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谿名臣:才子狂生王邁

南宋著名詩人王邁,是仙遊慈孝裡黃嶺人,(今郊尾鎮伍獅村)素有狂生才子與忠誠直諫而蜚聲南宋詩壇和朝野,是仙遊歷史上獨樹一幟的傳奇人物。南宋寧宗嘉定十年中進士第四名,歷任潭州觀察推官,南外睦宗院教授、殿試詳定官,出知邵武軍等職,以剛直敢諫、策論直切時弊而聞名於史。

一.金榜題名

王邁(1188年)出生在大帽山的伍獅村時,霞光閃閃,村裡人很覺奇異,認為此子將來必成大器。

仙谿名臣:才子狂生王邁

王邁是王鑑的次子,三歲時他父親得中進士。官授古田主簿(管戶籍財糧),王邁隨母到古田父親任所生活,他父親公務閒暇時,經常教子讀書,由於受進士出生父親的教育和影響,幼年時就會吟詩作文。但父親政務繁忙,加上母子水土不服,王邁十歲時隨母返回故鄉。

王邁的母親傅氏孃家賴店羅峰,村裡有個進士出身的太常博士傅誠,學識淵博,退休在家,傅氏回孃家探親時帶兒子拜訪傅誠,傅氏說:“叔公,我兒王邁年已十歲,經他父親調教,倒也聰明伶俐,能吟詩作文,我想讓他投您門下,拜師求學,望不吝賜教,將來也許會成大器。”傅誠回道:“侄女,老夫厭煩政務,退隱林下,本想圖個清閒,怎敢再設館授徒。”傅氏回道:“侄女怎敢辛苦叔公設館授徒,只是想讓我子居住孃家用心讀書,方便他隨時向您請教指點。”傅誠答道:“既然如此,你就留他孃家居住,如果孺子可教,有才華,後日也好同我作伴,吟詩答對,以遣愁悶。”

王邁師從傅誠一二年後,才華顯露,下筆驚人。受傅誠讚賞,他多次稱讚王邁將來必定“以文名世”。十六時參加鄉試得中貢生,全縣聞名。二十歲時適逢仙遊龍華寺重建,應約撰寫《重興龍華寺記》,文中概述了龍華寺雙塔的由來、寺廟規模、殿宇高闊尺度、東西四至景物及功德主的功績。碑文用詞構句貼切,辭章華麗,很受該寺主持法師及信眾的好評。

時隔不久,王邁到泉州向真德秀求學,經名儒博士真德秀精心培養博通經史,學識大進。王邁雖然學識淵博,為求仕途命運如何,二十九歲那年春天他和朋友同赴九鯉湖祈夢,那天夜裡他剛睡下,就夢見他到了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宮殿的樓閣裡設幕簾為四龕,王邁環顧四周無人,自己竟然昂首闊步,毫不客氣地坐在首要位置。過了一會,有一個和尚帶著一個童子來到這裡。和尚對王邁說:“還是請您到那邊第四位去坐吧!”王邁不服氣地反諷他說:“你是誰?要我到第四位去坐。”想不到那個童子挺老到,用教訓的口氣斥道:“你真是有眼不識泰山,連這大名鼎鼎的僑如尊者都不認識,還敢如此放肆無禮!”王邁看他們那派頭,也就不與相爭,心想反正坐到第四位也沒什麼不可,進出還會方便些,剛在第四位坐下,就有一個妙齡女子殷勤地給他勸酒添菜,伺候的很周到,引起他的好感,待他注意端詳時,無意間看到她高高捧起的茶盤邊,竟然刻有“以文名世”四字,王邁醒來,回想夢中情景,他想莫非這是天意安排,暗示我此生別無所長,只會“以文名世”而已。

