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時,只帶走了一件寶貝,這件寶貝現在藏在哪裡

1924年11月25日,清朝遜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由北京警備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與社會名流代表李煜瀛一起執行。

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時,只帶走了一件寶貝,這件寶貝現在藏在哪裡

(溥儀舊照)

隨後,溥儀按照鹿鍾麟等人提出的要求,交出了兩方印璽,一方為“皇帝之寶”,另一方是“宣統之寶”,失魂落魄地離開了紫禁城,來到了什剎海甘石橋邊的醇親王府,接受民國政府的監管。

由於事發突然,溥儀都沒來得及收拾金銀細軟,更不曾攜帶皇宮裡任何的奇珍異寶,甚至都連換洗的衣物都沒有,就身無一物地被“請出”了皇宮。

但是,溥儀的棉衣裡,卻藏著他常年不離身的一件寶貝,那就是田黃三鏈印章。

那麼,為什麼溥儀偏偏對這件寶貝情有獨鍾呢?

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時,只帶走了一件寶貝,這件寶貝現在藏在哪裡

(田黃三鏈印章)

一、這套印章十分名貴。

田黃三鏈印章是由有著“石中帝王”之稱的田黃石雕刻而成。這種珍貴的石頭,產自福州市壽山鄉“壽山溪”兩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金黃色,是大名鼎鼎的壽山石中的珍品。在全世界範圍內,也只有福建壽山的一塊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才出產田黃石。

田黃石的色澤溫潤柔美,材質肌理細膩,在軟質雕刻石中屬絕佳上品。

傳說田黃石是女媧補天時遺留在人間的寶石,是鳳凰蛋所變,因此,田黃石也被稱作“萬石中之王”“帝石”。

古代人把田黃石視作雕刻印璽的最佳材質,所以,田黃石又有著“印石之王”的美譽,其價值甚至超過了黃金,民間有“一兩田黃三兩金”的說法。

如此名貴的田黃石,自然也得到了清朝歷代帝王的喜愛。據說咸豐帝臨終時,賜予慈禧的一方御璽,就是田黃石所制。

但是,如果要說田黃印章的翹楚,那就莫過於溥儀帶出宮的這套三鏈印章了。

這套印章正是乾隆的玉璽,它由兩塊方印,和一塊圓印以及一根鏈條組成。左邊的正方形印章高1釐米,邊長2。6釐米,印文“乾隆宸翰”。中間橢圓形印章高1釐米,直徑約3釐米,印文“樂天”。右邊一枚和左邊的形狀大小相同,印文“惟精惟一”。

“樂天”取自《周易·繫辭》:“樂天知命,故不憂。”寓意能洞悉宇宙的法則,知曉生命的道理。乾隆藉此傳達,他希望也可以像普通人一樣樂天知命,與民同樂。

“惟精惟一”出自《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乾隆藉此表達其治國理政的理念。他認為,為君之道應“精一”兼執,修行己身。

整套印章由一整塊田黃石雕刻而成。這塊重達2。5公斤的原石,是在康熙年間被發現了後進貢到宮裡的。在庫房裡塵封了近百年,直到乾隆當上太上皇后,要刻一方印章,才被選出來雕刻而成。

乾隆一生擁有各種材質的公私寶璽多達1800多方,而這套三鏈章印璽,是其中最為名貴的。雖然它使用起來極為不便,稍有不慎就有損壞的危險,但這也絲毫沒有影響它國寶的價值。

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時,只帶走了一件寶貝,這件寶貝現在藏在哪裡

(溥儀舊照)

二、這套印章是清王朝曾經輝煌的見證。

這套小小的三鏈印章,不但見證了清朝的鼎盛時期,也見證了清王朝由盛轉衰,最終崩塌的歷史。因此,對於溥儀來說,這套印章就是清王朝的歷史見證,它伴隨了大清王朝的興衰榮辱。溥儀之所以把這件寶物一刻不離地藏在身上,除了它價值連城外,更重要的是,表達了溥儀對於清王朝的一種情結,對封建帝王權力的一種眷戀。

1950年,溥儀從蘇聯被引渡回國後不久,朝鮮戰爭隨即爆發。身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的溥儀,決心認真改造,為國家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於是,他將隨身攜帶的這套田黃三鏈章,捐獻給了國家。

現在,這套印章靜靜地躺在北京故宮博物館裡。以其無與倫比的藝術和歷史價值,成為了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參考資料:《清史稿》《我的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