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撞牆身亡15年後,莫言獲諾獎,李銀河卻說:莫言不如王小波

2012年10月11日晚7點,瑞典文學院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宣佈: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為中國作家莫言。訊息一出,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就連正在直播的央視新聞聯播也以“最新訊息”的形式插播新聞,對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一事進行了播報。

王小波撞牆身亡15年後,莫言獲諾獎,李銀河卻說:莫言不如王小波

幾乎在一夜間,全國上下到處都是“莫言”,莫言成了最為熱門的人物。有關莫言的圖書爭相出版,莫言本人的作品更是熱賣,就連莫言家鄉的住所也被開發成為旅遊景點。至於對莫言文學方面的評論和研究,則更是火爆非凡。

《人民日報》發文稱:

莫言用瘋狂的語言與現實碰撞,在看似荒誕的作品中透露出隱秘的真實,展示了他的獨特世界觀

。文化部給莫言的賀信中則寫道:

莫言同志以卓著的文學創作成果,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和認可。這是值得我們中國作家、藝術家自豪的事

文學領域的專業人士們,則更是異口同聲的讚譽。許多專家都認為,莫言獲獎是世界對中國文學的肯定,說明了中國當代文學的成就獲得了世界的關注,中國當代作家在產生越來越大的國際影響。甚至曾經對莫言提出過尖銳批判的專家們,也因為莫言的獲諾貝爾文學獎而一改之前的說辭,前倨後恭之態極為明顯。

不過,在一片讚譽聲中,也有少數不太和諧的聲音。比如上海學者許紀霖發文批評道,莫言沒有忠誠於自己的文學信念和價值信念,缺乏信念,存在人格瑕疵。韓德強則更是激烈地寫道:對莫言從來沒有好感。用慾望否定意志,用下半身否定上半身,用獸性否定人性,用意識流否定結構,用胡思亂想否定現實,用個人否定社會……

李銀河則說:

個人很喜歡莫言的作品,但是比王小波的作品還差一點

。著名作家馬伯庸也表達了跟李銀河相似的觀點,在被問及“在您心目中,您覺得誰最適合拿諾獎?”時,馬伯庸表示:

第一個我想到了王小波,可惜死了。還有魯迅,也死了。當世的作家裡面,我覺得餘華最合適

王小波撞牆身亡15年後,莫言獲諾獎,李銀河卻說:莫言不如王小波

李銀河是王小波的妻子,兩人結緣也是因為文學。早在兩人剛剛相識之時,李銀河就被王小波的才華深深打動了。當然,李銀河也有顧慮,覺得王小波長得醜,怕以後生出來的孩子長得難看。但在王小波的堅持追求下,李銀河最終與王小波結為連理。

令人遺憾的是,王小波離世之時,李銀河並不在他的身邊。事實上,如果李銀河當時在王小波的身邊,王小波肯定不會那麼快就去世。

1997年4月11日凌晨,王小波因心臟病突發離開人世,年僅44歲。根據遺體檢測報告,王小波患有心臟病,死於心力衰竭。當晚,王小波從發病到離世,獨自在房間裡苦苦掙扎了好幾個小時。

王小波撞牆身亡15年後,莫言獲諾獎,李銀河卻說:莫言不如王小波

第二天,當警務人員來到王小波家時,看見王小波用頭抵著牆壁,額頭上有石灰和撞痕,牆壁上面則留有牙印,王小波的牙縫間還遺留著白灰。如果當時李銀河能把王小波送到醫院,那麼他肯定不會這麼早離開人世。

可惜,李銀河早在1996年10月份就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去了劍橋大學。王小波本來可以跟李銀河一起去英國,但他為了照顧母親,便留在了國內。而出事那晚,王小波又正好沒在母親那邊,而是在和李銀河一起買的房子裡。

王小波去世之後,李銀河第一時間從英國趕了回來。追悼會上,李銀河伏在王小波的遺體旁,不斷呼喊:

小波,你怎麼不說話

?許久過後,稍微回過神來的李銀河朗讀了一段《綠毛水怪》中的文字。後來,李銀河深情回憶道:

櫻花盛開了,很短暫,然後就凋謝了,就如小波的生命,盛開了,經歷短暫的美好之後,溘然而逝。但是,櫻花至少曾燦爛地盛開過,小波的生命也曾像櫻花一樣盛開過,雖然他走了,但是他留下了最美的身影。

王小波撞牆身亡15年後,莫言獲諾獎,李銀河卻說:莫言不如王小波

王小波留下的最美的身影,便是他的作品,以《黃金時代》為代表。但值得注意的是,李銀河眼中的“最美”,是一個客觀的評價,還是誇大其詞的論斷?想要弄清這個問題,還得回到王小波的作品本身。下文便以王小波最富盛名的代表作《黃金時代》為例進行分析與解讀。