次年,又是三年一科的朝廷開科取士,王邁想到九鯉湖夢境,認為功名無望,無心應試。經不過父母一再催促,只好趕往帝都臨安赴考。考場試畢,王邁文章出眾,很受評卷官讚賞,在挑選試卷時,主考馮興擬把王邁列為三及第人選。金鑾殿試時,試題是“聖學”與“聖治”,他奏說:“為君者不僅要終身求治於學,獲知治國之本,更應該有政治遠見,願陛下以創新之心施政於民,使普天臣民感受到皇上的英明。”針對“聖策”王邁從十個方面引經據典直指時弊,深入論述治國策略,詞鋒凌厲,說理深刻,顯示出聞名的政治見解。但由於朝中奸相史彌遠弄權,拉幫結派,不是他派內官宦子弟及有關係計程車子,不但很難得中進士,更別想名登三及第。

王邁廷試一畢,主考官馮興奏道:“臣啟稟陛下,臣觀王邁試卷,文章出眾,詞藻華麗,今日策論,對治國施政多有禪益,臣認為該列三及第人選。”寧宗皇帝尚未發話,奸相史彌遠阻止奏道:“不可,不可,王邁策論雖有禪益,但語鋒凌厲,情緒激昂,似有指責君臣治國安邦無方之嫌,如此狂妄自大,藐視君臣的人怎可錄用。”馮興急奏:“史大人,你節外生枝,無端指責,簡直是無理妄奏!”史彌遠又狡辯道:“馮大人身為主考官,有意偏袒,我看其中無私有弊。”馮興奏道:“王邁乃江南莆陽士子,與我素昧平生,我心存忠心,憑卷錄取,何來徇私舞弊,你簡直是胡言妄奏。”二個朝臣一個說“偏袒”,一個說“妄奏”,爭個不停,皇帝阻止道:“二卿不必相爭,孤看就點王邁為甲科進士第四名,三及第人選另行再議。前日吏部呈報潭州觀察推官缺職,王邁,你可到吏部領憑擇日潭州赴任。”王邁連呼:“謝萬歲隆恩。”出了朝堂。

王邁回到客棧,回想去年九鯉湖祈夢坐第四位及今日廷試欽點第四名進士,暗贊九鯉湖仙公果然靈驗。離開京都前,王邁到馮興府邸拜訪,說道:“恩師,學生今日前來一則拜訪,二則辭行。若非恩師金殿據理力爭,學生安有今日前程,此恩此德,永世難忘。”馮興忙道:“言重了,言重了。老夫為國薦賢不存私心,更不敢指望謝恩圖報。金殿紛爭,你也該看出官場險惡,望你為官須要清廉謹慎,廣施仁政,造福於民,方不負為師舉薦的初衷。”王邁朗聲應道:“謹遵教誨,定然不負恩師期望!”

二.廣施仁政

王邁帶著吏部的憑信來到潭州任職,師爺向他介紹當地概況,重點提到劣紳易桓,他依仗禮部尚書易祓的宗親關係,橫行鄉里,霸佔民田,拒納錢糧,插手訴訟,豪權勢家紛紛效仿,致使民田被霸佔達數百畝之多。前任觀察推官畏懼權勢徇私枉法,加重民眾負擔,冤假錯案甚多,王邁聽罷勃然大怒:“豈有此理,為官不敢正直無私,卻依仗權貴,容忍劣紳橫行霸道,真是有負朝廷厚望。師爺,你可行文佈告各地,凡霸佔民田者,二個月內退還,不論貴賤同等徵收錢糧。不許拒徵少納,違者嚴懲不貸。有冤者可前來申述,自當視情審理。”並交代師爺送來案卷審閱,如有冤錯,定當重審改判。

