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制霸之戰的勝利,離不開這三個成語,道破人生哲理

本文涉及的成語為“退避三舍“、”竭澤而漁“、”焚藪而田”。

時代背景:

春秋時期,周王朝烽火戲諸侯後,日漸衰微,諸侯由此紛紛獨立,相互征伐。

而春秋時期最早稱霸的國家就是晉國。獻公二十一年,驪姬誣諂太子申生有弒君殺父之意,申生自縊身亡,此後十年,晉國陷入內亂之中,而公子重耳為了躲避戰亂,先後避難於楚國、齊國等地。

即至公元前636年重耳繼位,史稱晉文公,至公元前632年的五年時間(也就是晉國的制霸之戰——城濮之戰的時間),晉文公因早年遊歷諸國,嚐遍了艱難險阻,深知自己繼位之艱辛,所以繼位以來“勵精圖治”以求霸,並且有狐偃、趙衰等股肱之臣,幫助文公“蓄愛百姓,厲養戎土”,晉國由此國力日盛。

晉國制霸之戰的勝利,離不開這三個成語,道破人生哲理

戰起:

在晉國內亂期間,公子重耳逃亡楚國,楚成王對重耳的到來,表示了熱烈歡迎。宴席期間,楚成王在與重耳閒聊間,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將來如果做了晉國國君,你會如何感謝我呢?”重耳思索了一下說道:“財帛之物,楚國應有盡有。若我為晉君,如果將來不幸與貴國交戰,我軍將退避三舍!”

之後,重耳果真重回了晉國,成為了一國之君。

南方強國楚國國力強盛,兵強馬壯,欲北上稱霸中原。而晉文公深知楚成王野心,遂與楚國爆發戰爭!

這就是晉文公與楚成王稱霸中原的關鍵之戰“城濮之戰”——也就是「晉秦齊宋四國聯盟」對戰「楚曹衛鄭諸國聯盟」之戰。

晉國制霸之戰的勝利,離不開這三個成語,道破人生哲理

當時,晉國的國力還是處於上升階段,比起強大的楚國,力有未逮。於是晉文公請教於自己肱骨之臣「狐偃」,狐偃獻上了一個欺詐之策——也就是退避三舍的典故由來。

晉國軍隊以曾經晉文公對楚成王

「他日若不幸對立,我當為您避退三舍」

的承諾,後退九十里之地,示弱於楚軍,騙的楚軍深入敵境,最終被晉國的軍隊擊敗,此一戰奠定了晉國稱霸中原百年的霸業。

晉國制霸之戰的勝利,離不開這三個成語,道破人生哲理

而當「狐偃」獻上這招計策時,晉文公亦請教了「雍季」,當時雍季對晉文公就說了這句話:

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來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來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非長術也。

雍季意在告訴晉文公,想要打敗楚國稱霸中原,最根本的還是要依靠軍隊、依靠國力,倘若使用欺詐的手段,就算能得到一時的收穫,但對方下次就不會再上當了。

晉文公深以為然,於是在這次「城濮之戰」用「狐偃」的計謀擊敗了楚國後,致力於發展晉國自身,這使得在長達百年的「晉楚爭霸」中,楚國終究無法擊敗晉國而成為中原霸主,直到一百年後楚莊王橫空出世。

晉國制霸之戰的勝利,離不開這三個成語,道破人生哲理

雖然「竭澤而漁」的典故是「雍季」藉此告誡晉文公,不要總是將擊敗楚國的希望寄託在陰謀詭計這種旁門左道上,但「竭澤而漁」、「焚藪而田」這兩個詞本身就蘊含樸實的道理,是故後來被廣泛流傳,用來勸告君主與世人莫要只貪圖眼前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