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中的英雄,悲情中的偉大

本文轉自:新民週刊

看到全國都在為東航MU5735期盼倖存者的時候,心裡不免希望那些影視劇裡的生還奇蹟可以再現,幸運可以降臨到每一位普通的乘客身上,挽救一個家庭免於破碎,讓驚惶無措的親人們停止哭泣……如若奇蹟未能降臨,那麼起碼也想要知道事故的起因,不要讓生命,白白地犧牲……

那些“回來”的幸運兒

上世紀末上海出品的一部電影《緊急迫降》,講述的正是東航班機歷劫“回來”的真實故事——1998年9月10日,東方航空586號班機,由上海飛往北京後再飛洛杉磯的途中,起落架發生故障,收不起來——也就意味著,降落的時候很難放下。

奇蹟中的英雄,悲情中的偉大

機長倪介祥馬上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決定返航。可是返航還是需要先放下起落架。他先採用空中“甩放”,想透過飛機的急上升、盤旋等動作把起落架甩下來,但是失敗了。情急之下,機械師趙永亮抄起一把斧子,僅僅只是用尼龍繩拴著腰,就鑽出機艙,到萬米高空去修起落架了!

電影裡對這一幕的展現堪稱驚心動魄——夜幕沉沉,萬米高空上一架小小的飛機,飛機下方一個極小的人影,在急速飛行的冷風呼嘯中,在失溫缺氧的極端環境中,一下,一下,敲擊著,試圖將起落架用人力放下……

迫降的場面也拍得聲勢很足——塔臺早已緊急協調好一切,其他飛機讓道,59輛消防車待命,隨時準備救火,20輛救護車、4輛照明車、25輛工程車也在現場支援。飛機進入跑道滑行後,還是由於起落架的問題,滑行一路產生大量火花,消防車趕緊噴出大量滅火泡沫。終於,飛機停穩,艙門開啟,空姐有序指揮乘客一個接一個跳入氣墊滑梯,逐個落地,安全了……

事後證實,事故原因是起落架的銷子斷裂——而銷子之所以斷裂,是因為其中的某種金屬成分含量過高,導致容易產生裂縫。飛機無小事,於此可見一斑。

年輕一代觀眾更熟悉的“回來”故事,應該是2018年的川航3U8633航班——它的故事被拍成《中國機長》,在2019年的國慶檔熱映,創造了票房神話。

奇蹟中的英雄,悲情中的偉大

故事仍然來源於航班的真實經歷: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在從重慶飛拉薩的途中,9800米高空,駕駛艙右側擋風玻璃裂開、脫落,副駕駛員徐瑞辰半個身體飛出機外,機長劉傳建在低氧低溫低壓高紫外線的極端環境下,將飛機和機上119名乘客安全備降在成都雙流機場。

電影裡最恐怖的一幕,不是飛機穿越電閃雷鳴的雨雲“攪拌機”,而是天朗氣清的時候——擋風玻璃咔噠一聲,裂開個口子。

不敢想象現實中遇到這樣的恐怖場面,機組人員會受到怎樣的刺激。僅僅是坐在電影院裡看到這一幕,都令人感覺崩潰——現實中,伴隨著玻璃的裂縫加大,機艙迅速失壓,副駕整個人被甩到機艙外,衣衫盡爛,面色發紫,沒系安全帶的空姐一個個飛起來又重重落地。機長在寒冷和缺氧的狀態下,人幾近昏迷,還得強撐住意識,一隻手控制飛機進入手動模式,另一隻手還得拉住副駕!

幸虧,氧氣面罩還在,航空器其他功能也還好,機長迅速關閉了駕駛艙門,讓後面的客艙不至於失壓太嚴重。飛行過上百次同樣路線,擁有20年飛行經驗的中國機長劉傳建,在關鍵時刻鎮定如山,頂著低氧低溫低壓高紫外線的極端環境,不但讓飛機順利備降,副駕駛的命也給救了回來。

二百分之一寸的誤差

奇蹟中的英雄,悲情中的偉大

川航的故事讓人想起一部紀錄片《空中浩劫》(Mayday),從2003年的第一季開始,每年都有更新,到現在已經二十二季了。《中國機長》裡副駕被甩出飛機外的畫面,就很像《空中浩劫》裡的另一個航班事故——當年英航5390航班也是擋風玻璃脫落,機長被甩出艙外。

