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爆這位90後作家!

關於什麼是優質的文學作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古往今來這個領域的大家們,也發表過自己的看法。

但目前來看,1909年,英國作家威廉·J·朗,制定的七項文學標準,最為具體客觀且可執行。

這七項標準分別是:藝術性,暗示性,知識價值,精神價值,永續性,普遍性和風格。

具體解析如下:

1.普遍性:

優質的文學作品,跨越性別,種族,文化和時間障礙,對每個人都有吸引力,具有普遍影響心靈的力量。

2. 藝術性:

它對每個人都具有審美吸引力,因此具有美感。而所謂的具有美學吸引力的文學作品,意味著它揭示或傳達了隱藏的真相和美麗,並且在寫作中擁有一種甚至充滿詩意的美感。

3.知識價值:

它激發了批判性思維,豐富了抽象和推理的心理過程,使人意識到了生活及其本質的基本真理。而值得一提的是,具有知識價值的文學提倡批判性思維,將讀者帶入了一個灰色地帶,從而增強抽象和基於理性的思維過程,並使讀者專注於生命和自然的基本真理。

4.暗示性:

一部具有啟發性的文學作品,依靠情感力量來傳達細微差別,象徵主義,暗含的意義,意象和資訊。從而在普通生活和經驗層面上,超越並賦予人們遠見卓識,揭示並喚起人們的情感力量。

5. 精神價值:

具有精神價值的文學,激發了內在的精神和靈魂,並具有激勵和啟發讀者的力量。

6.永續性:

所謂永續性,是指優質的文學作品,具有經受時間考驗的能力,它們某種層面上是特定時間的產物,具有一定的時效性,但它們所要表達的精神核心,同時又是永恆的,在餘下的時間空間永不過時。

7. 風格:

風格是指作者表達其思想的獨特方式。正如香奈兒所言:時尚易逝,風格永存。優質的文學作品都帶有個人風格,它透過自己的思想,形式,結構和表現方式,來提出獨特的看待什麼的方式,並具有打動人心且令人難忘的能力。

吹爆這位90後作家!

在讀陳春成的《夜晚的潛水艇》時,忍不住想到了這些文學標準,因為這部作品在我心中打分很高,所以難免會去探究一下,排除個人喜好以外,綜合去評判這部小說,它夠得上真正優質文學作品的標準嗎?讀過的書友大概都知道,它是完全達標的。

而從私心裡來說,我個人偏愛想象力敏銳,意象豐富的作品,和愛因斯坦同樣的看法,我也認同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力環繞世界。

而形成事物的過程,大約由三部分組成:

構想(想象力),然後是感知,然後是行動(半徑)。

所以,文學想象力,是我最為看重的部分,甚至於每每讀類似陳春成,黃錦樹之類作家的作品,都感覺是想象力的一次供氧,好像被貧瘠勞碌耗盡的想象力,再次在窺見瑰奇世界時,得以滋養和延續。

這本書的文字和意象,美到我貧乏的詞彙難以形容,彷彿鳥棲樹,魚潛淵,讀完整本書後,我只想到一句詩: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我好像在作者的文字世界裡,夢遊了一番,醒來後只有吉光片羽的記憶,但足以驚豔和慰藉平凡的生活。

而上週的讀書會上,大家也交流了很多讀後感,簡單分享出來,希望可以為喜歡這本書的人,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

吹爆這位90後作家!

書友【靈兮】說:

陳春成的文字靈動恣意,語感順暢,寥寥幾個字就鉤出畫面感,句子之間流轉起伏如有神助,讀這樣的文字能喝醉會上癮。

他的小說跟傳統小說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最終並不會將讀者帶到一個意義或是結論,他不會教育誰啟迪誰,而只是描繪一種融貫古今跨越邊界的虛無。

被傳統和常識所圈養的邏輯和意義,都在這樣的文字中變得無足重輕,幻想成為了最核心的要素,結構也是動態的不穩定的,文字中那種被我們熟知的內在的秩序,被陳春成的筆一番穿針引線,頃刻間之間就徹底瓦解掉了。

現在還無法判斷這樣的小說和寫法,對於文學傳統的衝擊和影響是什麼,但很顯然對於人生經驗匱乏的作者,用奇思妙想和腦洞大開來彌補現實生活經歷不足的短板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書友【橙子魚】說:

