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詩人很美的一首詩,意象瑰麗不輸李白,最後10字令人太羨慕!

王維詩中有一句是這樣說的:“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意思是在聖明天子的時代是不應該有什麼隱士的,東山客應該是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謝家,采薇則是用夏商周時代的典故,時間的跨度很大,從另一個側面強調了前一句議論 的真實性。

反過來說有政治理想的人被迫隱居,一般都是在政治不清明,時局動盪的時代。當一個朝代失去生氣走向遲暮,政權就會從內部開始腐敗,當統治階級內部全部變成尸位素餐混吃等死的人,這裡也就沒辦法容納外來的救星了。統治階級睡著了,他們不想讓人叫醒他們,岳飛如是,辛棄疾如是;或者是觀念固化成印度那般,階級之間不可逾越,出於對某些人種和階級的歧視,將文人的晉升之路全部斬斷,魏晉如是,元朝如是。

有政治理想的人都正直,還沒有認識到世間的灰暗和中庸,也就容易舊居高位的當權者,因為鋒芒太盛,刺痛了中庸的心。

明代詩人很美的一首詩,意象瑰麗不輸李白,最後10字令人太羨慕!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就是明朝人的一首詩,作者叫張萱,也是當時的一位才子,後來中了科舉走入仕途,正準備大展拳腳做出一番事業以“上致君,下澤民”,不辜負自己的十年苦學,然而後來在一些事件中得罪了頂頭上司巡撫大人,也許是新人的憤然,也許是對時局的徹底失望,張萱就此隱居,再不出仕。他寫下的這首詩雖然是在描寫別人,但其實字裡行間也充斥著自己的情感。

奉和濲師趙相公懷山八詠用韻 其七 湧雪寒翁

明代:張萱

洞闢千年秘,寒深五月天。遙聞塵是玉,曾否火生蓮。

坐石看雲起,披裘對鹿眠。山中無甲子,高臥不知年。

明代詩人很美的一首詩,意象瑰麗不輸李白,最後10字令人太羨慕!

從題目上來看這首詩是與其他人唱和的作品,是一共8首的組詩中的第7首,主要的內容則是在描寫一位寒翁,也有人說這位寒翁其實就是詩人自己,因為這首詩的創作年代不確定,所以這件事情也無從推斷,我們來看詩的內容。

第一句是在大概描寫時間和地點。洞府開闢以來,已經藏滿了千年的蒼茫和秘密,正是人間的五月天,山間卻是幽深莫測,清寒徹骨。

第二句的意象非常華麗而縹緲,塵與玉,火與蓮,在最不可思議的碰撞中,撞出一片氤氳之氣,體現了山中與世外的天塹之隔,也是襯托隱居生活的縹緲如仙。在山中的日子不像在塵世,千百年也就是彈指一揮間,世間過去了千載萬載,隱居的生活依舊沒有什麼變化。

明代詩人很美的一首詩,意象瑰麗不輸李白,最後10字令人太羨慕!

第三句具體的描述山間這位寒翁的生活,用的意象同樣縹緲,襯托出一片仙雲茫茫。坐在大石頭上,看著雲彩慢慢從天邊升起、聚集,飄搖在萬里長空中;披著厚厚的裘襖,對著山中的鹿睡著了。

雲與鹿其實都有著隱士的特徵,雲在天空中沒有任何束縛,只是隨著自己的心情恣意飄來飄去,而鹿在山間,亦是如此,跑跑跳跳,自在無憂。而且鹿也是道士及隱士常用的意象之一,其本身就帶有著仙氣。

明代詩人很美的一首詩,意象瑰麗不輸李白,最後10字令人太羨慕!

最後一句則是對時間的進一步感嘆,山中沒有天干地支,沒有六十甲子這些說法,高高的臥在白雲之上,不知道世間是何年月。

高臥不知年,這是一種完完全全的出世,只有當世間的一切對自己都失去了意義,隱士才能夠心安理得的徹底忘記曆法的存在,不再關心世外的生活如何如何,只是躺在山間的石頭上,看雲捲雲舒,過好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