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奇正”實戰正解:誤解或錯解“奇正”,都很難用於實戰

孫子兵法“奇正”實戰正解:誤解或錯解“奇正”,都很難用於實戰

孫子兵法實戰體悟

丨 作者 / 劉文新

這是

孫子兵法講武堂

的第

20

篇原創文章

全文

2148

字,閱讀大約需要

3

分鐘

孫子兵法“奇正”實戰正解:誤解或錯解“奇正”,都很難用於實戰

已經講過很多次,

孫子兵法的操作核心在於兩個要點

,一是講

做什麼

,即“五事七計”的建設內容,練基本功的內容;二是講

怎麼做

,即因形用勢於虛實的操作。

就是說,用《孫子兵法》的核心操作是

軍形、兵勢、軍爭、虛實和九變

這幾篇,軍形的操作實務在於實現攻守功能的兵力部署,兵勢篇的操作實務是兵力展開的奇正相生,軍爭的操作實務是戰場行軍與輸送的選擇,九變是基於現場的調整。

在這些內容中誤解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兩篇是軍形和兵勢。軍形被誤解為實力論,誤解為孫子兵法的心法,誤解為先勝的“無智名、無勇功”,

實際上

它在操作套路中是戰略部署、戰役部署或戰術部署、戰鬥部署,還提供了非常實用的部署方法。

兵勢篇被誤解最多的就是“奇正”,而這對戰術概念被誤解、錯解,別說用上孫子兵法,能將十三篇貫通起來理解都難,可以說,錯解“奇正”,或誤解“奇正”,只能讓孫子兵法離實戰越來越遠。

一、糾正兩個基本錯誤

1、讀音

目前,對“奇正”錯解最廣泛的是關於“奇”的讀音問題,很多人認為“奇”讀

jī,不讀qí,這種觀點在宋代也就有相關的提法,但不是主流,持有這種觀點的人還拿《握奇經》來說論證,而《握奇經》本身就是偽作,這是典型的以偽證偽。

甚至有學者認為,古字“奇”並無jī讀音,漢字蹊音化最早從東漢開始,且古文型替(所謂的通假)多於音替(非現行普通話體系),由此,由音異生髮歧解很是牽強,不客氣地說就是學術作偽!

所以,

“奇”字讀qí,而非讀jī

2、內涵

如果讀音錯誤,內涵理解正確,並不影響孫子兵法的使用,但遺憾的是,多數人對“奇正”的理解都過於字面化,或錯誤理解。

一個常見的字面解讀認為

,正兵是常規戰法,奇兵是非常規戰法,我之前的理解也是如此,讀過《孫臏兵法》之後,改正了這個不到位的理解,或字面化的理解。

這種解讀與曹操的註解有關,他說“先出合戰為正,後出為奇”,又說“正者當敵,奇兵從旁擊不備也”。

同時,曹操還講“以五敵一,則三術為正,二術為奇;以二敵一,則一術為正,一術為奇”。

這些是作為日常戰術訓練用的,而非戰場上的靈活運用,如果僅僅按照這樣操作去用奇正,估計對付烏合之眾還可以,遇到正規部隊幾乎沒有打勝仗的可能。

還有一種錯誤的理解是認為

,正兵是一線部隊,奇兵是預備隊,這簡直就讓“奇正相生”失去了靈魂。

這種解讀我看到最早的觀點是楊傑提出來的,鈕先鍾引用在他的書裡,但他提出了質疑,不過最終還是廣泛的影響了孫子兵法愛好者對“奇正”的認知。

實際上,

預備隊既可以是奇,也可以是正

“奇正”的正解在哪裡?

在《孫臏兵法》中!

其末篇“奇正”曰:形以應形,正也;無形而制形,奇也。

簡言之就是:

正兵,是吸引敵人的兵力,是看得見的部分,預想得到的常規操作動作,佯攻是正、詐敗是正、大兵壓境也是正等。

奇兵,是打擊敵人的兵力,是看不見的部分,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兵力。

這樣理解“奇正”,就可以用於作戰,也可以用於企業,招商作局、品牌建設中都可以展開“奇正相生”之法,有效運用自己企業的資源,而如果以常規戰法、一線部隊或預備隊,就難以有效發揮、放大資源了。

二、兵勢篇怎麼講“奇正”

在我的《孫子兵法戰術體系》中詳解了《孫子兵法》的結構,孫子十三篇每一篇都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講操作實務,下半部分講對應操作實務的方法、工具、模型,或針對性的保障性措施與內容。

按照這個思路,“兵勢篇”上半部分的操作實務就是“奇正”,而且這些內容把“奇正”的概念和操作都講明白了。

先說“分數、形名、奇正、虛實”,這四個基本要素跟“奇正”有什麼關係?

奇正作為最基本的戰術,

“奇正相生”的基本操作是變陣

,方陣變圓陣,圓陣變直陣,方陣變曲陣,方陣變銳陣等;今天我們軍隊的佇列也是如此這個道理,一隊變二隊,二隊變四隊,四隊變八隊,這種戰術動作,在戰場上可以有效地變換作戰隊形。

古代基本戰陣是方陣和圓陣,分數、形名都是訓練和指揮戰陣用的,戰陣越複雜,訓練的難度就越大,對指揮的要求就越高,奇正是運用戰陣的,虛實是用奇正創造戰機的,即奇正操作的目的(目標)。

而講完“戰勢不過奇正……奇正相生,如環之無端,孰能窮之”之後,就開始分開解讀“奇”與“正”的操作了。

“激水之疾……勢如彍弩,節如發機”,

這段是講“出奇制勝”的操作要點

,這裡體現了“奇”之隱蔽性,也講了“奇”的核心是攻敵無備,還涉及了奇兵設計的變數“節”的作用,既要把握位置,還要把握距離,也要把握時機。

“紛紛紜紜……以利動之,以卒待之”,

這段是講“正兵”的操作實務

,強調了正兵的吸引、欺敵和調動敵人,也強調了正兵“不可敗”的底線要求。

為什麼正兵的兵力要足夠多呢?力量足夠的作用,既可以全面吸引敵人兵力,避免調整兵力去對付我之“奇兵”,又可以實現不敗的目的,試想如果佯攻、吸引、圍點等兵力敗了,那奇兵也就失去了作用。

三、把握要點,用好奇正

奇正最早用於戰陣,陣形的部署上也分奇兵與正兵,包括曹操所說的“三術為正,二術為奇”,都

是訓練時的分兵之法,並非奇正之用

奇正相生在戰場上展開,必是以正兵“吸引”對方的關注、兵力等,以奇兵“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如此迴圈。

就是說,奇正之用的關鍵點是“無不是奇,無不是正”,以實現“形兵之極,至於無形”。

孫子兵法“奇正”實戰正解:誤解或錯解“奇正”,都很難用於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