告示貼出不久,就有許多百姓上門狀告霸佔民田及含冤屈判的案件。王邁熱情接待,認真筆錄,並答覆等待處理。王邁還經常微服私訪民情,瞭解百姓疾苦,對貧病困苦者妥善安置。一天他坐堂理事,衙役前來稟報:“稟老爺,西鄉劣紳易桓求見。”王邁問道:“是眾人告他霸佔民田的那個易桓嗎?”衙役應道:“正是那個易桓。”王邁道:“傳他進來,我倒要領教領教他的霸氣。”差役喊聲:“有請易桓!”只見他昂首挺胸步上公堂,高聲發問:“你就是新任觀察推官王邁嗎?”王邁答道:“正是觀察推官,不知來者何人?”“我乃是禮部尚書易祓的侄兒易桓。”“哦,還是禮部大人的親眷,未知今日到衙何事?”易桓嘿嘿冷笑說:“你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敢叫部下調查我的細底,真是老虎脖子抓蝨子!”王邁冷笑回敬道:“你是虎?難道真的老虎屁股摸不得?老實告訴你,許多民眾告你冒佔良田,插手訴訟,你休恃禮部大人關係狐假虎威,勸你及早歸還民田,超期嚴懲不貸!”易桓傲慢地說:“你敢嚴懲不貸?老實告訴你,一封書信告知叔父,看你烏紗帽能否保住!”王邁嚴詞斥責:“執政為民,法不可犯。你就是搬出天皇老子,我也絕不動搖!”易桓氣呼呼罵道:“你等著,總有你哭眼淚的時候!”王邁高聲應道:“悉聽尊便,來呀,把狂徒趕出衙門!”

易桓本想到觀察府說個人情,求得優惠照顧,不料遭到王邁嚴詞訓斥,心實不甘,馬上寫了書信,飛馬進京告知叔父,要求叔父置書與王邁通融關係,格外照顧。易桓收到回信,拆開一看,心都冷了。原來禮部尚書易祓信中勸告侄子,要收斂規矩,不可造次妄為。並說王邁秉性耿直,金鑾殿試就敢直指時弊,現他執政一方,更敢秉公無私。因此要侄兒轉告潭州人士,此君不可冒犯。易桓讀了叔父來書,一改驕橫跋扈的常態,親到王邁衙署賠禮道歉,並很快歸還被霸佔的幾百畝民田。王邁治了易桓這隻“惡虎”以後,潭州豪權勢家見勢不妙,也紛紛把霸佔的田地歸還原主,使得潭州數百畝被佔田地歸還農民耕種。百姓歡呼雀躍,拍手稱快。王邁在潭州任職期間,還對案件進行審理甄別,做到冤者昭雪,犯法者量刑得當。民眾稱他是“包青天轉世”。

後來王邁轉任邵武軍(相當知府職,管轄現南平市的幾個縣)發現他管轄的幾個縣旱情嚴重,良田龜裂,稻苗枯焦,許多百姓忍饑受餓,流落街頭乞討,有的攜妻帶子成群結隊外出逃荒,目睹慘景,王邁憂心如焚。他一面出榜安民,要求民眾親幫親,鄰幫鄰,互相幫助,共渡難關。一面連上七道奏章上報朝廷,要求開倉救濟災民。他還同部下遍訪糧商、富戶,動員他們要心懷仁慈憐憫,開倉減價出售糧食,接濟災民渡荒。許多糧商、富家看到知府大人不辭辛勞為災民奔波,很受感動。農村的富戶把糧食借給鄉親近鄰,並約定到豐收年景糧食充足時歸還。街市的糧商米販也主動減價出售糧食,讓災民得到實惠。他還寫出《勸糶歌》張貼各縣,要求糧商、富戶不可為富不仁,囤積居奇,牟取景利,要減價售糧,讓利於民。

大戶杜果看到張貼的《勸糶歌》,深受感動,從右江運來大米數百擔準備減價賤賣。他來到府衙對王邁說:“王大人,我看了您的《勸糶歌》,我決定把數百擔大米減價出售,幫助災民渡荒。但怕饑民爭相搶買,場面紛亂,請大人派兵協助維持,避免人眾擁擠踐踏發生。”王邁說:“杜商家減價賣米,高德善舉,我先代饑民百姓向你道謝。我自當和部下派兵維持秩序,協助你收錢付米。”杜果連說:“有勞大人親自協同幫助,我自可放心售糧。”杜果的這次減價售米,又使數萬災民受益。

