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家長,養什麼樣孩子;什麼樣老師,教什麼樣學生

前日,有個在寧波海曙某機構學竹笛的家長聯絡我,開門見山說“歐老師,我家孩子四年級,現在考出四級,感覺老師教學進度慢,想找你學笛”。我直言不諱“培訓機構的大課模式本身就是一種娛樂,想要學好竹笛,找到一對一的老師也未必能學出來點東西。”

孩子的樂器的學習,在我看來所謂的陶冶情操是不存在的。真要是存在,至多就是抗壓能力比較強。因為學習的樂器,需要長久的花時間磨練樂曲的演奏,需要不斷接受各種舞臺與比賽的考驗,成長中既有鮮花也有淚花。看著有些小小年紀的孩子,在舞臺上的那種架勢,很多時候都是時間歷練出來的氣場與素養。

什麼樣家長,養什麼樣孩子;什麼樣老師,教什麼樣學生

實事求是地說,目前的樂器教學的培訓市場裡,教學的老師們基本是沒有教學的套路的。真要有套路基本就是營銷樂器與美化業餘考級與商業比賽的套路。他們樂意把學習樂器提升到“藝術”層面的靈魂修行。比如因為竹笛的材質,也有談清高淡然的“竹”文化,更有甚者喜歡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國樂的繼承。也見過有些琴行裡搞笑的標語:愛因斯坦說“音樂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雞湯式的廣告語“絲與遠方”“缺藝不可”等等

在談到,為啥竹樂軒的學生,在大部分時候會優於同行。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我的那些個不願意交往的同行們。基本就是我之前吃燒烤和喝大酒時期裡稱兄道弟的人,他們的眼裡除了如何更好生活就是如何更好賺錢。關於竹笛的製作與竹笛教學的這些可能有關於行業的事是絕對不上會上心的。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這概念,也不需要這些概念。他們要的只是酒桌相聚的行業交流;朋友圈上新照片這樣的“遇見名師”。若真要那個能按部就班認真教學的,也就是竹笛傳世寶藏書裡一條一條的死吹,還談如何練好基本功的重要性,從不考慮如何更合理的按計劃的有效學習樂器。

最後談到,前日那個家長,在約了第二天上午見面後,不了了之,我也就直接刪了人。因為不是自己的學生家長與人生同好一概不留我的微信圈,這是我的人生信條。我的圈裡,有我的生活,我的理想,更有一些我對於樂器教學的遠見與預判。在過往16年內,我的教學成績之所以能有別於同行,有堅持不懈的自我努力與反思,更有背後明師點撥和要好家長的配合。萬幸的就是,我現在這些家長有些非常理智的,個別家長心知肚明寧波里任何一位竹笛老師的資歷與能力;更知道如何合理安排好自己孩子的竹笛練習。更可讚的就是,他們從來不在自己的朋友圈內出現任何一個他們孩子吹笛的動態。

什麼樣家長,養什麼樣孩子;什麼樣老師,教什麼樣學生。寧波就這麼點大的地方,誰在教竹笛,教得怎麼樣,每個同行都是有自己的定論。時間會給出更多真相,只有心的人才會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