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脫單”盲盒交友火爆,背後風險必須警惕

只要一元錢,要麼能獲得一個陌生人的聯絡方式,要麼能將自己的聯絡方式“匹配”出去,以此等待“有緣人”。近期,興起了一種名為“盲盒交友”的社交方式,不僅有人做線下買賣,電商平臺上也有商家經營此類業務,吸引了不少渴望“脫單”的年輕人。但律師提醒:這種玩法有洩露個人資訊的風險,不要盲目跟風。

盲盒交友源於一些城市出現的抽陌生人紙條的街頭攤位,只需花一元錢就能盲抽一張寫有他人自我介紹和聯絡方式的紙條。在電商平臺上,搜尋“盲盒交友”,經營此類業務的商家也不少,顧客既可以花錢留下自己的聯絡方式,等待商家“匹配”;也可以買一個陌生人的聯絡方式,價格再高一點的還可以要求看對方照片或者選擇對方地域等具體條件,價格多在1元至5元之間。網上銷量最高的一家店鋪,月銷量竟達到了3000筆以上。

一元“脫單”盲盒交友火爆,背後風險必須警惕

電商平臺有商家經營盲盒交友業務或直接售賣小程式原始碼

不僅如此,一些對網路流量敏感的人,還將這種方式線上化,將這套玩法做成了標準化的小程式,直接對外出售小程式的原始碼,聲稱“只要付錢,就有人幫你搭建好系統,可以線上‘擺攤’賺錢”,這套系統價格多在幾百元不等。在這樣的小程式裡,首頁一般會有根據性別劃分的抽紙條、放紙條操作,使用者需要先上傳自己的照片、聯絡方式、個人簡介等資訊,然後可以付費抽取一個陌生人的聯絡方式,抽取後可自行聯絡對方。

一元“脫單”盲盒交友火爆,背後風險必須警惕

一元“脫單”盲盒交友火爆,背後風險必須警惕

盲盒交友小程式

這種新鮮的玩法吸引了不少想“脫單”的年輕人,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能找到自己的“有緣人”。但這種方式的效果頗讓人懷疑,記者搜尋發現,在電商平臺此類商品的評論中,有不少人表示“留了聯絡方式之後,根本沒人回。”“買到的聯絡方式是個微商,就想讓我買東西。”

對此,北京市常鴻律師事務所彭豔軍律師分析稱,參與者自願提交自己的個人資訊以對等地獲得他人資訊,並不涉及侵犯他人隱私權或者非法竊取他人資訊的問題。但由於這類玩法一般會讓參與者提供個人照片、簡介、聯絡方式等,這就可能導致洩露個人資訊的風險,而且難以保證商家不會將這類資訊挪作他用。彭律師進一步表示,運營這種玩法的小程式系統,在技術層面也難以確定是否存在技術漏洞,資料儲存安全也無法保證,存在被盜取的風險。

此外,彭律師還強調,對於經營此類業務的商家或平臺,若將盲盒裡大量個人資訊販賣給他人,情節嚴重的,可能會以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資訊罪被追究刑事責任。因此,彭律師提醒:“盲盒交友”雖是一種新的社交方式,本身無可厚非,但參與者仍需理性,尤其是要有個人資訊保護意識,不要盲目跟風。

編輯/陳曉冰

稽核/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