王邁雖然採取許多措施緩解災民饑荒,但由於受災面廣人多,朝廷又遲遲不下旨放糧。災民隨時都有餓死的可能。面臨危境,王邁召集部下商議,說:“久等批覆,尚無迴音,眼看數萬饑民陷入絕境,豈能無動於衷,我看還是開倉放糧吧!”部下齊聲答道:“不可,不可!無旨動用官糧,其責非輕。”王邁回道:“寧可丟掉烏紗官帽,也不能餓死饑民百姓。有罪由我擔當。”王邁力排異議,冒著撤職查辦的風險,決定開倉放糧,賑濟災民。饑民得到及時救助。後又喜逢降雨,旱情終於解除。百姓無不交口稱讚他愛民如子。

三·耿直狂生

雖然南宋小朝廷腐朽沒落搖搖欲墜,但主和派掌權期間卻培養了二千五百多名心腹進士,黨羽遍佈各處,使那些血氣方剛的愛國才子難於躋身官場,無法施展抱負。在這種形勢下,王邁雖身登仕途,但必然是宦海沉浮,曲折坎坷。

紹定末年(1233年)宋理宗登基主政,重用奪嗣政變、策立自己登基的王府教授鄭清之為右相,並吸收真德秀等一批名士任重要職務,改元端年,以示更化,試圖改善以往朝廷腐敗無能的形象,在這種政治背景下,王邁自南外睦宗院教授被召回京都為都察審案,這時期是真德秀主持貢舉主考,他任王邁為初試官,因王邁讀試卷快,出意見看法也快,因此對名次的予奪升降多徵詢王邁的意見,這期間所錄用的多是有真才實學的人。

王邁的學識才幹深受鄭清之、真德秀讚賞,擬調進學士院。學士院是朝廷儲備人才之地,公卿大臣都是由學士院派出任職的,鄭清之想把王邁調進學士院,將來有更多的升遷機會。但進學士院須經策試,才能調進。(如現在的公務員凡進必考)

這天輪到王邁策試答題,他本以為執事大人策問會以安邦定國的當世時務為題,不想讓他回答的題目只是“楮幣至是、學術窮矣,其將何以救之”,意思是說,目前紙幣氾濫貶值,使國家內外交困,要用什麼辦法解救,現在國庫空虛,要提出如何才能使經濟全面恢復的良策。

王邁對策敏銳破題,提出紙幣氾濫並非使經濟衰落的主要原因,目前紙幣在市場流通上最大的問題是由於國家制度不健全,如果有效地節制紙幣濫發,使紙幣比黃金還難得,黃金要是似土一樣遍地都是,而紙幣卻十分難得,那麼這紙幣就成了寶貴的貨幣,既方便百姓攜帶,也利於國家掌控,這紙幣自然就會金貴起來。他並列舉了古代金錢貨幣流通的經驗,引經據典,考究本末,認為更重要的是“國貧紙幣多,弊端始於兵禍”,就是說,戰亂不休,軍費不斷增加,也是紙幣貶值的重要原因。

王邁接著說道:“乾淳年間,紙幣發行數只有二千萬,那是因為南北和平息戰,休養民生。到開禧時又重啟戰端,紙幣增至一億四千萬,紹定年間加上山東戰亂,紙幣增至二億九千萬,其中軍事費用居五六成。”論到這裡他說:“兵之費為重,兵之禍最深。”指出要重使紙幣恢復市場地位,應該結束戰爭,節約軍費開支成為第一要務。

王邁接著又說紙幣貶值的另一種原因,“第二種是節省朝廷的開支和浪費。宮廷內的嬪妃、太監索取過多,更有大興土木,修建宮殿,以致入不敷出。提議官員體諒國情,自覺減少俸祿,若能如此,國家經濟定能好轉,紙幣當如黃金一樣被人看重。”