生命是如此虛妄的東西,真實不過是種自我體驗。上天本來要人一切從心出發,但他忘記讓我們在物質上充盈的活著。

所以純粹的藝術家結局總會不太好。但另一個極端,純粹市儈的人卻像是生活的反派,也不會太得意太久。

也許在某個微妙的時機裡,我們放飛想象,如同世界之王,自我的世界太大,空闊到不堪重負;我們或者做個精明的和尚,把佛經和錢權放在一起,華光彼此映照,各有各的勝場。

我的「潛水艇」遺落於十七歲的一個輕描淡寫的夏日午後,從此我憨吃酣睡極「正常」的活著。有時為我那天然的敏感的丟棄後悔,有時卻慶幸自己的世俗。

但是午夜夢迴,真想像書中一樣做一個雲彩管理員,在無限的失望中,充滿夢想的活著。

這當然是孩子氣的逃避,但是逃避是不是找回「潛水艇」的一條道路呢?我終究在猶豫中疑惑而怯懦著。

吹爆這位90後作家!

書友【劉亦舟】說:

這是一本在我看來遊離在現實與夢幻之中的書,似實非實,似虛非虛,讓人辨不清真假。

相信有很多人讀完這本書都會有很多疑惑和好奇,這本書寫的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我們存在的世界是否真的存在,這麼多未被人發掘的秘密。

其實這些在我看來都已經不重要了,你若認為它是真的,那你便活在夢中,若你認為它是假的,那它便存在於你的夢中。

本書描述了九個由真實口吻敘述的不同的夢幻故事(相比魔幻我認為用夢幻更貼切),但九個故事中其實都蘊藏著命運牽連這一話題,現實與夢的命運牽連,過去與現在的命運牽連,這裡與千里之外的命運牽連以及自己與他人的命運牽連。

令我收穫頗多的故事應該是《裁雲記》了。在《裁雲記》這一故事中,主人公因為不知道自己要選擇什麼職業而終其一生,就像他所說的,選擇了其中一種,就代表失去了無窮減一多種選擇。

我現在也處於像主人公一樣的境界當中,既害怕獲得又害怕失去,怕掉入某一洞穴後就再也出不來,即想要某一洞穴中最深處的果實,又想要體驗其他洞穴的風景。

但我現在或許知道我該怎麼做了,就像主人公那樣,在各個洞穴中穿梭遨遊,直到掉入某一個讓我甘願為之付出一生的洞穴為止。

書友【立冬】說:

夜色下,深海里的潛水艇,遠遠望去,那麼孤寂。潛水艇內,或狂歡,或安靜,外人無法窺探。

作者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世界,絢爛瑰麗,又朦朧而難以捉摸。故事中的人物,常常有著與世人不同的奇思妙想,行為表現異於常人,內裡思想天馬行空。

他們似乎不求理解,怡然自得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若有人想把他們拉出來,好迴歸「正常的」現實世界,便會造成他們的痛苦。

天馬行空之下的,是什麼?是獨劃一個烏托邦的世界,存續著心中的理想。可世界不止我一個,應該邀誰,來演一場永恆和諧的戲碼?

我願意放棄一切外在,可世界不會留我一個人。世界建構了一場大夢,我是夢中人,更願做夢中客,企圖佔領決定意志的高地。又常常以失敗告終。我微弱的意志,掰不過世界操控命運的大手。

讀罷,似乎體味出一種孤寂的苦。這份苦,掩藏在華麗的文字之下:想追逐極致,想活在永恆,想得到最美最好的。

如此,便註定了失望,落入求不得的苦。諸行無常,海會枯石會爛,若執著恆常,便產生痛苦。諸法無我,世上根本不存在可持續、獨立存在、可以主宰的我,若執著這個我,亦產生痛苦。

慧能禪師望著飛揚的幡,一語道出,「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世界紛紛揚揚,也許自性如是,只是我們的心決定我們看到的是什麼。

吹爆這位90後作家!

