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男人想改變命運,就要修煉這兩個內功,定會心想事成

現實生活中,免不了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面對不同的人群,你是因人因事而變?還是以不變應萬變?擁有通達的人生智慧,才能進退自如。

《菜根譚》的作者洪應明出生在明朝,所有的知識分子讀四書,參加科舉考試,做官,為民服務。所以,儒家的仁、義、禮、智的價值,都是他們的基本信念。

《菜根譚》:男人想改變命運,就要修煉這兩個內功,定會心想事成

拒絕極端,人生才能進退自如

王陽明就是在這樣的一個時代。王陽明所看到的是,這許許多多讀儒家書、參加科舉考試、做官的官員,他們並沒有真正地愛百姓,為百姓全力以赴。所以,他強調知行合一,他要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先知後行的理論,改造成為

知行合一

的理論。目的就是要要求所有的官員,知道了就要去做,這是王陽明的心學在強調的理論的重點。

但是,我們看王陽明的一生,當他擒住了寧王宸濠之後,當時的皇上,竟然要他把宸濠給放了,重新打一仗,自命為大將軍。這是卡通影片才會有的情節,發生在我們中華民族正式的歷史上,而王陽明就是當事人。面對這樣的情境,王陽明該如何處理呢?我們也可以說,這件事情,最後王陽明的處理是全身而退。可是這個全身而退,他也是付出了相當的代價。也就是王陽明當然必須看破,皇帝不過就是一個小孩兒,而朝中的大臣幾乎絕大多數都跟寧王有交情、有來往,可以說整個朝廷的官員都在和稀泥。也就是這樣的一個和稀泥,才導致地方官員吏治不清。因此,有百姓落草為寇。

《菜根譚》:男人想改變命運,就要修煉這兩個內功,定會心想事成

所以,王陽明除了軍事上擒住寧王宸濠之外,他其他所有的事功都是用在剿匪上頭。但是,他剿匪的時候,他在處理擒住了寧王宸濠之後,更多的要使用的是政治上的手腕。在此之前可以說是軍事上的兵法,用兵如神。用兵如神是一回事,政治上跟君王、跟太監、跟朝廷上的大臣的互動,王陽明就需要別的一種智慧了。

《菜根譚》的作者,也是在這樣的氛圍下體會深刻。所以不只是要講儒家的修齊、治平的大道理,還要告訴我們,你身在官場上,跟大家集體互動的時候,你應該如何地持身。所以,我們今天來談一個主題,不論做什麼事,做事都不要太走極端。

低調可以避免無謂的麻煩

低調是一種修養,也是做人的一種選擇。低調的人心態平和,在紛繁複雜的人際中保留一份清醒,不被外界干擾,執著於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

《菜根譚》是這樣說的:

羶穢則蠅蚋(ruì)叢嘬(chuài),芳馨則蜂蝶交侵。故君子不作垢業,亦不立芳名。只是元氣渾然,圭角不露,便是持身涉世一安樂窩也。

羶穢,表示你自己做了許多汙穢的事情、損人利己的事情,自私自利、為惡的事情。你做了這些惡事,則蠅蚋叢嘬。你擺明了為惡,擺明了流氓、土匪,一堆小人就來跟你稱兄道弟、拜把兄弟,目的是跟你分一杯羹。所以,你身邊就聚集了小人。

《菜根譚》:男人想改變命運,就要修煉這兩個內功,定會心想事成

芳馨則蜂蝶交侵,你這朵花開得很美、很香、很鮮豔,蜜蜂、蝴蝶就來親近你,採你的花蜜。說明的是,如果你做了好事,名聲太好,許多很俗氣的、好名的知識分子,他也會來攀附你。然後,你就有應接不暇的飯局、應接不暇的宴會,把你自己給累死了。

這兩句話意思就是告訴我們,

不作垢業,亦不立芳名。

你作垢業,小人、壞人把你當作偶像,聚集在你身邊,那你形象更壞。但如果你立芳名,名聲太好。譬如說,我們現在一個有名的人,其實大家都想跟他照相,然後回到自己的工作單位,你看,我跟這個人照過相。你這個好名聲,其實也就在不斷地消耗你的精神、體力。

但是有一個問題,人要不要有好名聲呢?要的,當然要。真心誠意為社會服務之後,你肯定會有好名聲。問題是什麼,問題是你自己是不是享受這個好名聲,是不是刻意爭取這個好名聲,是不是想要利用這個好名聲,再去得到更多、更好的東西,這就是這邊講的芳心。你本來就應該做好事,也本來就會有好名聲,但是在各種場合,你儘量退讓、儘量逃避,你就不會惹來無謂的麻煩。

《菜根譚》:男人想改變命運,就要修煉這兩個內功,定會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