王邁的論述全面,直切當時朝廷的時政,策試大人趙汝談聽了王邁的答策頓覺驚異而敬重,真德秀病中讀策,稱讚策好,功德無量。南宋大詩人劉克莊賦詩讚曰:“策好人爭誦,名高士責全。”根據王邁的真才實學,雄辯的口才,堅持原則及治國能力水平,當月便提升為秘書省正字。

再說宋理宗雖貴為天子,但用人隨心所欲,反覆無常,剛重用鄭清之為相不久,又擬提主和派喬行簡為右相,還規劃原班輔臣重新複用。王邁出於忠君憂國之心,上表諫阻,表章上說:“天下之相,當與天下謀之。”作為宰相應該處處關心國家和人民的密切關係。在表章中還闡明,任用奸邪刻薄之人,會使忠義之臣恥與同朝為官,會使良相鄭清之所用的君子輔臣離開朝廷,致成奸雄與小人結成邦派,恣意妄為,臣恐天子不獨無福,且有生靈塗炭之禍。古今忠奸勢不兩立,君子與小人同立朝堂實非易事。願陛下唯社稷為念,勿致奸邪迷惑聖聰,百官才能誠服,人民擁戴,這才是國家長治久安之計啊!

想不到皇上不但不聽王邁諫阻,二個月後宋理宗任命主和派喬行簡為右丞相,王邁怒髮衝冠,再次冒死上殿啟奏:“我王呀,人主欺天為過之大者,人臣欺君為罪之尤者。(意思說皇帝欺天過失是最大的人,為臣若欺君其罪是最嚴重的),您身為君王若不聽忠告,獨斷專橫,以致國家蒙難,百姓受苦,就是最大的欺天,作為人臣若知過不言,阿諛奉承,以致奸臣亂國,便是欺君。”宋理宗發怒,阻止說:“好了,不要再奏了!”王邁仍高聲說道:“微臣言猶未盡,怎能不奏!再說前相史彌遠欺上瞞下,陛下置若罔聞,任其進退大臣,擅權亂政,以致您貴為天子不能自由作主。史丞相病死,陛下不追究他誤國亂政其罪當誅,還追贈封王,福廕子孫。”奏到這裡王邁不顧皇上氣憤至極,仍高聲再奏:“陛下呀,您如此厚奸薄忠,賞罰不公,怎能不使朝政混亂,朝野寒心呢?”面對王邁如此激烈的指責,宋理宗勃然大怒,拍案大罵:“大膽狂生,真是狂生也!退朝,退朝!”

似王邁如此大膽冒死直奏的人歷史上也不多見,但君威不可冒犯,他的仕途官運可想而知。隨後皇上以“言過其實”將他貶為漳州通判,後諫官李大同、蔣峴等人趁機彈劾王邁妄議朝政,受到官降三級的處分,幾年後才復職贛州通判。後來王邁因父母病故,在家守孝三年。適逢鄭清之再度為相,召他為左曹營郎中,他辭不赴任。再召為廣東刑獄時又辭謝。朝廷見他屢次拒絕應召,只好給俸祿供養。王邁屢次拒召任職,體現了正直耿介厭倦官場的獨特風骨。從此他退居仙遊故里,安貧樂道,泰然處之,他自號“敕賜狂生”,常與文朋詩友吟詩答對,以娛自樂。在家鄉期間還倡建園莊“莊山書院”,發展文化教育,培養地方人才。還親書“鳳毛”“麟趾”二字匾額,掛在書院告示人們人才稀少難得,要尊重人才,崇尚文化。

仙谿名臣:才子狂生王邁

莊山書院

仙谿名臣:才子狂生王邁

莊山書院石獅

王邁一生著有《臞軒集》十六卷,有詩四百四十三首,文一百十七一篇等,許多詩詞文稿收入《宋詞》、《宋史》、《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等史籍,為世人留下一筆豐富的文化遺產。(注:參考王國太主編的《王邁全集》部分內容)

作者:王玉祥 陳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