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末代皇帝孫皓:初期英明後期昏聵,被魯迅稱作“特等暴君”

延康元年(220),曹丕強迫漢獻帝讓出皇位,隨後登基為帝,建立了曹魏政權,在標誌著大漢王朝退出歷史舞臺的同時,這一事件也宣告了狹義上的“三國”時代正式來臨。次年,劉備宣稱為了延續大漢國祚而在成都登基。又過了八年,既沒有得到漢帝禪讓,又非漢室宗親的孫權在江東稱帝,三國局面終於奠定。

東吳末代皇帝孫皓:初期英明後期昏聵,被魯迅稱作“特等暴君”

景元四年(263),蜀漢被曹魏所滅,兩年後曹魏又被司馬炎建立西晉取而代之。相比之下,三國之中建立最晚的東吳卻憑藉著得天得厚的地理優勢得以存續了五十二年。東吳的長壽得益於長江天塹的保護,而它的覆滅則與被魯迅稱作“特等暴君”的末代皇帝孫皓脫不開干係。

孫皓是孫權第三子孫和的長子,生於東吳赤烏五年(242)。據《三國志》記載:“生男,權喜,名之曰彭祖。”傳說中彭祖活了八百多歲,孫權選擇這個名字,可見他對孫皓確實十分喜愛。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孫皓之父孫和,作為孫權寵妃王夫人之子,孫和自幼便備受恩寵。孫皓出生前一年,原本的太子孫登病逝,臨終前推薦立孫和為新任太子,而孫權也採納了其建議。

東吳末代皇帝孫皓:初期英明後期昏聵,被魯迅稱作“特等暴君”

然而,孫和登上太子之位卻招致了弟弟孫霸和長姐全公主的忌恨,這二人聯手暗中勾結朝中大臣誣陷孫和,晚年的孫權竟也信以為真。最終,王夫人鬱鬱而終,孫和則先是被廢黜,孫權去世後又緊接著遇害。孫和死後,正妃張氏跟著殉情而死,孫皓和他的三個異母弟則在生母何姬的撫養下長大。

永安元年(258),孫權的第六子孫休被宗室大臣孫綝擁立為帝,孫皓被這位新君封為烏程侯。永安七年(264),孫休去世,他雖有子嗣,但由於死時不足三十歲,幾個孩子的年紀實在太小。當時蜀漢剛剛滅亡,東吳國內因畏懼曹魏更進一步的行動而人心惶惶,再加上交趾郡發生叛亂,一時間舉國上下都希望有一位能夠主持大局的新君繼位。

東吳末代皇帝孫皓:初期英明後期昏聵,被魯迅稱作“特等暴君”

於是,當時二十三歲,且名聲不錯的孫皓被迎上了皇位。據《江表傳》記載:“皓初立,發優詔,恤士民,開倉稟,振貧乏,科出宮女以配無妻,禽獸擾於苑者皆放之。當時翕然稱為明主。” 然而,在初期施行善政取得一些成果和好名聲後,孫皓很快志得意滿,開始不再關心國事,轉而追求享樂。

對此,史書記載道:“皓既得志,粗暴驕盈,多忌諱,好酒色,大小失望。”甚至,當初擁立孫皓登基的濮陽興、張布因為暗中感到失望而直接被孫皓處死。更加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孫皓在處死張布後竟然若無其事般將張布的女兒納入後宮,並封為美人。

自此之後,孫皓便一發不可收拾,當初是孫休將父親遇害後孤苦無依的他封為烏程侯。然而,孫皓卻因為害怕皇位受到威脅而把孫休之妻逼死,緊接著又將孫休的長子、次子誅殺。另外,孫皓還十分寵信只會溜鬚拍馬而無真才實學的尚書岑昬。對內殘暴濫殺、親近奸佞的同時,孫皓將外事委任給了陸遜之子陸抗,這倒是個相當正確的選擇。

可惜的是,隨著陸抗於鳳凰三年(274)去世,孫皓再也沒有了可以依靠之人。天紀三年(279),西晉大軍在杜預、王渾、王濬等名將的率領下兵分數路進攻東吳,一路上吳軍望風而靡。次年初,率領水師順長江而下的益州刺史王濬兵臨石頭城,孫皓效仿當年的劉禪自縛出城投降,東吳宣告滅亡。

孫皓投降後被送到洛陽,並被封為歸命侯,可惜此時安樂公劉禪已經去世,否則兩位亡國之君倒是可以促膝長談。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司馬炎在召見孫皓時很高興地表示自己早就為孫皓準備好了座位,而孫皓從容回答道:“臣子南方,亦設此座以待陛下。”三十多年後,司馬睿南渡後在昔日東吳的都城建立了東晉王朝,孫皓之言得以應驗。

值得一提的是,建衡二年(270)時孫皓曾因后妃王夫人去世悲傷不已,幾個月都沒有露面,且王夫人的葬禮奢華到了反常的地步。大約正是自此開始,孫皓性情大變,於是民間根據這些線索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那便是孫皓其實早已遇害,將其取而代之的是與孫皓外貌相似的外戚何都。這一說法被《三國志》記載,可見當時確實有不少人認可。不管事實如何,作為我國曆史上的著名暴君,孫皓在位前後期確實呈現出了巨大反差,而這也為東吳的覆滅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