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險!巨大腫瘤堵住老人氣道!

驚險!巨大腫瘤堵住老人氣道!

前不久,76歲的老張(化姓)總是感覺自己呼吸不暢、喘不上氣,一查竟是巨大腫瘤堵住了氣道。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丁明副主任醫師及其團隊聯合麻醉科、手術室,在一種叫做“雙模段高頻疊加噴射通氣裝置”的“神器”保障下,藉助氣管鏡20分鐘就成功打通了大氣道以及左主支氣管,恢復氣道通暢,為老張順利“排雷”。目前,老張已好轉出院。

據悉,老張是個“老煙槍”,長年吸菸,且合併有慢阻肺病史。四年前,老張因為咯血到醫院就診,當時查出左上肺有佔位,經氣管鏡確診為肺癌,予以手術切除左肺上葉。術後病理提示:複合性小細胞癌,複合性中-低分化鱗狀細胞癌,因為不能耐受靜脈化療,後來就一直在靠口服化療藥物維持。

兩年後,老張的肺部病灶出現了復發,總是感到呼吸不暢,但是一直也沒當回事。後來他的身體越來越差,呼吸困難的症狀也越來越重。前段時間,家人帶著老張慕名來到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就診。“屋漏偏逢連夜雨”,經過系統檢查,胸部CT提示:大氣道佔位,氣道重度狹窄。由於這次腫瘤復發,已經屬於晚期,無法手術,而且,病灶再進展一點點,就可能造成患者完全氣道梗阻、窒息。這讓老張和家人可急壞了。

中大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丁明副主任醫師介紹,面對這樣一個高齡的晚期腫瘤患者,大氣道重度狹窄,最棘手的問題是麻醉中氣道管理這一關。首先,老張的左下肺葉,左主支氣管開口處被新生物完全堵塞,目前只有右肺在勉強維持呼吸,幾乎沒有呼吸功能儲備;另外,如果全身麻醉下使用硬質氣管鏡治療,雖然可以快速開通氣道,但是患者既往有嚴重的“慢阻肺”病史,術中極有可能會出現低氧以及必定會有二氧化碳的瀦留,進而導致無法完成操作並危及患者的生命。如果採用傳統的全身麻醉下插入氣管插管,使用可彎曲支氣管鏡進行操作,不但效率不高,一旦出現氣道內大出血等情況,難以有效應對,就會危及患者的生命。

為此,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丁明副主任醫師及其團隊聯合麻醉科、手術室充分商量老張的情況後,決定採用新型“神器”——雙模段高頻疊加噴射通氣裝置為老張的手術保駕護航。術中採用硬質氣管鏡進行操作,只用了不到20分鐘,就完全打通了老張的大氣道以及左主支氣管,恢復了氣道的通暢。手術過程十分順利,沒有出現低氧和二氧化碳的儲留,術後老張轉入了普通病房,下午就可以自由下床活動,順暢呼吸,與入院時的狀態完全判若兩人。

那麼,保障此次手術高效、順利完成的“神器”到底是什麼呢?據介紹,雙模段高頻疊加噴射通氣裝置是中大醫院在省內率先引入的新型“神器”,這也是近幾年出現的一種專門為了氣道手術開發的新型呼吸機。該裝置可以同時進行高頻和常頻的疊加通氣,使用高頻噴射通氣可以有效保證患者氧和,防止出現術中低氧,同時疊加使用常頻通氣功能,可以進行大潮氣量通氣,有效解決了氣道操作中二氧化碳儲留這一“頑疾”。兩者疊加,相較於傳統的麻醉機以及單純高頻噴射通氣,能夠更加有效維持氧和,促進二氧化碳的排出,防止肺不張,更有利於保證操作的安全。可以不誇張的說,患者的氣道只要還有一條縫隙,就能夠保證手術操作進行下去,這在以往採用傳統通氣方式下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中大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章銳鋒教授表示,介入呼吸病學是中大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臨床以及研究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據瞭解,目前該科室硬體裝置一流,臨床團隊技術全面、過硬。擁有全套奧林巴斯290、260氣管鏡系統、氣道內超聲以及超聲支氣管鏡、STORZ硬質氣管鏡、氣道內光學相干成像裝置,各型別氣道內冷、熱治療裝置,在省內率先引入第二代電磁導航支氣管鏡系統、Karl-Rainer高頻疊加通氣機,以及高階氣道內治療用鐳射器。熟練開展現代呼吸呼吸介入領域的各項診斷、治療技術,包括CT引導下經皮穿刺活檢、消融技術,經支氣管鏡超聲探查活檢,超聲支氣管鏡引導下的針吸活檢(EBUS-TBNA),傳統針吸活檢,冷凍肺活檢以及常規肺活檢、黏膜活檢,電磁導航支氣管鏡以及內科胸腔鏡檢查技術,常規開展快速現場細胞學評價技術(ROSE);在氣道內介入治療領域,多年來成熟開展硬質氣管鏡技術,常規進行氣道內球囊擴張、冷凍、電刀、氬氣(APC)、鐳射治療,以及放置各類、各型氣道內支架,處理各種複雜、嚴重的氣道內良、惡性病變。

通訊員 王倩 程守勤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