書友【鹿洛】說:

當我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我感覺作者不像個只有30歲的寫者,他對文字的把控,像是一個已經寫了很多很多年的中年人;他的語氣和思想,也更像是一個有了一定人生閱歷的中年人。

只有他的想象,變幻莫測,出其不意,瑰麗壯觀,像是一個充滿了激情的少年。

這本書我看得很慢,很多地方都要重複看兩三遍,不是看不懂,而是需要反覆回味。

有的地方我需要跟上作者的想象,在腦海中跟著書中的描述,細緻而完全地構建出作者筆下奇幻的世界;有的地方是因為覺得作者寫得太好了,不由得重讀一遍去再次領會其中的精妙。

有時候我會覺得作者的想象我也曾經有過,只是沒有像作者那樣發展成一個完整宏大的規模,並能夠用文字舒緩而幽然地娓娓道來。

在看小說的過程中,我總是感覺是在一個陰雨天,總是彷彿處在回憶之中,有種陰鬱又像隔著一層什麼的感覺。

在整本書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想象力的迷戀和肯定,有時候我甚至都相信了作者想透過文字傳達的意識——如果一個人的想象力足夠強大和堅定的話,他是可以透過想象來改變客觀世界的。

書友【苗紅川】說:

我其實是特別喜歡三聯出版的書,之前一直關注的都是專業領域的書,很少看三聯出版的文學書籍。

這本《夜晚的潛水艇》,自己覺得書中有好多值得想象與反思的空間。特別是第二章《竹峰寺—鑰匙和碑的故事》,其實這一章反映了一些列糾結與妥協的矛盾心理。

糾結在於作者能在寺中安靜的嗜睡卻靜不下心參讀經書、本培的父親希望做生意能得到佛祖庇佑卻不願意兒子出家、本培自己願意出家卻戒不了打遊戲、慧航師傅身居寺廟卻心往官場等等;

而妥協在於慧燈師傅雖已出家但端午、中秋、過年還要回家團圓、要求徒弟本培準守戒律但仍允許他打遊戲、一心想專注佛學但作為主持,還是要去參加縣裡的宗教會議。

普通人遇到挫敗時,都羨慕那些隱居人的平凡生活,但熟不知,當真正投身其中,才覺得曾經羨慕與嚮往的生活,自己可能並不完全的適應。即便自己能夠適應,但由於千絲萬縷的無奈,仍不可能與這個大社會完全脫離聯絡。

每個人都是在糾結與妥協的自我鬥爭中,走完一生,只是糾結與妥協的內容不同而已,真的無需逃離,也無需羨慕他人的人生和生活。

吹爆這位90後作家!

書友【林七夕】說:

作者以尋找博爾赫斯,扔在深海中的那枚硬幣的潛水艇為切入點,也延伸了博爾赫斯在《小徑分叉的花園》裡的時空觀。

每個星球都隱藏在其他的時間維度裡面,這些不同系列的時間裡,都有不同時間的岔口,或是交錯,或是平行,又或是相互靠攏或是分離。

但是在另外一個時間的維度裡,總是有不同的可能性。而1998年海水的迷宮中那艘被困住的潛水艇,遇到了來自另一時空裡的陳透納的幻想潛水艇,是否就是這樣的可能性?

少年時期的陳透納穿梭在任意時空的幻想,是不是就是對平行時間線的探險?而幻想與現實的交融,或許也被印證於那晚海水中的相遇?

或許我們都會在幻想與現實之中,設立一條近似於潛入夢境時的模糊又堅挺的分割線。可是,我們是否想過,我們的幻想裡的事情也許真的存在於另一個時空呢,他們可能是我們這個星球上的復刻,也可能是歷史的扭轉帶來的不一樣的可能性。

從另一方面來說,只不過現實有著太堅硬的外殼,鈍化了我們的想象,導致我們很少去思考另外一種可能性。

因為在所有的平行時空裡,可能只存在我,而沒有你;可能有你,卻沒有我;也可能沒有你,亦沒有我;可能有另一個你和另一個我;可能有現在的你和現在的我,而這個時空就是現在的時空。

另外,這一對現實和幻想,平行時空的設限,是不是也映射了我們對於自我評價的設限呢?

三十歲的陳透納用十六歲少年的盛大想象,落盡之後的青煙開始作畫。他曾經衝破過現實裡禁錮的枷鎖,探索自身的潛力。在潛水艇懸停在十六歲的永恆夜晚,往後餘生,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才能的平庸」。

時間是一座小徑分叉的花園,他有著多種時空的可能性。那麼,也請相信,來自於自身的存在的多種可能性吧。

書友【進擊的石頭】總結說:

夜晚的潛水艇第一篇講「動念」。第二篇講「歸藏」。第三篇講「神隱」。第四篇講「沉溺」。第五篇講「玄空」。第六篇講「虛妄」。第七篇講「寂滅」。第八篇講「夢魘」。第九篇講「超脫」。

吹爆這位90後作家!

以上就是本期讀書會精選的書友分享,再次感謝本期參與的所有書友。

文 | 讀書會觀點集合

圖 |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