無獨有偶,2014年12月15日,差點導致洛根航空6780號班機墜毀的根本原因,也不是天災,而是不合理的機組人員培訓——當天晚上6點45分,飛機經過蘇格蘭附近北海上空時,突然被超過百萬伏特的閃電擊中。據統計,一架飛機在一年的飛行中平均會遭遇1。5次雷擊,所以,機長雖然被一道強光震懾,卻並未慌了手腳,考慮到電力系統很可能因為雷擊損壞,自動駕駛失靈,他決定手動駕駛飛機,可就在此時,機長髮現一個比閃電更讓人恐懼的事實:操縱桿拉不動了!據事後調查,要拉動當時的操縱桿需要80磅以上的持續力量,相當於舉重,機長已經拼盡全力,仍無法拉動分毫。眼看著飛機下墜的速度越來越快,機長副機長都瀕臨絕望,然而就在還有7秒就要墜海的時刻,操縱桿突然能被拉起來了!6780號班機最終化險為夷。

奇蹟中的英雄,悲情中的偉大

但調查組卻非常疑惑:是什麼導致手動操縱桿失靈呢?電擊應當不會造成這樣的結果。深入分析後才發現,原來當時飛機的自動駕駛根本沒有失靈,一直在發揮作用,電擊對這架Saab2000型號的飛機造成的影響微乎其微。那麼,是什麼讓機長誤以為自動駕駛已經失靈呢?原來他在接受雷擊培訓的時候,受試的飛機是Saab300型號,與Saab2000存在很大的效能差異。由於培訓的不合理,機長在遇到雷擊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自動駕駛失靈”,必須改為手動。由此,他在高壓狀態下很容易就進入了一個“認知隧道”,忽略了其他可能。

但問題又來了,駕駛過汽車的都知道,車輛進入自動巡航模式後,如遇突發情況,只要車主踩下剎車,自動巡航是能停止的。飛機也是一樣,也就是說,一般而言,機長的意志是可以凌駕於自動駕駛之上的,可是——Saab2000又被發現是很少見的沒有這種“超控功能”的機型,與Saab300不同,自動駕駛系統就像個惡靈一樣,在飛機急速下墜的十幾秒間與人力不斷抗衡,差點就要機毀人亡,最終卻在離墜機僅有7秒時出現故障——調查人員發現,在無數的0與1之中,剛好在那一刻,自動駕駛系統出現了一個隨機計算錯誤,才讓人力獲勝。6780號班機的事故,起於培訓不當,免於純然運氣。

他竟被當作罪人審理

有這麼一位機長,他在空中飛行了40年,在2009年的危機中用208秒解救了155個人,被稱為“哈德遜河上的奇蹟”,卻也因為這208秒的操作,被當作罪人審理了好幾年——這位就是機長切斯利·薩倫伯格。

很多人會拿《中國機長》和《薩利機長》比。兩個故事都很有英雄色彩——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一架載有155人的A320客機,從紐約拉瓜迪亞機場起飛一分鐘後,在空中遭遇一群加拿大黑雁,黑雁捲入飛機引擎,導致在距離地面2800尺的高度,兩具引擎同時熄火,飛機完全失去動力。危急關頭,機長切斯利·薩倫伯格決定避開人煙稠密地區,將飛機迫降在貫穿紐約市的哈德遜河面,成就了“哈德遜河上的奇蹟”——超過1200名急救員和7艘擺渡船只上的130位普通乘客,協助營救了1549航班上所有乘客和機組人員,155人全部獲救。

2016年,86歲的導演伊斯特伍德邀請湯姆·漢克斯出演機長,將這個故事拍成了電影《薩利機長》——但這部電影不只是重現災難,它的落點是放在了:英雄,還是罪人?

奇蹟中的英雄,悲情中的偉大

機長薩利因為成功挽救生命而被老百姓視為“英雄機長”,但是安委會的調查卻認為他可能不是立功,而是犯罪——按照ACARD(飛機通訊定址與報告系統)資料推測,飛機的左側引擎遭受飛鳥撞擊之後仍然保持慢速運轉,因此認為飛機有足夠推力返航,不需要冒著155人和無數紐約市民的生命危險迫降在河面。擬演示也顯示,如果返航是完全來得及的。

薩利機長42年的飛行生涯,遭遇了最大的質疑。除非能找到那個已經沉在哈德遜河底的引擎,不然他就會從英雄變成罪人。

審判席上,薩利機長提出了一個大家都沒有想到的問題:機長的決定需要時間。如果危機一發生就能確定返航是來得及的選擇,確實可以像機器模擬的那樣順利返航。但是機長判斷事故情況、判斷是返航還是迫降河面、判斷怎樣才能將傷亡減至最低,可不是一秒鐘就能完成的事情。就算他只花短短30秒,這30秒的消耗已經讓飛機可能來不及返航。——隨後,機器模擬驗證了他的說法,如果30秒後選擇返航,就會機毀人亡。接著,引擎也被打撈出水,證實了ACARD的資料是錯誤的,發動機葉片早已嚴重損毀,根本不足以支援返航。