《黃金時代》是王小波最為重要的小說作品,從1982年開始寫,前前後後寫了10年才最終完稿,傾注了大量心血。《黃金時代》最早曾在《聯合報》連載,並於1991年獲得該報第十三屆中篇小說獎。

但因為《黃金時代》的內容引發爭議,直到1994年7月,《黃金時代》才在內地面世。我們知道,陳忠實的《白鹿原》和賈平凹《廢都》都遇到過刪節出版的問題,但《黃金時代》的出版歷程比它們還要坎坷。

後來,責任編輯、華夏出版社的趙潔平曾回憶,當年她為了《黃金時代》的出版和發行歷盡了艱辛曲折。遺憾的是,《黃金時代》歷盡艱辛出版後並沒有引起國內文壇的重視。此時出現了一個重要問題,《黃金時代》到底寫了些什麼,為什麼出版這麼難?

《黃金時代》主要講述的是王二和陳清揚之間發生的故事。王二是個人高馬大、身強體壯的知青,陳清揚則是個已婚美女醫生,莫名其妙地背上了“破鞋”的罵名。陳清揚想要證明自己不是破鞋,於是找上了。但王二卻傾向於證明陳清揚就是破鞋。而那次見面之後,又傳出了陳清揚和王二在搞破鞋的謠言。

於是,陳清揚又去找王二證明他們沒搞破鞋,是無辜的。但王二卻腦回路清奇地表示,更希望證明兩人的不無辜。結果,陳清揚和王二以偉大友誼的名義建立了親密關係……

王小波撞牆身亡15年後,莫言獲諾獎,李銀河卻說:莫言不如王小波

在具體的敘述過程中,王小波沒有迴避王二和陳清揚之間的描寫,反而有意突出一些“性”描寫。因此,《黃金時代》出版後也沒受到文壇的認可。倒是他的雜文,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定的反響。王小波的文學作品在國內默默無聞,就像他的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的名字一樣。

在雜文《從〈黃金時代〉談小說藝術》中,王小波寫道:

這本書裡有很多地方寫到“性”。這種寫法不但容易招致非議本身就有媚俗的嫌疑。我也不知為什麼就這樣寫了出來。現在回憶起來這樣寫不是為了找些非議,也不是想要媚俗,而是對過去時代的回顧。在非“性”的年代裡,“性”才會成為生活的主題,正如飢餓的年代裡吃會成為生活的主題。古人說:食色性也。想愛和想吃都能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得不到就成為人性的障礙。然而,在我的小說裡,這些障礙本身又不是主題,真正的主題還是對人的生存狀態的反思。既然要允許文學作品對性進行探討,需要改善的是我們的知識環境,因而沒有必要象封建衛道士那樣把“性”看得那麼神秘、邪惡和穢褻。

王小波撞牆身亡15年後,莫言獲諾獎,李銀河卻說:莫言不如王小波

不難看出,在王小波看來,人有多種樂趣,“性”只是其中一種,。在正常的生活中,沒有人會把它當作自己的主要生活樂趣。但是,王小波為什麼要在《黃金時代》中對此進行大量描寫呢?

這是因為王小波不是為了寫而寫,或者說王小波寫的不是一個孤立的話題,而是生活、心理和社會等各方面相統一的形象。他所要反映的是人性被壓抑後求解放的願望,是想把人性歸還到人的靈魂中,讓人的靈魂處於自由、正常的狀態。

在《黃金時代》等小說中,王小波以“性”作為分析人生命運的工具,揭示靈魂、人性在種種壓迫之下的人扭曲。《黃金時代》等作品展現的是一個扭曲的世界,以及現代人之間存在的孤獨、分離狀態。如果讀懂了這些,對於人生、世界的理解必定會更加深刻。

在小說結尾處,陳清揚說,

這是屬於她的黃金時代

。關於這句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做出不同的解釋,可以理解為諷刺,也可以理解為自我肯定。小新認為,陳清揚承認了愛情,就等於承認了所有的罪孽,象徵著她和王二所代表的人性的勝利和個體意識的解放。

在《黃金時代》等小說中,王小波用反烏托邦筆法構建了一個新的世界,縱然現實像大山一樣壓著人們,但在王小波的筆下,我們還是可以找到純白詩意和透亮初心,可以找到本真的自我。

王小波告訴我們,在時代和群體規則的重壓之下,仍有些東西值得我們去追求。我們在追逐那些東西的時候,那就是我們的黃金時代。而那些東西,就是我們的精神家園,就是我們的個性,就是我們的尊嚴。

想要更加深入地瞭解王小波的作品,歡迎閱讀《黃金時代》等原著小說。現在只需戳下方連結即可得到,正版優質無刪節,價格也很實惠。謝謝閱讀,歡迎交流!

王小波撞牆身亡15年後,莫言獲諾獎,李銀河卻說:莫言不如王小波

《黃金時代》三部曲無刪節

¥

108

精選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