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音派】非土豪向,雙11怎麼買能“省錢”(耳機篇)

作者:胖居聊數碼

這類促銷季的大話題,一般來說很多音訊博主都喜歡列一大串清單,某紅書和某音都看膩了,洋洋灑灑幾十個型號,怎麼說呢,總給我一種欺負萌新或者強行恰飯的感覺。比如這個圖:

【純音派】非土豪向,雙11怎麼買能“省錢”(耳機篇)

對很多萌新來說,聽說過的大牌似乎就是最穩的,但很多廠家正是利用這些所謂的品牌溢價,透過低端產品來割一大茬子j c,其中的不少所謂大牌款式,可以很負責任地講,基本就是oem貼牌,也就是完完全全花錢買個牌子。作為一般音樂愛好者,這樣也無可厚非,畢竟面子很重要,起碼周圍人知道你聽歌用的是大牌,但如果真要注重音質,需要實用,那這錢就算花刀把上了。

相對的,別看不起真正的made in China,中國的製造業能力全世界都認可,但認可度最低的可能就在我們自己。如果逛一逛國外的論壇,就會發現“ChiFi神器”真的不少,比如hifiman的平板、靜電頭戴,或者Oriolus、UM的IEM,很多中低端產品也都是“超高性價比”,比如東莞的TRN、達音科,深圳的TFZ等等,要說自主研發,也有像倍聲、歌爾這樣蒸蒸日上的企業。

所以第一個結論是:要追求價效比,預算不高(1500以內)的情況下,國產優於國外所謂大牌。

當然如果預算就卡在1500以內,很多人又會糾結是買藍芽還是有線hifi。我覺得兩者互不衝突,甚至挺互補的。因為我自己就是多修,不同使用場景用不同耳機。

【純音派】非土豪向,雙11怎麼買能“省錢”(耳機篇)

一般出門的話,排除法,要麼藍芽真無線、要麼有線耳塞。像索尼wh1000xm5這樣的藍芽頭戴我個人認為不倫不類(送人很好用)。一來出街並不方便,即使體積再縮,它依然是個頭戴,無法揣口袋裡,因此必然要帶個包,二來這年頭氣溫逐年升高,大部分地區熱天遠多於冷天,頭戴捂得熱也會影響體驗。

【純音派】非土豪向,雙11怎麼買能“省錢”(耳機篇)

還有個不得不提的就是和眼鏡架衝突以及重量,我帶過包括蘋果AirPods Max、寶華PX7當然也有WH1000XM5等多個大牌的旗艦藍芽,長時間戴頭兩側都會壓得生疼,另外由於內建電池,一般這種藍芽耳機份量也不輕,蘋果和寶華分別重385g、310g,用了小型單元的xm5沒查到資料,不過肯定還是比俺的主力機r70x(210g)重不少,和當年索尼自己的有線耳機——195g的ma900、225g的mdr-1a一比,差距也挺明顯。

【純音派】非土豪向,雙11怎麼買能“省錢”(耳機篇)

至於真無線和有線耳塞,其實完全可以雙修,真無線當功能型耳機,聽個響或者隔個音就行,打遊戲、看影片這種殺時間需求完全可以滿足,充分用好它的易用性和主動降噪,選購建議是按手機型號選自家品牌即可,一般手機大廠都有自家真無線產品,蘋果AirPods、三星buds等,各種使用細節、體驗都會有最佳化,品控等各方面也有保證,雖然音質不如有線,但可以無腦衝新。

而有線耳塞就適合靜靜地享受、相對沉浸式的聽音,給日常快餐化的生活降一降節奏,用年輕人喜歡的說法,那叫更有儀式感。很多時候,生活需要調劑,一直一個節奏、一類產品,很容易乏味,如果加一個物件,能改變一下節奏,那麼生活自然會豐富一些。有快有慢、有藍芽有無線,才是完整、自由的生活。另外,藍芽耳機,在我的感知裡一直都算是一個純數碼產品,是一種快消類電子產品,裡面有高科技、有鋰電池、有各種軟體加持,而有線耳機在我看來更像一種藝術品,生命週期遠比真無線長,裡面是純硬體、純模擬的物件,從被動接受到驅動單元發聲是一整套完整的由電能轉聲波的過程,這樣的純物理轉化似乎更加迷人。所以,作個不很恰當的比喻,真無線是apple watch,是個電子玩具,也是可靠的數碼夥伴,有線耳機是機械錶,你需要上發條(加前端),需要保養,但它不含電子成分,有美妙的純物理轉換,它更像一種藝術品,與apple watch一樣,都能提升幸福感。

【純音派】非土豪向,雙11怎麼買能“省錢”(耳機篇)

如果室內用,有線hifi頭戴就是不二之選,而藍芽頭戴依然比較雞肋。在相對安靜的環境裡,藍芽的降噪失去了大部分存在意義,完全可以上個有線的全尺寸頭戴更好地欣賞音樂。此時肯定很多人會說大耳機推不動,還要上臺,這不更花錢嗎?但如果你看重的是音質,那麼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講,即使推不好,比如拿電腦的耳機口直推,絕大多數的有線hifi頭戴音質還是明顯優於藍芽頭戴和行動式頭戴。何況如今已經進入了低阻時代,像1500預算完全可以買到低阻神器拜亞dt900px,無論是音色的平衡性、準確性還是機器的做工、質感,都完全值回票價,如果還嫌貴,那還有899的飛利浦x2hr,依然是兼顧三頻素質、調音均衡性以及做工質感。單就這兩款,如果你能找出價格一樣、聲音更好的藍芽,算我輸。