至此,薩利機長才終於得到清白。

而調查還發現,如果他嚴格按照飛機上的故障排除指導手冊來操作,需要排查到第15項才能做出決定,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一分鐘不到就決定迫降。

電影裡湯姆·漢克斯隱忍又略帶悲情的演繹令人印象深刻,但最讓人難忘的還是片尾,薩利機長本尊出場的短短几分鐘——極其鎮定,不光是臨危不懼的鎮定,還是寵辱不驚的鎮定。42年的專業素養,任憑全世界都質疑,他自巋然不動。

影片劇本改編自薩利·索倫博格和傑弗裡·查斯洛的自述體小說《最高職責》。書中有一部分情節並不為世人所知,而這部分也正是導演開拍這部片的動力。“在影片中一個能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的人,是非常吸引觀眾的眼球的。但對於我來說,影片真正有衝擊力的地方,是即使主角作出了拯救上百人生命的決定,調查組還是對他的決定抱有懷疑。”伊斯特伍德說,“這位謙遜的機長希望所有在 2009 年 1 月 15 日這天發生意外的當事人都能被承認,而不是隻有他一人。很高興的是這部電影做到了,每位乘客和空乘人員的表現都是非常出色的。希望這個真實的故事可以向人們展示:困境不是絕對的,一個糟糕的處境,也可以逆轉有一個好的結果。”

顫慄航班的悲情與偉大

能“回來”的航班終究是幸運的,而有些航班,成了歷史上著名的“幽靈航班”。其中,就有曾被拍成電影《7500航班》的“太陽神航空522號航班”。

2005年8月14日,太陽神航空(Helios Airways)522號航班,載著115名乘客飛往雅典,起飛不久就與地面失去聯絡。飛行時間預計一個半小時,但飛機實際飛行了超過兩個小時,一直在雅典上空盤旋。

原以為飛機被劫持,希臘空軍派出兩架F-16戰鬥機去靠近飛機觀察,卻看到驚人一幕——副駕駛趴在駕駛艙的儀表板上不省人事,另一名駕駛員不見蹤影,飛機處於無人駕駛的狀態。而客艙裡所有乘客都戴著氧氣面罩在昏睡,整個機艙裡寂靜得恐怖,活像一個幽靈航班。

沒過多久,飛機就從3。4萬英尺高空對地俯衝下去,在雅典東北方的馬拉松附近山脈墜毀。

事故調查發現,幽靈航班實際上是因為機務在做完機艙加壓測試後,忘記把加壓掣從手動模式變回自動模式,使得飛機到達高空後氧氣不足。而副機長未能及時發現險情,沒有戴上氧氣面罩,因此很快陷入昏迷。機長以為是空調失靈,去檢查駕駛艙後部空調裝置,也因缺氧暈倒,飛機隨即進入無人駕駛狀態。而客艙雖然有氧氣面罩掉下,卻只能支援12分鐘,12分鐘內,沒有機長去將飛機降低到氧氣充足的高度,乘客也因缺氧陷入昏迷和死亡……

整個過程中,只有機上一名曾在特種部隊服役的空乘,曾經揹著緊急備用氧氣瓶到駕駛艙,試圖給副機長戴上面罩挽救飛機,可惜最後飛機因為燃料不足,還是墜毀了。

在震驚世界的911慘案中,聯合航空93號航班的故事也曾震懾人心,被拍成了電影《顫慄航班93》——911慘案中一共有四架飛機被劫持,美國航空11號航班和聯合航空175號航班分別撞毀世貿雙子塔,美國航空77號航班被操控撞向五角大樓,唯有聯合航空93號航班,與劫機者同歸於盡,墜毀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片空地上,沒有造成更大的傷害。

當日機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沒有人知道全過程,但是也有痕跡可循:克利夫蘭的塔臺曾收到幾次來自飛機的無線電通訊——機長、副機長曾喊出“Mayday”(飛機求救訊號),並伴有搏鬥聲。一名戴著紅手帕的劫機者曾以炸彈威脅,迫使乘客向飛機後部轉移,並取代機長駕駛。因為一部分機上人員已經透過地面人員得知了世貿中心遇襲的訊息,他們開始反擊,所有人都在往頭等艙衝擊……

這一次,飛機雖然沒能回來,但整個機組和乘客卻以自己的犧牲,保住了更多人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