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太后去世之後,為何37年沒下葬,一直到雍正時期才把這事辦了

1687年12月,孝莊皇太后病重。康熙皇帝萬分心急,日夜不離左右,還派人到天壇去祭祀,祈禱上蒼,願意折損自己的壽命,來增益祖母的壽數,真真是個大孝子。不過此時的孝莊太后已經是燈枯油盡,當月25日就去世了。

在臨死之前,孝莊太后向康熙皇帝交代了後事:

太宗皇帝(孝莊老公皇太極)的陵墓已經安葬很久了,我不忍心打攪,就不跟他合葬了;我很捨不得你們父子,你就在你父親陵墓附近找個地方把我安葬了吧。

孝莊太后去世之後,為何37年沒下葬,一直到雍正時期才把這事辦了

孝莊死後,擺在康熙面前的是一個兩難問題。因為按照清朝的禮制,皇后死後與皇帝合葬是必須的,但是孝莊卻以不忍心打攪皇太極的陵墓為由,不願意和他合葬。所以康熙左右為難,便決定暫時不將孝莊太后下葬,而是將孝莊生前居住的慈寧宮的五間房子給拆了,運到昌瑞山下建了一座宮殿,叫做暫安奉殿,用於暫時存放孝莊的遺體。

那麼可能就有人要問了,孝莊太后為什麼不願意和皇太極合葬呢?

孝莊作能做出不和皇太極合葬的決定,我認為肯定不只是怕打攪皇太極的陵墓,我覺得原因很多,大概有以下幾點:

一、孝莊與皇太極沒有很深的感情。

孝莊之所以嫁給皇太極,是因為她的姑姑哲哲皇后一直沒有給皇太極生下孩子,所以孝莊就以備孕的身份嫁給了皇太極。但問題是,孝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也並沒有給皇太極生下兒子,這就是造成孝莊一直不得寵的原因之一。

皇太極在稱帝之後,一共封了五個妃子,分別是中宮皇后哲哲,關雎宮宸妃海蘭珠,麟趾宮貴妃鍾木娜,衍慶宮淑妃巴特瑪·璪,以及排名最末的永福宮莊妃布木布泰,也就是孝莊。在皇太極心裡,她最愛的要數海蘭珠了,最敬重的要數哲哲,最不願意得罪的要數鍾木娜和巴特瑪·璪了。

孝莊太后去世之後,為何37年沒下葬,一直到雍正時期才把這事辦了

這五位妃子其實都是博爾濟吉特氏,哲哲是海蘭珠和孝莊的姑姑,海蘭珠是孝莊的親姐姐。哲哲很早就嫁給皇太極,在皇太極心中的地位很高;海蘭珠雖然直到26歲才嫁給皇太極,甚至比孝莊晚,但是皇太極極其寵愛海蘭珠,海蘭珠也比孝莊早生下孩子,只不過這個孩子後來夭折了。

鍾木娜和巴特瑪·璪都是蒙古汗林丹汗的妃子,林丹汗死後,她們先後投降皇太極,成為皇太極的妃子。由於鍾木娜是林丹汗的皇后,巴特瑪·璪在林丹汗的妃子中排名第二,所以她們對林丹汗控制的察哈兒部有很大的影響力。在林丹汗死後,皇太極處理好與鍾木娜和巴特瑪·璪的關係,對於籠絡察哈爾部是很有好處的。

孝莊太后去世之後,為何37年沒下葬,一直到雍正時期才把這事辦了

唯有孝莊當時沒有什麼太大的資本,既沒有生下兒子母以子貴,也被她上面的四位妃子給壓著。雖然後來孝莊生下了福臨,但是那個時候,一方面海蘭珠還在,一方面皇太極正在同明朝四處打仗,所以直到皇太極暴斃,孝莊也沒有與皇太極建立很深的感情,這也是她不願意與皇太極合葬的主要原因之一。

更何況,皇太極的正妃是皇后哲哲,雖然孝莊後來成為太后,但是孝莊似乎不願意與自己的姑姑哲哲去爭這個名分,不合葬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二、孝莊不願意合葬是怕太勞民傷財。

按照清朝的制度,皇后如果比皇帝后死,那麼就要在皇帝陵墓之外重新建一個外陵,用於安葬皇后,其實也是為了不破壞皇帝的陵墓。孝莊如果要葬在盛京,那麼就要另外再建一座陵墓了,再加上從北京到盛京,路途十分遙遠,一路上花費也很大,所以孝莊就不願意了。

