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爛身病死亡率高,早發現早治療

最近幾年有關爛身病、潰瘍病集中在水產養殖集約化水平較高的區域,比如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在其中個別區域呈現出爆發流行的態勢,給養殖造成了嚴重的危害,死亡率比較高。魚體表直接與體外生存環境觸及,長期受到水體環境變化、寄生蟲以及捕撈等因素影響,魚類的體表病在魚病中發現最多的病類,尤其是體表潰爛、充血、黴爛為主要特徵。

魚爛身病死亡率高,早發現早治療

爛身病在水溫15°C以上開始流行,以高發病率、高死亡率為特徵,最危險的特點就是潛伏期長,從感染到發病需要15-20天,甚至更長的時間。一旦出現就會出現游泳

失常

,焦躁不安,體表顏色不均,體表潰爛,

直到

肌肉腐爛,失去食慾,瘦弱而死亡。如果繼發細菌、真菌感染,在潰瘍表面可見白毛或黃毛等水黴病症狀。

魚爛身病死亡率高,早發現早治療

魚類爛身病一旦發生,治療起來相當困難,死亡率非常高,因此主要措施還是要靠平時的預防,應早發現,早治療,治療越早,感染的魚類數量越少,治癒率越高;反之,治療越晚,效果就越差。

魚爛身病死亡率高,早發現早治療

體表外傷是爛身病發生的重要誘因,比如養殖過程中的拉網、捕撈、轉塘等導致的損傷,放養密度過大也會產生擠壓,導致機械損傷。除以上原因外,還有:

1、寄生蟲

寄生蟲寄生導致體表的機械損傷,進而引發細菌繼發感染。有害菌也可以透過除體表的其他途徑(如消化道)造成魚類機體的全身感染,繼而引發體表組織炎症和壞死形成潰瘍。

魚爛身病死亡率高,早發現早治療

2、營養缺乏

有研究證實維生素C的缺乏能夠導致斑點叉尾鮰等魚的體表出現潰爛。氧化油脂能夠破壞飼料當中的多種維生素,氧化油脂和黴菌毒素同時也能夠損傷機體消化道,肝,腎等實質器官。

魚爛身病死亡率高,早發現早治療

3、水質惡化

多發生在亞硝酸鹽高,塘底有機物多,有害細菌繁殖加劇,導致養殖水體惡化,各養殖池塘水體的亞硝酸鹽普遍偏高。

魚爛身病死亡率高,早發現早治療

4、水源汙染

從外面抽入帶病菌的水又沒及時有效的進行消毒,病菌在魚塘大量繁殖後感染魚類。

魚爛身病死亡率高,早發現早治療

爛身病一旦發病後,治療難度非常大,建議及早採取措施:

1。調水、解毒

由於發病魚塘大多亞硝酸鹽或氨氮濃度較高,水面有油膜,而且養殖戶多用過毒性較大的烈性消毒藥和殺蟲藥,所以需要先採取調水解毒措施,調整池塘水質。

魚爛身病死亡率高,早發現早治療

2。消毒

通常情況下,發病後魚體質較弱,不建議選用刺激性較大的消毒劑進行消毒,可選用比較溫和的碘製劑進行消毒。

魚爛身病死亡率高,早發現早治療

3。內服藥物

配合內服百草菌鰓康配合福肽,以達到抗菌消炎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