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是專業的詩人,卻寫出了膾炙人口的詩篇!

古代的讀書人和現在的讀書人有很大的區別。

現在我們中小學學的是語文、數學、英語、計算機等科目,到了大學會根據自己所選的專業學更加深入的專業課程,而古代的讀書人需要掌握

六藝

:禮法,大約相當於現在的德育;

:音樂;

:射箭,大約相當於現在的體育課;

:駕駛馬車,大約相當於現在的考駕照;

:文學、書法等,大約相當於現在的語文;

:數學,大約相當於現在的數學。

其中“書”無疑是最重要的,因此吟詩作對、下筆成文是對所有讀書人的基本要求,

從某種意義上說,古代根本沒有專業的“詩人”、“詞人”

一說,詩人、詞人的身份既不是讀書人的追求,也一般不能成為謀生的職業,大部分的讀書人還是希望

“學而優則仕”

歷史上我們熟悉的那些詩人、詞人,很多都是做過大官的,真正沒有從政的是極少極少的。

寫下“

不為五斗米折腰

”的

陶淵明

,做過彭澤縣令;

自嘲說是“

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的柳永,也是朝廷從六品上的

屯田員外郎

被皇帝嘲諷“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的

孟浩然

,也給當時的名相張說當過參謀。

宋朝重用文人治國,讀書人的地位更是無以復加,

王安石、司馬光、蘇軾、晏殊

等等,在當時都是朝堂的高官,後世才成為令人敬仰的詩人。

所以,我們想象中的詩人形象是這樣的:

他們不是專業的詩人,卻寫出了膾炙人口的詩篇!

但實際上他們可能是這樣的:

他們不是專業的詩人,卻寫出了膾炙人口的詩篇!

我們現在聊起杜甫、王維、白居易、劉禹錫的時候,往往會忽略他們的官員身份,因為他們在政治上的成績,和他們的文學作品相比,就不值一提了。當然,歷史上也有像曹操這樣政治、文學雙一流的人。

還有一類人,他們的身份既不是專業的詩人,甚至不是專職的讀書人,卻寫下了令後世千年傳頌的詩篇。今天小仙就帶大家走進這一群特殊的詩人。

四愁詩(節選)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從之梁父艱,側身東望涕沾翰。

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

路遠莫致倚逍遙,何為懷憂心煩勞。

猜猜這首詩是誰寫的?

答案就是歷史課本上發明地動儀的那個

張衡

張衡是東漢時期的全才,數學、天文、地理、發明、史學無一不精,還做過尚書。在文學方面,張衡也有極高的造詣,是

漢賦四大家

之一,和

司馬相如、楊雄、班固

齊名。

張衡也會寫詩,這首《四愁詩》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是中國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詩。

這首詩繼承了楚辭的比興手法,透過思念太山(也就是現在的泰山)、桂林、漢陽、雁門,也就是中國的東南西北四地的美人(以美人比喻君子,是楚辭中常用的象徵手法,稱之為“

香草美人體

”),來表達自己傷時憂世的政治抱負。

他們不是專業的詩人,卻寫出了膾炙人口的詩篇!

述懷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

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

請纓系南越,憑軾下東藩。

鬱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

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

既傷千里目,還驚九逝魂。

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

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

寫這首五言古詩的人,大家也很熟悉,就是唐朝以進諫出名的宰相

魏徵

。這首詩是魏徵請命去勸降

徐世勣

(也就是民間熟知的徐茂功)時所作。這首詩寫得慷慨激昂,一掃陳、隋、唐初文壇的柔靡之風。清朝著名文學家沈德潛認為盛唐的風格,就是從這裡發源的。“

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

”也成為後世傳頌的名句。

他們不是專業的詩人,卻寫出了膾炙人口的詩篇!

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這兩首菊花詩,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了,都是

唐末起義領袖黃巢

的傑作。

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領袖,經常能說出讓人振聾發聵的豪言壯語。

陳勝吳廣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宋江說:他年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朱元璋說: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

這些句子豪氣十足,但是沒什麼文采,黃巢的這兩首菊花詩文學性和思想性都極高,是詠物抒懷的名篇。

他們不是專業的詩人,卻寫出了膾炙人口的詩篇!

池州翠微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這首詩大家應該也不陌生,它是

岳飛

的名作。岳飛的作品,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他的兩首詞《滿江紅》和《小重山》,這首《池州翠微亭》也寫出了岳飛對祖國山河的一片熱忱。

這首詩並沒有對翠微亭的景色加以描述,而是用“

好山好水看不足

”來平平寫出,實際上在岳飛的心目中,每一寸山河都是無比壯美的,無須華麗的詞藻。全詩一氣貫注,樸實無華,卻蘊藏了一位愛國名將的無限深情。

他們不是專業的詩人,卻寫出了膾炙人口的詩篇!

金陵驛二首·其一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雲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文天祥的詩詞,大家比較熟悉的可能是他的那首

《過零丁洋

》,“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反映了中國文人的氣節,也是千古流傳的名句。這首《金陵驛》也是小仙很喜歡的詩詞。

文天祥現存的詩詞、文章等很多很多,他在《指南錄後序》中說,他在逃亡的路上不忘寫詩,被軟禁期間也一直在寫詩。但是寫詩並不是他的職業,他將更多的精力花在了招兵抗元上。他手裡的這支筆,寫的不是卿卿我我、兒女情長,也不是傷春悲秋,朝啼夜怨,而是

無雙國士的肝膽,浩然千秋的正氣,男兒勇烈的壯歌,萬古不滅的明燈!

他們不是專業的詩人,卻寫出了膾炙人口的詩篇!

說到這裡,小仙又不得不說到詩對於古人的意義了。詩在古代的地位很高,從《詩經》開始,就有了

“詩言志”

的說法,所以歷朝歷代的文人都非常重視寫詩,詞和小說之類的一開始都是消遣的藝術。

所以,即使不是專業的詩人,也能寫出一首首精彩的詩,我們才能欣賞到歷經千年仍然鮮活的句子,即使現在我們很少會寫近體詩了,詩詞仍然是課本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這就是刻在中華民族記憶深處的獨特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