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有錢人一點也不快樂?

這是一個有趣的心智模式問題。

艾德里安·費恩海姆和邁克爾·阿蓋爾合著的,《金錢心理學》一書提出過金錢和幸福的關係,大部分人認為兩者的相關性為0。25。

當收入很低或者身無分文時,人對幸福的滿意度幾乎趨於零。金錢與幸福的相關性在0.25之前成正比關係;在0.25以後,就基本上沒有太多相關性了。

從一無所有到小康這個階段,幸福指數會噌的一下躥上去;但0。25以後,金錢和幸福就基本沒有太多關係了,搞不好還會降得更低。這一現象在數學中被稱作“

金錢的邊際效應遞減

”。

為什麼很多有錢人一點也不快樂?

舉個例子:

劉先生下崗了,於是在家開了一個小店。用了三年時間,小店慢慢發展成小超市,後來又和朋友在其他地方開了一段時間超市,據說很賺錢。劉先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剛好趕上房價起來的那幾年,他開始做建材生意。到今天他已身價幾千萬元。劉先生覺得有錢了,但是他卻覺得自己並不快樂。

為什麼?

劉先生本身是從窮光蛋到小康的階段,這個階段對金錢的看法是越有錢越幸福!劉先生認為,如果不夠幸福快樂,那就多賺錢吧!

劉先生的心智模式是,幸福=多賺錢。

他後來買車買房,不斷的驗證了越有錢越快樂的推論。賺錢=幸福的心智模式被強化的堅強無比,但當他越過這個拐點,幸福和賺錢關係不大了,他發現自己沒有那麼幸福了,甚至倒退。

這個階段幸福感主要來自家庭、自我成長和對社會的奉獻。然而,劉先生腦中運轉的依然是“有錢就幸福的心智模式”,不會思考該回家多陪陪老婆孩子,或者給自己辦健身卡。

他覺得不夠幸福,就要賺更多的錢。於是,他回家的次數更加少了,應酬更加多了,更大把的往家裡給錢,可是老婆孩子卻對他更加冷漠了,然後他覺得自己更加不幸福了,像被吸進一個漩渦,他越努力,越往下沉。

這個曾經讓他幸福快樂的心智模式今天卻在毀滅自己,如果不打斷,這個死迴圈會繼續折磨劉先生,最終自毀生命。

這就是有錢人越有錢越不快樂的原因。

後面劉先生是怎麼打破這種越有錢越幸福的心智模式的呢?

劉先生持續經歷了三年,後面生了一場大病。手術,昏迷搶救了一整天。他感受到了自己心累延續到身體出毛病的過程。自那之後,

劉先生想明白了,命都沒了還要錢幹什麼呢?

他把所有生意交給弟弟,之後帶著家人去過休閒閒適的生活,每天曬曬太陽發發呆,去親近體驗大自然,做家務陪家人,一年過去,幸福感又回來了。

這就是打破原有認知,升級和替換自己的心智模式。

每一個希望幸福的人,都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心智模式。因為心智模式是關於思維的思維,是關於智慧的智慧。

——以上文章摘抄於《拆掉思維裡的牆》

對於幸福,有錢當然會使我們更加幸福,因為有錢可以解決很多困難和問題。但凡事都會有個度,當錢多到到達了一個臨界點時,我們的幸福感獲得就不是靠賺更多的錢去實現了。

其實如果沒了健康和重要的生命關係,再多的錢也無法讓自己獲得幸福。

我們要換一種思路,有什麼東西可以使家庭關係更加好呢?我能做什麼使自己更有成就感呢?我對於社會能做什麼力所能及的奉獻呢?

很多時候,真正的幸福事情往往來自細微之處,聽一首美妙的歌曲,陪家人,看一本有趣的書,去親近感知大自然,去幫助朋友解決一個小困惑等。

有時候,想要的幸福快樂其實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