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安妮日記》感想一:從《安妮日記》裡看猶太人的家教

《安妮日記》寫作的背景是:

二戰期間,德國納粹搞種族主義,大肆屠殺猶太人。而作為猶太人的一個小女孩——安妮(1929年生),為了躲避納粹的搜捕迫害,隨其家人躲避在一個密室裡。很不幸,在躲避了3年(其值13-15歲)後,最終這個密室還是被納粹發現了,主人公與其家人、以及其他的4名躲藏者被納粹發現後,送往集中營,最後病死。

讀《安妮日記》感想一:從《安妮日記》裡看猶太人的家教

安妮

真是很難想象,一個13-15歲的小娃娃,竟然能有這麼深的思想。她的見解,可以說超過一些現實中的30歲以上的普通女子和男人。

令我吃驚的有三點:

1。我作為一個成年人,都能從她的日記裡學到些東西,可見,不是她的見解夠深,就是我這個成年人太幼稚了。學到的東西有兩類,一類是可以直接歸功於作者的,比如,作者的思想,技巧,這些本來就屬於作者的才華,也是較為人們值得學習的。第二類,也是歸功於作者的,但這不是直接歸功於作者,而是間接歸功於作者。舉個例子來說吧。比如,我們發現了古代的一粒糧食。據此可以研究那個時代的飲食、糧食儲存等狀況,但是,這種具有歷史價值的東西,不是勞作者有意提供的,而是由於時間的因素,它自然具備的。本文所談的猶太人的家教等問題,就是此類。安妮顯然沒有為我們提供有關家庭教育或者有關猶太人教育的知識之目的,但是,可以從她的日記裡發記載的日常事情發現這些東西。本文所談的家教和學習就是這種間接的學習到的東西。

2。當然,我也能從她的日記裡體會到她的深刻的東西,這和我學習到的不同,這是我本來就有的認識,只是沒想到,一個孩子有跟我一樣認識。

3。我跟她有些共同的認識,但只有認識還是不夠的,認識了還要去改變。她比我強的是,她認識到了問題,可以以日記為鏡子,逐漸地去改變自己,可是,這種有意識地去改善自己的人有多少呢?據我所知,曾國藩是這樣的。

今天,我只是談有關教育和家教的內容,即1中的間接的學習到的東西/感悟。

安妮之所以有深刻的東西,除了得益於她的聰明這個因素外[1],還因為她每天堅持學習,而且學習的內容很豐富。當然,這也得益於她的家教。

以下是其藏身密室後的日記所記錄的生活。

一,有關家教的記錄:困境中的書香氛圍

在朝不保夕的隨時可能被捕迫害的環境中,仍然保持著良好的書香氛圍,比如,作息規律,訂購課程,聽古典音樂。。。

如,“我最近沒怎麼學習。我給自己放假放到九月。爸爸打算到時候輔導我,當然得先準備好課本。”可見,即使在密室中,仍然有放假和學習的作息規律。而並沒有只是躲藏而不學習。而父親也是有重視教育的;當凡·達恩太太和其母親用荷蘭語交流時,她記錄到“如果你聽見她們蹩腳的發音,你會笑破肚皮的。我們已經懶得糾正她們了,這一點兒用也沒有。所以,凡是我引用媽媽或凡·達恩太太說的話,我都會使用正確的荷蘭語,不再鸚鵡學舌,把她們的錯誤重複一遍了。”(1942。9。2),可見,她的荷蘭語功底還是有的。

“庫格勒先生每隔一週就會帶幾本給我這個年齡的女孩看的書。我對《無憂的約普》系列故事著迷得要命。我喜歡西西·範·馬斯費爾特寫的每一本小說……”

(1942。9。21)如果我們認為她讀的或者喜歡的只是小說,那就錯了。“我開始學功課了。在法語上用了不少工夫,每天都死記硬背五個不規則動詞。誰讓我把學校裡學的差不多忘光了呢。“

“大家一致認為,我是個淺薄無知的孩子。我可不想到了十四五歲還這麼無知,所以第二天我學習得特別用心。他們還談了我看書的事,這也不准我看,那也不讓我讀。比如媽媽正在看的《丈夫、妻子和僕人》,就不准我看(瑪格特卻可以看!)。他們說得等我的思想變得更成熟,像我的天才姐姐一樣才能看。隨後,他們又談起我對哲學、心理學和生理學的無知(我趕緊翻開詞典查這些詞語的意思),說實話,我對些東西真的一無所知。不過走著瞧,明年我就不一樣啦!”(1942。9。21)

在此處,我們可以發現,她的媽媽也是愛讀書的;她的家庭對孩子的讀書是有計劃/選擇的,例如,認為哪些書是她該讀的,哪些是不該讀的(且不論這種計劃科學與否);家庭的書香氛圍是有的,如他們對安妮談起了她對哲學、心理學和生理學認識,儘管他們認為安妮對哲學心理學和生理學無知(不管這種認識科學與否),我想知道的是,現在,我們有多少家庭有意識地詢問過、評論過或者注重孩子對哲學、心理學和生理學有什麼樣的認識呢?我想,這可能是我們連意識都沒意識到的問題,可是,他的家庭卻起碼對她孩子發表了看法(儘管這個看法科學與否是待定的,但是,我想說的問題是,不是做法對不對,而是我們的家庭根本就沒有做法意識[2])。

