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廢長立幼,選擇暴君楊廣,他是如何考慮的呢?

隋文帝楊堅是一個非常懼內的皇帝,他的岳父是獨孤信,獨孤信和楊堅的父親楊忠都是出生關隴集團,但楊堅家族並沒有獨孤家族實力強。獨孤信的三個女兒,兩個做過皇后,一個追封為後。再加上獨孤信的戰功,使得獨孤家族成為一個“三朝”皇親。獨孤氏在楊堅代北周自立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楊堅也很對得起獨孤氏,獨孤氏活著的時候,楊堅沒有其他的女人。作為九五至尊,楊堅上也是喜歡妙齡少女的,有一次臨幸了一個尉遲家族的小姑娘,結果這個小姑娘被亂棍打死。以後沒有女性敢跟作為皇帝的楊堅有接觸,避免引火上身。

隋文帝廢長立幼,選擇暴君楊廣,他是如何考慮的呢?

楊堅和獨孤氏的兒子中有機會繼承皇位的是長子楊勇和次子楊廣,就能力來講,兩個兒子中次子楊廣更突出,隋滅南陳的過程中,隋軍的最高統帥就是楊廣。楊廣這一生唯一吃虧的就是自己尷尬的老二位置。作為次子,他被封為晉王,皇太子則屬於他的大哥楊勇。他必須想辦法扭轉過來,想辦法爭儲,他要攻克的第一關就是母親獨孤氏。

獨孤氏過於強勢,甚至可以說是個女權主義者。在其他帝王后宮佳麗三千就是平常之事,但隋文帝在獨孤氏活著的時候,嚴格遵循一夫一妻制。她也要讓自己的兒子們遵循這個。楊廣抓住了母親的心,為了博得母親的歡心,非常殘忍地殺死了自己和其他妃子生的孩子,只留下和晉王妃生的孩子。等他的母親獨孤氏去晉王府看見他的孩子都是和晉王妃生的孩子,感覺兒子對感情很專一。反觀其兄楊勇則不善於偽裝,寵幸了很多美女,生了很多孩子。而此時更有一件不巧的事就是太子妃元氏之死,讓其母獨孤氏非常不爽,這就引起了楊勇與獨孤氏母子失和。

隋文帝廢長立幼,選擇暴君楊廣,他是如何考慮的呢?

獨孤氏完全有實力左右楊堅的想法,在太子妃元氏突然之死後,獨孤氏就決定廢掉不爭氣的長子楊勇,立次子楊廣。作為皇后和未來皇位繼承人的母親,獨孤氏考慮的完全是家長裡短之事。獨孤氏的決定權,使得隋文帝更加看重楊廣。

不看歷史上的結局,楊廣也比楊勇更適合皇帝位置。楊廣大體有三個優點。

首先,楊廣的內外政能力是非常強的,尤其在滅南陳一戰,作為隋軍的最高統帥,楊廣是展示出能力的,楊勇雖然很早就作為繼承人來培養,但綜合能力不及楊廣是公認的。選賢不選長,未必是錯誤,甚至很多帝王,選擇繼承人時,在嫡子中選擇賢明的兒子,而並不一定是嫡長子。楊堅的選擇並不能說不對。尤其隋朝結束分裂局面,一統天下後,反對的聲音並不少,要穩固江山,需要一個強力君主,這個人,在當時非楊廣莫屬。

隋文帝廢長立幼,選擇暴君楊廣,他是如何考慮的呢?

第二,楊廣能夠把朝廷重臣圍繞在自己身邊。楊堅和獨孤氏夫妻要廢除楊勇是沒有那麼簡單的,廢長立幼並不是那麼容易的,超出了皇帝的家事。正常情況下,會有大臣反對,但楊廣易儲楊勇則顯得那麼平靜,說明楊廣更懂得收買人心,更有政治頭腦。隋朝作為一個實現大一統的王朝,隋朝文臣武將不能說不多,這些人包括能和楊堅、獨孤氏說得上話的人,都沒有站出來直言,說明楊勇的不堪,還有楊廣在大臣們的地位。

第三,楊廣的情商更高。從後來的軌跡看,楊廣是喜好奢靡生活,並且是極度好色的。但為了權力,他都可以忍受。偽裝得特別好,如果看他前期的表現,完全是一個合格的儲君,繼位後的表現也不會太差。客觀地說,其繼位後的表現,如果不是遭遇變故,也還過得去。畢竟李唐王朝作為隋朝楊家的近親奪位本身就不厚道,不抹黑楊廣,無法突出自己的正統性。唐朝人編寫的《隋書》,對於楊廣的真實如果說據實寫,有一些勉為其難,缺乏合理性。

隋文帝廢長立幼,選擇暴君楊廣,他是如何考慮的呢?

那麼,楊廣為何最終敗光了楊堅的家底呢?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楊堅看似坐享其成,奪取北周天下,實際上篡權並不容易,面對北周皇族勢力,很多時候都有生命危險,並且跨過長江天險,滅掉南陳,也需要下一定的功夫。隋朝結束了存在300餘年的割據,但僅存在38年。歷史上,類似的有秦朝,秦朝一統天下,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之前的周朝並不是大一統王朝,而是一個鬆散的諸侯聯盟。秦朝也是經歷了一統天下之後的短暫而亡。這裡面似乎有點歷史的規律。

秦朝滅亡,有人說是因為秦法嚴酷,導致天下人反抗。隋朝滅亡,有人說隋煬帝荒淫無道,致使各地出現反隋的力量。其實,秦和隋滅亡的根本原因在於統治者沒有完全吸取前面諸侯國或者朝代滅亡的原因,學會如何治理大一統國家。秦始皇靠的是秦朝強大的軍隊和始皇帝的威望,到秦二世的時候,內亂和酷法加劇了矛盾,導致出現了非常大的社會變故。隋朝一統天下後,楊堅採取措施,緩和矛盾,帶來了開皇之治,打下了很厚的底子,但楊廣作為二代,並沒有珍惜祖輩、父輩,為了江山做出的努力。

隋文帝廢長立幼,選擇暴君楊廣,他是如何考慮的呢?

說得通俗點,楊堅選擇楊廣沒有錯,楊堅兒子中最合適的人選是楊廣。但楊廣作為隋朝的最高統治者,沒有把楊堅的勤儉節約風格延續下去,大興土木,有三徵高麗,勞民傷財,激起民憤,導致隋朝滅亡。

隋朝之後的唐朝,汲取隋朝滅亡的教訓,採取了緩和措施,確保了唐朝平穩過渡。即使唐朝出現了楊廣第二(李世民)

,也確保唐朝沒有出現二世而亡的情況。