦未可厚非。’復以英為長沙連率。”

【誤解】

常與“無可非議”誤用。

57【無可非議】

[wú kě fēi yì]

【正解】

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表示做得妥當。

【出處】

《論語·季氏》:“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何晏注引孔安國曰:“無所非議也。”

【誤解】

常與“無可厚非”誤用。

58【不脛而走】

[bù jìng ér zǒu]

【正解】

沒有腿卻能跑。比喻事物無需推行,就已迅速地傳播開去。

【出處】

北齊·劉晝《新論·薦賢》:“玉無翼而飛;珠無脛而行。”

【誤解】

常與“不翼而飛”混淆。“不翼而飛”意為:沒有翅膀卻飛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丟失。

59【不知所云】

[bù zhī suǒ yún]

【正解】

不知道說得是些麼。形容說話內容混亂,無法理解。

【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零;不知所云。”

【誤解】

常被理解為聽者沒有理解。

60【彈冠相慶】

[tán guān xiāng qìng]

【正解】

指官場中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同夥就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多用於貶義。

【出處】

宋·蘇洵《管仲論》:“一日無仲;則三子者可以彈冠相慶矣。”

【誤解】

常被誤解為互相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