安妮的爸爸病了的時候,“爸爸想讓我開始讀黑貝爾和其他德國名作家的書。我現在看德語書看得很順暢了,雖然還是喜歡念出聲,不習慣默讀,可還過得去吧。(但我會習慣的。)爸爸從書櫃裡取下了歌德和席勒的劇本,打算每天晚上讀一點給我聽。我們已經開始讀《唐·卡洛斯》了。媽媽也學爸爸的樣子,把她的祈禱書塞在我手裡。”,可見家教極好。

可見,猶太人能給世界貢獻很多大師,如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絕不是偶然。

又如,“還有件讓人期盼的事呢:貝普給瑪格特、彼得和我訂了一套速記函授教程。等著瞧吧,到明年這個時候我們就是速記高手啦。不管怎麼說,會用密碼寫東西真的挺好玩兒。

(1942。10。1)在生命隨時不保的情形下,還這麼期待課程,真是難得。

“我獲得許可可以多看幾本成人看的書了。眼下我忙著讀妮可·凡·祖赫特倫寫的《伊娃的青春》”。

。。。。

二,有關安妮個人學習的記錄

“彼得很不情願地學著英語。我們已經弄到了一些課本,我還從家裡帶了許多筆記本、鉛筆、橡皮擦和標籤貼。皮姆(爸爸的暱稱)讓我教他荷蘭語。我很樂意,條件是他得教我法語和其他科目。不過他也太差勁了,總是犯些你想都想不到的錯誤!”(1942。9。21),可見,安妮在小的時候,就知道知識是多麼珍貴,或者多麼愛學習,即使教了別人,也想著希望能從對方那裡學到些什麼。

以下這是13歲的安妮幻想中的購物清單(因為她在藏在密室,所以只好幻想戰後的購物清單)“

……

兩個錢包,一套溜冰服,一雙溜冰鞋,一套化妝品(包括粉餅、粉底霜、潔面霜、防曬霜、棉花、急救包、胭脂、口紅、眉筆、浴用鹽、爽身粉、古龍香水、肥皂、粉撲)。

再加上四件毛衣,每件1。50盾;四件女式襯衣,每件1。00盾;零雜物品,每項10。00盾;以及書籍和禮品,每樣4。50盾。”(1942。10。7)

清單中,多數都是衣服枕頭等必須品,其中也有運動用的溜冰鞋等,可見,她是愛運動的人。

在列舉完了要購買的圍裙、睡衣、鞋子、化妝品以後,也沒忘記還有書要買。這一點做法是不是比現在許多的成年女人的購物清單,都要科學合理得多呢?

又如,“我忙壞啦。昨天翻譯了一章《美麗的莉芙邁絲》,還摘抄了很多書裡的詞彙。然後做了一道討厭的數學題,又翻譯了三頁法語語法。今天學了法語語法和歷史。我實在不想每天做那些可怕的數學題了。爸爸也認為它們非常的煩。

雖然比起爸爸來,我的數學稍好一點,可其實我們兩個都不怎麼樣,經常得請瑪格特幫忙。我還在努力學速記,我喜歡這門課。瑪格特、彼得和我三個人中,我的進步最大。

我讀了《風暴的家庭》。它很不錯,但比不上《無憂的約普》系列。這兩本書裡有些相同的字眼,不過這不奇怪,是同一個作者的手筆嘛。西西·凡·馬斯費爾特真是個了不起的作家。以後我一定也讓我的孩子們讀她寫的書。

另外,我還讀了很多科爾納寫的劇本。我喜歡他寫的東西

例如,《海德薇格》《來自不來梅的堂兄弟》《家庭女教師》《綠色的多米諾骨牌》等。”(1942。10。14)。可見,學習的範圍是很多的。

“爸爸和我整理了床鋪,隨後我學了五個不規則法語動詞。真用功,是嗎?

瑪格特和彼得在我們的房間裡看書,莫西挨著瑪格特,蜷縮在沙發上。我記完了單詞,也和他們一起看書。我讀的是《森林永遠歌唱》。非常優美的一本書,感覺與眾不同。我快看完了。”(1942。10。20)

又比如,安妮喜歡了她姐姐的一本書,看入迷了想晚些還回去,可是姐姐也想繼續看。其父母因此還指責了安妮呢。真不知咋回事,她怎麼就那麼愛讀書?當然她家人應該都是不厭煩讀書的。

能體現良好家教和其愛讀書學習的地方很多,比如,節/生日期間(記住,這是在躲藏納粹迫害的密室、與外界物質交換需要冒極大的困難和風險的時期的節/生日)贈送禮物,有贈送書籤的,還有在贈鞋子的時候夾帶贈送詩歌的;收聽廣播時,除了收英國等國電臺外,不得收德國電臺,但是德國古典音樂廣播除外。

總之,《安妮日記》裡體現了良好的家教和愛讀書的氛圍,能在朝不保夕的隨時被抓走迫害的密室裡,仍有這樣的家教和作風,真是令人歎服。

註釋:

[1]當然,不是指天才、神童的那種聰明,而是和我們普通人語境中一樣的聰明。

[2]也許是大部分家庭,也許是少部分家庭,我沒有調查,所以不知道,但是據我所在的家鄉——我居住的農村看來,是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