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熊逸老師的解讀,才發現《資治通鑑》應該這樣來讀

作為中國歷史學史上涵蓋時間最長的一部編年史鉅著,《資治通鑑》的歷史地位非比尋常,所以不管是歷史學大家,還是歷史發燒友,都喜歡透過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來探得一些歷史痕跡。可是真的翻開過《資治通鑑》原文就知道,如果沒有一定的古文和歷史功底,還真不好讀通,更別說讀懂了。這也導致很多年輕人不願意讀這類的歷史文獻,從而對我們自己的歷史和文明一知半解。

看了熊逸老師的解讀,才發現《資治通鑑》應該這樣來讀

我曾經也讀不進去它,直到看了熊逸老師解讀的《資治通鑑熊逸版》才發現,原來《資治通鑑》不僅很容易看很好看,而且很耐看。熊逸老師,是一位專注於研究解讀中國傳統文化的“隱士”,熊逸只是他的筆名,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廬山真面目”。可是這並不影響大家對他和他作品的喜歡。雖然熊逸老師解讀的都是很有距離感的歷史文獻,可是他的思想卻可以自由地在古今穿梭,語言活潑跳動,很符合現代年輕人閱讀的習慣,這大概是“大隱隱於市”的一種表現吧,這種表現體現在了他解讀的《資治通鑑》裡面,就更見一斑了。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是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的,一直寫到了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共計1362年的歷史。而熊逸老師的寫法,則是根據原文,採用故事串講的方式,結合豐富的其他史料、文獻,為大家逐字逐句進行解讀,可見工程量的浩大。目前熊逸老師解讀到秦紀二,也就是今天我要推薦給大家的《資治通鑑熊逸版第二輯》,從《資治通鑑》的周紀三一直講到了秦紀二,共計9卷近260篇章。

看了熊逸老師的解讀,才發現《資治通鑑》應該這樣來讀

在第二輯裡面,熊逸老師依然採用提問的方式來引發思考進行解讀,比如第7卷中的“秦國夏天凍死人是怎麼回事?”,一看這個名字,是不是會聯想到六月飛雪的竇娥冤,而其中包含的其實都是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自然的極端變化對應著現實中的政權變幻,也是值得我們現在正視和思考的。熊逸老師認為,《資治通鑑》裡的“夏,四月,寒,民有凍死者”這9個字,代表的是這一段時間秦國的兩件大事:嬴政親政和嫪毐之死。

熊逸老師解讀《資治通鑑》參考的史料文獻異常豐富,做到的是:每凡是司馬光參考的文獻,熊逸老師必看;司馬光沒能或沒來得及看到的文獻資料,熊逸老師則找來對比看。畢竟是在更多前人的“肩膀”上,所以熊逸老師解讀的深度性更強、角度更多樣化,既有對司馬光的糾錯,也有對他歷史角度的澄清,更有貫穿古今的運用和繼承。比如,司馬光為啥不把屈原寫進《資治通鑑》,熊逸老師在《資治通鑑熊逸版第二輯》裡面,既總結了他人的分析,也給出了自己的分析。只是分析終究是分析,到底結論是什麼,只有司馬光自己最清楚了。

看了熊逸老師的解讀,才發現《資治通鑑》應該這樣來讀

因此,讀熊逸老師解讀的《資治通鑑》,既能感受到讀歷史故事的趣味性,又能經略到傳統文化的豐富性,更能享受人物傳記的真實性,可謂是一本立體又多維的“歷史百科”,值得大家多翻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