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只會記住,韓信的死是呂后自作主張,跟他劉邦基本沒什麼關係

前言

雲夢澤巡遊後,韓信被誣告謀反,雖然殺了好友鍾離眛,以正清白。但還是被削去了楚王之位,貶為淮陰侯,囚禁在長安。

歷史只會記住,韓信的死是呂后自作主張,跟他劉邦基本沒什麼關係

韓信

但在長安的日子可不是吃了睡,睡了吃。韓信也不是傻子,當他逐漸平靜下來之後,終於想清楚了劉邦為什麼這麼對他,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韓信的軍事才能既是他得到崇高地位的原因,也是他淪落到這幅境地的罪魁禍首。他知道,即便自己什麼都不做,但只要他還活著,劉邦就不可能放心,始終會找機會除掉他。

一次,劉邦的兄長代王劉仲因為害怕匈奴私自跑路,劉邦只能派自己信任的手下陳豨做鉅鹿郡的郡守去守衛代地。

內外勾結

陳豨臨出發前曾去跟韓信告辭,韓信一反以往對其他將軍們的冷漠態度,遣退了身邊的隨從。低聲對即將前往代地赴任的陳豨說:“你要去的地方,是天下出精兵最多的地方,而你雖然是陛下的心腹。

但是即使是這樣,你走到外面,朝內肯定會有看你不順眼的,在背後不斷地向陛下說你的壞話,甚至告你謀反。

歷史只會記住,韓信的死是呂后自作主張,跟他劉邦基本沒什麼關係

陳豨

一兩次,可能陛下不會信,最多隻是懷疑,但三、四次,你能保證陛下不會起疑心?所以,你要早作打算,到那邊去就可以提早準備自立之事,一旦你起兵,我就給你做內應,難道我和你聯手還有搞不定的事?”

當時手握重兵、獨自在外的諸侯往往沒有好下場,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情,他韓信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所以,韓信的一番話也不由得陳豨不信,於是兩人暗地裡結下了攻守同盟。

三年後,陳豨果然應了韓信的說法,在代地自立為代王,並且聲勢浩大,幾乎佔據了整個常山郡。為了維護聲望,劉邦不得已只能自己率大軍前往討伐。

動身前,劉邦曾下令命韓信陪自己一同討伐陳豨,但韓信詐病不去。劉邦動身之後,韓信便讓親信送信到陳豨家中,準備與陳豨一同內外夾攻幹掉劉邦。

可以預想一下,兩人一個是漢朝無人能出其左右的頂級軍事統帥,一個是手握重兵的諸侯,兩人一旦裡應外合,要撼動剛剛成立的漢朝,絕不是難事。由此看來,似乎劉邦已經岌岌可危了。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但,天佑大漢,正當韓信將書信送出,等待陳豨回信時,一個門客冒犯了他,韓信將他關起來,準備殺了他。

這時,門客的兄弟將韓信謀反的計劃全部透露給呂后。

歷史只會記住,韓信的死是呂后自作主張,跟他劉邦基本沒什麼關係

呂雉

呂后和蕭何一合計,當即決定由蕭何出面去請韓信入宮赴宴,藉機除掉韓信。赴宴的理由是劉邦在前線打了勝仗,反賊陳豨已經授首,群臣們正在宮裡大擺筵席慶賀。

在那個通訊基本靠吼的年代,資訊的傳播速度是比較慢的。韓信自己對前線的情況並不瞭解,所以蕭何說陳豨已經被劉邦消滅,韓信心中只覺震驚,不知訊息的真假,但無論怎樣,他表面上還是推辭道:“我生病,去不了。”

蕭何的態度不容分說,直言道:“雖然你身體不好,但這麼大的事不去恐怕說不過去,還是勉強去一下的好。”

蕭何畢竟對韓信有知遇之恩,韓信自知不能拂了他的面子,只得答應與其同進。收起行囊,韓信便踏上了他的死亡之旅。

其實哪有什麼慶功宴。韓信隨蕭何進宮後,早已埋伏好的武士一擁而上。韓信怎麼是武士們的對手,一下子就被綁了押到長樂宮的鐘室裡殺了。隨後,呂后以謀反的罪名殺光了韓信三族。

結語

雖然以上均出自正史,但令我疑惑的是在韓信謀反這個正史記載的故事裡面,至少有幾個主要的破綻:

歷史只會記住,韓信的死是呂后自作主張,跟他劉邦基本沒什麼關係

誅九族

首先,為什麼陳豨為什麼沒有被抄家,古代謀反是大罪,罪名如此嚴重,沒被誅九族已經算是燒高香了,但韓信還是能夠自由與他的家人聯絡?

其二,有的史籍記載的是:當時有人告陳豨謀反,劉邦立即就去調查,結果發現陳豨的家人做了許多違法亂紀之事,導致陳豨受到牽連,所以陳豨才會在韓王信手下叛將王黃、曼丘臣等人的多次勸誘下,才起兵自立。

這說明了陳豨完全有時間先和曾經有過攻守同盟的韓信聯絡後,再起兵。但是,早就做好了謀反的計劃和準備,並且有著充裕的時間,為何陳豨在起兵之前不先通知韓信,而是起兵後才通知他?

第三,韓信作為最傑出的軍事家,行事為什麼如此不縝密,謀反這麼大的事情居然被手下舍人的弟弟知道了?

而在更早時期,漢初的陸賈在他的《楚漢春秋》裡給我們講了另一個牽扯韓信謀反的故事。故事只有一個大概:

歷史只會記住,韓信的死是呂后自作主張,跟他劉邦基本沒什麼關係

陸賈

韓信聚眾謀反,高祖御駕親征,留張良守衛關中。恰逢高祖出征時身體不舒服,只好坐在車子裡安歇。

高祖的隊伍才走出了三四里地,張良便追了上來,而且行色匆匆、披頭散髮,風度全無,趕到車邊拉開車窗窗簾就問高祖:“如果陛下死了,是準備按諸侯的規格入葬還是按平民百姓的規格入葬呢?”

雖然高祖生病了,但脾氣一點都沒變,一聽張良的話馬上就跳起來指著張良的鼻子罵:“老子是天子,為什麼要按諸侯或平民的規格安葬!”

張良回答說:“現在英布在東邊造反,淮陰侯韓信在西邊叛亂,我擔心陛下您會死無葬身之地。”

假如這故事是真的,那就和我們所知的完全不一致了。而寫這故事的陸賈,是漢初功臣之一,還是漢朝久負盛名的鴻儒,他和劉邦同時代,比寫《漢書》的班固,還要早兩百多年。

所以,他的故事應該不是無中生有。

我把兩個版本的故事結合起來後,得出了一個重要結論:那就是韓信的謀反意圖,早就已經被劉邦看穿了。

歷史只會記住,韓信的死是呂后自作主張,跟他劉邦基本沒什麼關係

劉邦

而劉邦洞悉韓信謀反意圖的時間我想大概就是在那次”陛下只能帶十萬兵,而微臣帶兵則多多益善”的談話之後。

所以劉邦才沒有徹底處理陳豨的家人,韓信才得以和陳豨謀劃行動事宜,一切都只是為了讓韓信自己暴露出來。

韓信就如同神通廣大的孫猴子,最終還是逃不出劉邦的五指山。而且歷史會永遠記住韓信的死是咎由自取,是呂后自作主張,跟他劉邦基本沒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