【純音派】非土豪向,雙11怎麼買能“省錢”(耳機篇)

有線hifi頭戴在這個藍芽當道的時代已經淪為小眾。願意出新的廠家也越來越少,因為賣不動、走不了量,比如akg就基本不玩了,森海把消費者業務賣給瑞士助聽器廠只保留專業領域核心競爭力,拜亞照著清倉的架勢也把業務重心調整到了藍芽耳機上,美式作坊歌德屬於清心寡慾財務自由階段,佛系出新賣完收攤,剩下的時間拿去度假遊玩。以上四個牌子在國內可是響噹噹的“四大耳機廠”。連這第一梯隊都不怎麼玩了,其他廠還會繼續嗎?

所以我們看到,這年頭髮燒論壇在折騰、在熱議的,基本還是那些型號,比如“老三樣”,國產新冒頭的包括hifiman和金平面,國外focal的鈹振膜烏托邦、meze的平板算是難得有競爭力的新勢力,但價格普遍高企。既然走不了量,那就只能提高客單價。中低端被藍芽吃得過於乾淨,頭戴相比耳塞的潛在消費市場又小了一大截,所以就那麼幾個廠、幾款拳頭產品還能賣。此時,唯一的好處是大大減少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難度,同時,基本也不會翻車。

【純音派】非土豪向,雙11怎麼買能“省錢”(耳機篇)

所以,雖然有線頭戴很麻煩、使用率遠不如耳塞高,但依然有著一席之地,它是真正花不多的錢可以享受到高音質的解決方案。且市場環境和技術門檻自動過濾掉了各種不靠譜的廠商。全尺寸有線頭戴的產品壽命往往都很長,“老三樣”都超過了20歲,3家日系大廠的主力型號,鐵三角比較火的小風扇r70x是2015年出的,天龍d7200是2017年出的,索尼z7m2 2018年上市。

【純音派】非土豪向,雙11怎麼買能“省錢”(耳機篇)

這些2000-4000價位的中檔頭戴,不誇張的說,閉著眼買一副也不會翻車。其一是沒得選,連索尼這樣的消費電子巨頭都只在這價位出了一款有線頭戴,別的廠除了鐵三角,根本沒人玩長尾;其二是這些頭戴本身的產品力相對可以代表各家真實水準,是廠家的用心之作。老三樣自不比說,都屬於經典中的經典,繞不過去的型號,過個手再賣掉也不虧,都是標準的“老旗艦”,所謂旗艦,就是品牌調音審美的代名詞,所以無論森海拜亞還是akg,它們出的新品口碑往往不如老款,還是經典款更吃香,價格還香;鐵三角r70x這幾年也是“硬通貨”的水準,號稱集鐵家40年技術之大成,本身定位也是第一個高阻、第一個開放式監聽、第一個參考級旗艦,價格“區區”2000,這放耳塞圈根本難以想象,如今的旗艦入耳基本都過萬,頂級公模耳塞的門檻也超過了兩萬,這樣看頭戴是不是價效比賊高了?

【純音派】非土豪向,雙11怎麼買能“省錢”(耳機篇)

既然是省錢攻略,涉及的價位自然不會太貴,2000-4000的頭戴式耳機,大多都很香,各款型號都是一幫忠實使用者,各種評價大資料也足夠參考,按照喜歡的風格來選即可:索尼低頻好、天龍人聲優秀、森海hd600/650古典閉眼入、k701就治癒女聲+手辦,拜亞一般是絃樂路線,雜食就鐵三角r70x,但阻抗高吃點推力…如果還打算加錢,4000多的拜亞t1三代很值得考慮。

至於耳塞,這價位我還是推薦國產。比如飛傲的fh9、老人家的銅黃鸝、達音科禪PRO“官翻版”RBF。到了中端價位,大廠品牌溢價依然存在,國產的聲價比還有體現,拿標杆級的舒爾SE846、索尼M7、拜亞榭蘭圖相比,上述三款國產在純素質層面都或多或少會有優勢,有人說這幾個都上市多少年了?最早也是4年前的產品吧,那好,就以今年才上的森海ie600舉例,在這三款國產塞面前依然佔不到絲毫便宜,無論是整體的密度、聲場還是兩端的延伸感,包括這次森海粉各種吹的人聲,聽完後心裡換換冒出倆字——“就這?”。非要找個各方面素質能跟上的,5500的M9或許能算,但其中依然有2000的價差。

【純音派】非土豪向,雙11怎麼買能“省錢”(耳機篇)

當然,國外耳塞也有高聲價比的,但是得仔細找一找,比大耳難度高一些,直接給幾個推薦款供各位參考,都是日系塞:acoustune hs1300ss、jvc fw001、鐵三角ckr100。當然,還是那句話,有條件的一定要試聽!!!

全文完,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