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東輝九十九間”有望“活”起來!

海西晨報記者 張曉霏 實習生 孫琳幸子 林雅靜

位於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東輝村的“東輝九十九間”閩南紅磚古民居建築群近期基本完成修繕,重現閩南紅磚古厝風韻。

秀才宅邸當年險遭焚燬

“東輝九十九間”總面寬約60米,進深約54米,由並排的南、北兩組“三落大厝帶雙邊護”和前院排屋組成,佔地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是閩南大型鄉村古厝民居的代表。它始建於清朝,由林水佳兄弟合建。林水佳是位秀才,弟弟在緬甸經商,寄錢回來建了這片大厝,作為林氏家族宅邸。早年大厝門口有大石筆,屋落四個角有被稱為“秀才頭”的圓球形建築,告訴世人,屋主是位秀才。

廈門集美:“東輝九十九間”有望“活”起來!

廈門集美:“東輝九十九間”有望“活”起來!

▲“東輝九十九間”大厝經修繕煥發新生。海西晨報記者 唐光峰 攝

據當地老人莊和傑講述,戰爭年代,“東輝九十九間”險些被一把火燒掉。當時反袁護國運動興起,東輝人莊尊賢率領討袁護國軍,曾在厝記憶體放彈藥、練兵。敵人獲知訊息來襲,巧的是,相隔不遠的村莊也有個“九十九間”大厝,村民設法瞞天過海,把敵人引向另一處的“九十九間”大厝,最終,“東輝九十九間”得以倖存。

由於年久失修,“東輝九十九間”逐漸破落。2013年3月,集美區將其列入不可移動文物;2021年,列入修繕保護專案,以修舊如舊原則對其進行修繕保護,經過一年多的施工,已基本完成修繕。

大厝裡滿是回憶和鄉愁

望著新修繕的大厝,老人林仁慈臉上浮現笑容。“修得真不錯!如果沒有政府的修繕保護,我的家可能就慢慢坍塌,消失了。”作為林氏後人,她在這裡出生、長大,直到20多年前,才在離古厝200多米遠的地方建起新厝。今年已74歲高齡的她,望著古厝一磚一瓦,講述著當年的故事。

“小時候,我們就在這裡跑來跑去,夏天熱了,就鋪個草蓆在門口的院子裡躺著看星星。豐收時節,門外曬滿了稻穀……”林仁慈回憶,厝內的生活充滿苦和樂。舊時代動盪不安,她和母親、姐姐相依為命。新中國成立初期,大厝被分給十幾戶村民居住,最多的時候,有百餘人同住在大厝裡。那段熱熱鬧鬧的日子,林仁慈記憶深刻。

據介紹,“東輝九十九間”並非只有99間房,實際上大厝裡共有106間房,只因閩南人謙虛低調,覺得過百太滿,因此稱為“九十九間”。隨著時代發展,村民們陸續搬離大厝。古厝日漸破落、雜草叢生,還有人在裡面搭豬棚牛棚、養雞養鴨。得知政府將對古厝進行統一修繕保護,林仁慈第一個贊同。“我們都知道這個老房子的歷史文化價值,但我們個人沒有能力修繕和保護,政府出資修繕,我們能做的就是大力支援。”她希望,這座大厝能在政府的規劃中煥發新生。

古厝未來有望活化利用

“東輝九十九間”未來會是怎樣的?東輝村駐村書記王藝景介紹,目前該村已申報了鄉村振興專案,將對修繕後的大厝展開活化利用。首先,計劃將大厝門前的廣場改造成村民文娛活動場所。“夏夜納涼話仙、村裡文藝隊演出、跳廣場舞……充滿歷史感的厝前廣場,很適合新時代文明村居生活。”王藝景說。此外,王藝景還希望修繕後的古厝能打造成“鄉愁記憶館”,融入華僑文化、農耕文化、在地風俗文化等,以此為契機,推動鄉村文化活化、鄉村旅遊發展。他希望“東輝九十九間”既能串聯起歷史,又能帶領村民們走向鄉村振興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