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覺民給妻子的遺書,使人奮起,催人淚下

廣州市先烈路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中外聞名。1911年4月27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在廣州市發動推翻清政府統治的武裝起義。起義者進攻兩廣總督署等軍政機關,血戰一晝夜,起義失敗。

林覺民等100 餘人英勇犧牲,後經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冒險奔走收殮,叢葬於黃花崗者72人。此次起義雖告失敗,但先烈的光輝業績和英雄氣概,卻鼓舞了全國人民,成為武昌起義勝利的前奏。林覺民則是72烈士中傑出的一個。

林覺民給妻子的遺書,使人奮起,催人淚下

1887年生於福建。14歲進入福建高等學堂,開始接觸民主革命思想,他非常推崇西方的“平等”“自由”學說。由於他性格剛直,敢於鬥爭,每當學校中鬧起風潮,總是被推為首領。課餘論及時事,他總是慷慨陳詞:“中國非革命無以自強。”

1911年春,同盟會為了給清朝以致命的打擊,決定抽調各地精英,在廣州發動一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林覺民為了參與籌備工作,第一批來到香港。同盟會的領導人黃興見到他,高興地說:“意洞來,天讚我也。運籌帷幄,何可一日無君?”林覺民隨即回家鄉福建召集革命同志,10 天后趕了回來。他在臨陣前,給妻子等親人寫了幾封絕筆書,感人至深,被譽為“革命黨人一篇高尚純潔的情書”。

林覺民給妻子的遺書,使人奮起,催人淚下

林覺民給妻子的訣別書,寫在一方白手帕上,婉轉千餘言,把對妻子兒女的情愛和捐軀報國的激情融為一體。他在動筆寫這封訣別書時,想起妻子的情愛,肝腸欲斷。他19歲與陳意映結婚,雖是奉父命成婚,但夫妻感情極好。他曾對人說:“吾妻性癖、好尚與餘絕同,天真爛漫女子也。”在日本時,他著有《原愛》一文,論男女愛情之真理,被朋友們稱讚為“理義公正,才情高絕”。

林覺民在回顧昔日與妻子花前月下、並肩攜手、“何事不語,何情不訴”的甜蜜生活,敘述自己十餘日前回家鄉時,欲吐真情而不能,“惟日日呼酒買醉”的悲痛心情之後,極力發揮了個人幸福與國家命運休慼相關的思想。林覺民的兒子已有5歲,他妻子又有了身孕,在這與親人訣別之際,他自然不能不想到可愛的孩子……林覺民揮筆疾書一直寫到第二天破曉。

他把信交給一個同志,說:“我死,幸為轉達。”這封遺書,直到3天后,他殉難了才轉到陳意映手裡。讀了這封信使人奮起,催人淚下: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

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轂?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

林覺民給妻子的遺書,使人奮起,催人淚下

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汙吏虐民可以死。

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我死,吾能之乎不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破鏡能重圓?則較死為苦也,將之奈何?

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人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吾今死無餘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5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

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又或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我死後,尚有二意洞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