我們知道,孝莊一生信佛,生活相對比較節儉。康熙時期朝廷用兵頻繁,國家的財政情況其實並不好,所以孝莊在考慮到這一點之後,也不願意再為自己的孫子製造困難了。

孝莊太后去世之後,為何37年沒下葬,一直到雍正時期才把這事辦了

三、與多爾袞的感情糾紛,孝莊有愧於皇太極。

孝莊與多爾袞的故事可謂是錯綜複雜,有人說她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福臨坐穩皇位,所以嫁給了多爾袞。這段歷史其實是個疑案,並沒有得到證實。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孝莊與多爾袞是有一段感情的。

而且從多爾袞的頭銜來看,是皇父攝政王,這個基本上就等同於孝莊的丈夫、順治的爹了。不管是孝莊被逼迫也好,自願也罷,她始終無法避免一個問題,怎麼去地底下見皇太極。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孝莊不願意與皇太極合葬,其實是作為其妻子的角度來說是有愧的。

孝莊太后去世之後,為何37年沒下葬,一直到雍正時期才把這事辦了

四、對自己的兒子福臨和孫子玄燁十分掛念,想陪伴在他們身邊。

孝莊的一生其實是十分坎坷的,自己的兒子福臨當上皇帝不容易,兩人也經歷了從盛京到北京的歷程。福臨因為感情問題鬧出了不少事情,作為母親的角度來講,為了讓自己的兒子成為一個合格的皇帝,在感情上對福臨是有愧疚的,所以孝莊就希望自己死後能夠葬在福臨的墓葬旁邊。

而孝莊與自己的孫子玄燁的感情也是十分深厚的,因為她一手培養了玄燁,兩人走過許多風風雨雨和刀光劍影,共同締造了一個強大的王朝。玄燁也十分孝順孝莊,祖孫之間建立了跨代的超然感情,是彼此在世上最大的依靠。所以從感情上來說,孝莊始終不願意離開孫子玄燁太遠,她臨死前最放心不下的人,也正是玄燁。

孝莊太后去世之後,為何37年沒下葬,一直到雍正時期才把這事辦了

那麼孝莊最後是怎麼下葬的?

康熙皇帝既不想違背祖制,破壞祖宗家法,又不想違背孝莊的遺願,成為一個不孝的皇帝,所以一直很猶豫,終其一生都沒有將孝莊下葬。直到雍正皇帝繼位之後,雍正覺得這老不下葬也不是個事,所以就開始考慮這個問題。

孝莊太后去世之後,為何37年沒下葬,一直到雍正時期才把這事辦了

雍正三年,恰逢皇太極與孝莊成親100週年,雍正皇帝以此為由,準備將孝莊下葬。當然了,雍正這麼做其實有幾方面原因:

一、康熙皇帝為了兼顧祖制和孝道,所以三十幾年沒有將孝莊下葬,但是這個問題在雍正這兒是沒有的,因為雍正是康熙的兒子,將孝莊下葬也正是出於孝順的目的。

二、雍正找人看了風水,昌瑞山下的暫安奉殿的位置很好,適合安葬;雍正再把陵墓的名字取叫做做昭西陵,就與皇太極的昭陵遙相呼應了,有二合一,一分二的妙處,雖然不是合葬在一起,但也算是在名義上屬於一個陵墓的範疇了,這樣就可以兼顧到孝莊的個人感情和祖制了,也算是個折中的辦法。

孝莊太后去世之後,為何37年沒下葬,一直到雍正時期才把這事辦了

三、雍正在暫安奉殿原址上修建了地宮,建造了陵墓,雖然要花了一些錢,但是雍正在經過三年的經營之後,國家的財政狀況要比康熙時期好,所以這個錢拿得出來,也沒有鋪張浪費的嫌疑,算是遵循了孝莊節儉的想法。

四、雍正以此來彰顯自己做皇帝的功績,從而提升自己的統治力。雍正在前期的統治其實並不穩定,因為有妻子的兄弟及其黨羽在處處掣肘。但即便如此,雍正還是很努力認真的工作,搞經濟,抓吏治,在困境當中闖出了一條路。

雍正下葬孝莊,其實也是為了彰顯自己治理國家的功績,告訴天下人,國家開始慢慢富裕了,有錢了,可以將前朝的舊事給瞭解了。而彰顯功績其實也是為了讓支援的他的人更多,同時讓那些反對他的人看到他為這個國家帶來了什麼,以此在政治鬥爭中為自己增加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